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對產業影響評估及因應對策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經濟部、農業部
中華民國 114年2 月
為掌握我國加入CPTPP的可能影響並預為因應,政府已就我國加入CPTPP進行總體經濟及產業別影響評估,並依據評估結果擬定協助產業之因應對策。
壹、 總體經濟影響評估
一、為掌握加入/未加入CPTPP對我國之總體經濟影響,政府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透過國際組織相關研究資料及2024年釋出之第11版全球貿易分析資料庫及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更新模擬倘我國於2028年加入CPTPP,對我經濟成長、產業及進出口貿易等總體經濟之長期影響。相關作業已於113年12月完成。
二、根據量化模擬結果顯示,臺灣加入CPTPP之經濟效益於各項總體指標均具適度成長。各項經濟影響簡要說明如下:
總體指標
|
臺灣未加入
|
臺灣2028年加入
|
變化率
(%)
|
變化值
(百萬美元)
|
變化率
(%)
|
變化值
(百萬美元)
|
GDP變化
|
-0.05
|
-369.3
|
0.73
|
4,802.6
|
總出口量變化
|
-0.09
|
-259.9
|
1.65
|
5,001.8
|
總進口量變化
|
-0.14
|
-350.6
|
2.02
|
5,225.9
|
總產值
|
-0.05
|
-705.9
|
0.67
|
8,959.1
|
數據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評估。
(一)實質GDP:預期臺灣於2028年加入CPTPP,我長期經濟成長率累計可增加0.73%,約提升我GDP 48億美元。倘臺灣未加入,則將使我GDP減少約3.7億美元(-0.05%)。
(二)總出口:預期加入可使我長期總出口額累計增加1.65%,約提升我整體出口50億美元。倘臺灣未加入,則將使我出口減少約2.6億美元(-0.09%)。
(三)總進口:預期加入CPTPP可使我長期總進口額累計可增加2.02%,約增加我整體進口52.3億美元。倘臺灣未加入,則將使我進口減少約3.5億美元(-0.14%)。
(四)總產值:預期加入CPTPP可促使我長期產值累計增加0.67%,約提振我整體產值89.6億美元。倘臺灣未加入,則將使我產值減少約7.1億美元(-0.05%)。
(五)綜合言之,加入CPTPP對我總體經濟產值具正面促進效果,惟其影響在不同產業之間的分布不均,甚至對同一產業中的不同行業之影響也不同,例如:在製造業方面,加入CPTPP,對我加工食品、礦產品及交通運輸設備等的正面效益大於其他製造業。
三、其他正面非量化之經濟外溢效益尚包含如創造更優良投資環境以吸引臺商或外資在臺投資、融入全球/區域供應鏈、促進公私營企業公平競爭、強化政府規範的透明與反貪腐、協助中小企業走向國際、擴大環境保護、提升勞工保障等,爰預期我加入可獲得之正面效益應更高。
貳、 工業影響評估及因應對策
一、 工業整體影響評估
(一) 我國工業現況
1. 2023年我國工業產品出口全球金額4,258億美元,我國對CPTPP 12個成員經濟體(紐西蘭、澳洲、日本、新加坡、越南、加拿大、墨西哥、秘魯、馬來西亞、汶萊、智利、英國)出口1,038億美元,占我國總出口的24%。目前我國出口CPTPP成員經濟體之金額,約有12%產品需繳納關稅,主要集中在石化(如:塑膠製品及原料)、鋼鐵金屬(如:鋼材、扣件)、紡織(如:紡織布)等產業,以及越南、日本及墨西哥等市場。
2. 2023年我國工業產品自全球進口金額3,295億美元,自CPTPP進口909億美元,占我國總進口的28%。
