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食安報馬仔

:::
牛肉挑選有撇步!!

日期:107-02-22
資料來源:食品安全辦公室

臺灣美食眾多,其中牛肉料理更是不勝枚舉,例如牛肉麵、牛肉燴飯、滷牛肚,或是近年相當火熱的川燙牛肉湯等都是饕客的心頭愛;但愛吃牛肉的你,知道購買牛肉時應該注意哪些細節嗎?另外,國人對本土牛與進口牛食用習慣上的差異,也讓我們詳細告訴你~

牛肉選購有訣竅,安心食用沒煩惱

在選購牛肉、牛肉乾或牛肉類調理包等相關產品時,除了注意販賣場所是否衛生無虞,肉品儲藏的冷藏冷凍設備是否完善外,更要注意肉品的外包裝現場張貼的告示牌,是否將以下幾個關鍵要點標示清楚:

l  品名

l  牛肉及牛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或原產國,例如臺灣、紐澳等

l  有包裝的牛肉加工製品,例如牛肉乾等產品的有效日期

此外,依衛生福利部規定,坊間的餐廳、攤販或街頭小吃,若販售的料理中含有牛肉成分時,也必須在菜單、店內顯眼處,甚至是採用告示牌的方式,提醒饕客們牛肉原產地()的資訊。

既然,所有的牛肉及牛肉產品都有清楚標示牛肉可食用部位的來源國等資訊,本土的臺灣肉牛要怎麼從源頭牧場、飼養端開始掌握牛隻相關的來源資訊呢?針對臺灣牛,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10111月起推動「國產牛肉生產追溯制度」,從一開始的牛隻釘掛耳標、建置牛籍與上傳雲端系統登載,到肉牛屠宰、除籍並於銷售外包裝上張貼標示「牛肉追溯電子標籤」;這一連串的作業,將畜牧場、屠宰場以及銷售端等資訊透明化,讓消費者在購買臺灣本土牛肉產品時,可透過手機掃描產品外包裝上的電子標籤QR code,獲取相關追溯資訊,實現「買得安心,吃得放心」的最佳境界。

本土牛 V.S. 進口牛,料理方式大不同

國產牛肉來源,可分為黃牛與水牛兩種,其中,黃牛具少肥油、肉質紮實且保水性佳等特性,被許多饕客視為極品中的極品;另外,水牛的肉質細緻,烹煮後多汁可口,也是嗜口性極佳的肉類產品。這樣的肉品,國內採取俗稱「溫體牛肉」的方式供應,即是牛肉在牛隻屠宰後612小時,便以清燙或涮燙的方式進行調理供餐。因此,臺灣牛肉(溫體牛肉)幾乎不以帶骨牛小排或是丁骨牛排等方式供應國內市場,以北部地區為例,消費者多將國產牛肉作為牛排、牛肉麵等料理,而南部地區則是偏好以肩胛肉、腹脅肉、前胸肉及里肌肉等部位,以切薄片的川燙牛肉及炒牛肉絲作為主要料理產品。

至於進口牛肉,其保存方式為「冷藏或冷凍」,與國產牛肉大不相同;在料理方式上,進口牛肉多為西式餐廳烹飪牛排、漢堡肉,或是坊間火鍋店提供的冷凍牛肉片為主要的呈現方式。

看了這麼多種料理方式,您喜歡哪一種呢?無論選擇哪種料理方式,挑選牛肉時,要選購標示清楚的牛肉及牛肉產品,才是安心的保障喔!

回頂端 scroll-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