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食安報馬仔

:::
食材選章Q,新鮮又安全-學校午餐

日期:107-05-24
資料來源:食品安全辦公室

午間下課的鐘聲響起,學童們興高采烈地排著隊,滿心期待等著領取豐盛的午餐。學校午餐一直以來扮演著多重角色,除了減輕現代雙薪家庭為下一代準備午餐的壓力外,對於國內學童的營養與飲食教育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回顧我國學校午餐的發展歷程,起源於民國40年,最初是接受國際性援助,以改善學童營養不良的狀況,並透過學校午餐的供應,推動營養教育,故又稱為「營養午餐」。時至今日,學校午餐已發展超過60餘年,普及全國;然而受限於場地、設備、採購條件等環境因素,因地制宜發展出公辦公營1、公辦民營2及外訂盒(桶)餐3等不同的供餐型態,但是對於衛生安全的要求始終如一,絕不打折。

依據「學校衛生法」規定,學校餐飲衛生管理需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並落實自主管理與檢查機制,食材應優先採用經認證之在地優良農產品,並禁止使用含基因改造的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此外,各級教育單位每學年均需會同農業及衛生單位定期抽查學校的餐飲衛生,並抽驗學校食品之衛生安全與品質。

為強化學校午餐食材安全,推廣在地食農教育文化,自105年9月起,由教育部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於112年8月1日改制農業部)共同推動學校午餐優先採用在地生產之可追溯性食材政策,鼓勵學校午餐選用有機、產銷履歷、台灣優良農產品CAS、吉園圃安全蔬果等標章或具有台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 (以下簡稱「四章一Q」)之生鮮食材,並透過教育部的「校園食材登錄系統」與農委會的「四章一Q食材資訊整合平臺」介接,掌握學校午餐食材來源,從餐桌串連至生產源頭,確保食材的安全性。

106年起採分階段試辦,配合每人每餐3.5元的獎勵金方案,由最初的6縣市(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台東市、宜蘭縣)逐步擴大至20縣市(金門縣、連江縣除外),預估全國有近170萬名學童受惠,能享用到新鮮、美味又可溯源的在地生鮮食材。

推動學校午餐採用「四章一Q」生鮮食材,落實「食安五環」政策,除能確保國中小學童吃到來源明確、優質安全的國產農產品,亦有助提升學校午餐食材的品質與安全性,政府也將持續結合教育、衛生及農政等單位的專業與力量,齊心為學童的午餐共同把關。

註釋:

1公辦公營午餐係指學校設有廚房,僱工烹製供應該校或鄰近學校學生及教職員工午餐者。
2公辦民營午餐係指學校設有廚房,委託民間業者經營,供應該校或鄰近學校學生及教職員工午餐者。
3外訂盒(桶)餐係指學校以外訂盒餐或團膳方式供應學生午餐者。

回頂端 scroll-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