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食安報馬仔

:::
如何避免細菌性食品中毒

日期:106-02-09
資料來源:食品安全辦公室

有時候不知道吃了什麼食物,腸胃突然感覺不適,此時,有可能是因為吃進遭細菌感染的食物。臺灣氣候炎熱潮溼,烹調與保存食物都要特別注意,才能有效預防細菌性食品中毒。

會汙染食品而引起食品中毒的細菌,有很多種類,例如,腸炎弧菌常見於水產品;沙門氏桿菌常見於禽畜產品,尤其以未清洗過的蛋,最容易受到汙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於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及有傷口的工作人員手部等,而引發汙染;仙人掌桿菌,則見於未清洗乾淨的蔬果米飯,或熟食未覆蓋被灰塵汙染。事實上,細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種類繁多,可經由水、土壤、人類及動物的排泄物,或者透過空氣等途徑汙染食物,如果處理食材方式不當,很容易造成食品中毒,不可不慎。

手搖杯飲料專賣店在臺灣有如雨後春筍矗立,這些直接供應冰冷飲食的作業人員,還有製作場所的衛生與清潔,都會直接影響飲品的食用安全。而處理生魚片、海產類等生鮮食材的作業人員,更應注意雙手需清洗乾淨,不宜有傷口。而且調理時,應將使用於生食與熟食的刀具、砧板分開,以避免交叉汙染,吃進不清潔或受汙染的食物。

消費者可能不知道,因為細菌孳生速度快,調理食品的器具或設備,應清洗乾淨,同時須注意水源清潔。食材還應完整加熱,食物的中心溫度要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且烹煮後應盡速吃完。未吃完的食材與食物,皆應盡速放入溫度低於7˚C冰箱冷藏,減緩細菌繁殖速度。另外,放入冰箱的食材或食物,應該要密閉包裝或加蓋,並且存放在生食材的上層,以免遭生食材汙染。

民眾若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應迅速就醫,並冷藏保留剩餘食物、嘔吐物或排泄物,以利追查中毒原因,醫療院所如發現食品中毒病患,則應於24小時內通知衛生單位處理。

回頂端 scroll-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