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為響應國際重要環保節日,對我們居住的環境更友善,順應時節選購在地當季的低碳好食材,適量採買不浪費,盡可能達到天天五蔬果,每天至少要吃三份蔬菜與兩份水果,建立健康飲食型態,攜手愛護地球也守護自己健康。
為增進健康飲食型態及攝取均衡營養,掌握三大選購原則:
1. 選當季在地:
非當令蔬果在不適合生長的季節裡體質較弱,需要使用較多的農藥保護,且價格比當令蔬果昂貴;在產季種植蔬菜可以大幅減少農藥及肥料的使用量,並避免冷藏、加工保存的機會;而國內香蕉、鳳梨、柳橙、橘子、西瓜、木瓜等水果供應相當充足,可搭配不同季節選食。產地距離愈遠,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也愈高,長程運輸同時也提高食材被添加防腐劑的風險。有關農產品盛產月份及生產地點可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全球資訊網首頁-農產品產地產期查詢。
2. 挑色彩多樣:
通常蔬菜的顏色越深綠或深黃,含有的維生素A、C 及礦物質鐵、鈣也越多,建議多樣性選擇不同顏色的蔬果,均衡攝取多元營養素。
3. 吃原態水果:
直接食用原態的水果,保留完整的營養,例如蘋果、水梨、蕃茄、桃子、李子等水果時,應盡量洗乾淨連果皮一起吃,可以攝取到更多的膳食纖維,也減少廢棄物的產生。研究發現,蔬菜與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腸道益菌生長、降低血膽固醇。
除了以上選購原則,消費者也可選擇具有有機、產銷履歷、台灣優良農產品CAS等標章或具有台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之蔬果,並配合正確的清洗方式及觀念,就能讓全家人吃得安心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