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重要政策

:::
空氣污染防制策略—好空氣,齊努力

日期:106-04-24
資料來源:新聞傳播處

  • .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共1張

一、前言

細懸浮微粒PM2.5為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污染物,直徑僅約為人類頭髮直徑1/30,經由呼吸進入人體後可能會導致各種心血管、肺部疾病、降低能見度,同時還會造成生態破壞甚至影響氣候變遷。我國自102年以手動標準方法監測PM2.5結果以來,除宜花東外,其餘縣市均超過標準,尤其秋冬季節因氣象不利因素及境外傳輸影響,導致空氣品質不佳,中南部PM2.5 濃度日平均值超過標準的站日數比率近50%,達紅色警戒約5.7%,如何有效削減PM2.5污染,已刻不容緩。

政府對於改善空氣品質非常重視,去(105)年12月行政院召集環保署及相關部會針對空氣污染防制召開策略規劃會議,並納入行政院例行政策管制會議,今(106)年4月13日更通過「空氣污染防制策略」,將採獎勵與限制並行的方式,規劃投入365億元,採14項防制措施,全力改善空氣品質,以期建立一個永續、美麗又健康的臺灣。
 

二、14項措施多管齊下,還給國人好空氣

自境外傳輸的污染非操之在我,除可積極與鄰近國家共同協商合作外,降低境內原生性PM2.5及衍生性PM2.5前驅物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則應是我們積極努力的目標。依照「空氣污染防制策略」,政府將透過推動以下工作,希望在108年底時,將PM2.5年平均濃度由每立方公尺22微克降到18微克,改善率18.2%;全年紅色警戒站日數則由997站/日降至499站/日,改善比率50%:

(一) 工業污染源改善

  1. 加強電力設施管制

    (1)目標:提升發電效率,降低污染排放。
    (2)措施:加嚴電力業排放標準、訂定季節性差別空污費費率、推動使用低污清潔燃料、老舊高污染發電機組除役、天然氣機組裝設空氣污染防制設備、提升發電機組空污防制效率、空氣品質不良季節配合降載。
  2. 鍋爐管制

    (1)目標:減少鍋爐污染排放。
    (2)措施:推動2,890座中小型商用及工業鍋爐改用較乾淨燃料及加嚴排放標準;推動能資源整合,減少鍋爐使用等。

(二) 移動污染源改善

  1. 改善柴油大貨車污染排放

    (1)目標:一至三期大型柴油車汰舊換新或換中古車累計至少2萬輛。
    (2)措施:提供補助誘因鼓勵淘汰、劃設空氣品質淨區禁止或限制使用、推動企業採用環保車隊、加強路邊攔檢、商港限制老舊車輛通行、汰舊換新大貨車退還定額貨物稅等。
  2. 淘汰二行程機車

    (1)目標:污染改善或汰除100萬輛。
    (2)措施:以逐年遞減補助金額方式鼓勵加速淘汰、劃設空氣品質淨區禁止或限制使用。
  3. 其他:推動港區污染減量、提升公共運輸使用人次及軌道貨運運能、推動電動蔬果運輸車。

(三) 其他污染源改善

  1. 農業廢棄物燃排煙管制:二期稻作露天燃燒面積減少90%。

  2. 餐飲油煙管制:增設防制設備 7,000家。

  3. 營建及堆置揚塵管制: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符合率達90%。

  4. 改變風俗習慣:紙錢集中焚燒數量達22,000公噸。


三、結語

空氣污染來源眾多,無法靠單一污染管制措施獲得成效,尤其面對PM2.5這種看不見的敵人,更須凝聚全民共識,以具體行動,從工業源、交通源及逸散源等各面向著手,藉由政府、民間和社會團體的齊心努力,讓我國空氣品質早日達到先進國家水準。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