3. 我國工業產品平均 MFN 關稅為4.14%,其中超過1/3項目已為零關稅,近60%的項目關稅低於5%。統計目前自CPTPP進口金額中,約有22%產品屬於非零關稅產品,主要集中在運輸工具(如:汽車)、機械(如:零組件)、石化(如:塑膠製品)、一般化學(如:工業用化學品)等產業,70%以上從日本進口。
(二) CPTPP成員經濟體工業產品市場進入降稅模式
CPTPP成員經濟體工業產品在一定年限後幾乎全數降為零關稅,僅澳洲及墨西哥等有極小部分產品未調降至零關稅。就降稅期程來說,整體平均近90%的工業產品在協定 生效後即撤除關稅,其餘最長也在16年後撤除關稅。
英國加入CPTPP後,CPTPP成員經濟體工業產品對英國的降稅模式除少數例外項目外,大致比照對其他成員的降稅,並且由2018年12月30日開始起算;而英國對CPTPP成員則平均約98%的產品在協定生效後立即撤除關稅,最長約在10年後撤除關稅,僅對澳洲有2項排除降稅。
(三) CPTPP對我國工業產品影響評估
CPTPP成員經濟體每年進口工業產品總額約3.9兆美元,而我國工業產品占CPTPP總進口的比重僅約4%,顯示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加入CPTPP,將有助於業者開拓廣大的潛在市場。臺灣加入CPTPP後,除可帶動我國整體出口、經濟及就業的成長,更有利於臺灣深化與亞太供應鏈融合,強化與CPTPP成員的供應鏈合作關係。
CPTPP對我國工業產品影響評估如下:
1. 我國工業產品在越南、馬來西亞、智利、墨西哥等市場面臨較高關稅,平均關稅分別約10.7%、7.9%、6.0%及5.5%,普遍在加工食品、一般化學、石化、紡織、鋼鐵金屬、重機電及電線電纜、運輸工具、建材等產業面臨較高關稅。
2. 我國紡織、鋼鐵金屬、石化及塑橡膠產業極具出口競爭力,在部分CPTPP成員經濟體進口需求持續成長,並存在高關稅障礙下,加入CPTPP對我業者拓展新興市場將具有效益。
3. 就個別產業部分,由於鋼鐵金屬、電子資訊、紙品、印刷品、化粧品及肥料等項目,已為零關稅或屬低關稅項目,對CPTPP成員經濟體降稅之負面影響有限。另機械零組件、石化與塑膠原料等上游關鍵零組件或原料,由於臺日產業鏈關係緊密且多自日本進口,降低關稅將降低原料進口成本與提升下游產品競爭力,整體而言正面效應大於負面影響。
4. 徵詢鋼鐵金屬、機械、石化塑橡膠、紡織、生技醫藥、一般化學、電子資訊、重機電及電線電纜、家電等產業公協會及代表性業者,均表示支持臺灣加入CPTPP,創造國內產業外銷競爭力,降低出口關稅成本。
5. 經評估汽車、加工食品等產業可能面臨較大開放壓力:
(1) 就汽車產業而言:
A. 汽車零組件產品具外銷競爭力,加入CPTPP有利於以外銷為主之零件如車燈、車身鈑金、車用輪胎、輪圈及後視鏡等。
B. 汽車整車若加入CPTPP將面臨市場開放之商機與挑戰,由於國內整車尚不具經濟規模,國內主要整車廠皆與美、日、歐品牌合作,開放市場後品牌母廠可能直接以進口取代國產策略,將影響整車產業發展。
(2) 就加工食品產業而言:
A. 由於國內食品多為內銷,業者不免憂慮在臺灣加入CPTPP後對國內產業之衝擊,例如日本精緻食品深受我國消費者喜愛,但加入CPTPP亦有助於拓展越南、馬來西亞等CPTPP成員經濟體之市場,例如罐頭、冷凍食品、烘焙食品、飲料及保健食品等。
B. 另從飲食習慣角度,國內生產與進口產品屬性各具特色,市場定位不盡相同,加上飲食習慣差異,如調理食品便因口味差異,受到的影響較有限。但釀造的醬油、醋等調味品,由於日本與我國飲食習慣相近,對國人亦有吸引力,國產品可能面臨較大壓力。
此外,除關稅措施以外,CPTPP其他規範對我產業影響分析如下:
1. 我國中小企業在CPTPP各國市場遭遇到各種非關稅措施問題,並以技術性貿易障礙問題影響最廣。當產品需送往CPTPP成員經濟體檢測與驗證,無法在我國進行時,會增加廠商檢測費用且需耗費較長時間。依據CPTPP技術性貿易障礙(TBT)專章,要求成員經濟體簡化產品檢測相關程序,提升法規透明化,該專章並要求成員經濟體開放其他成員經濟體(出口方)的檢測單位申請成為認可實驗室,且可於出口方進行檢測;因此臺灣的檢測單位有機會成為CPTPP成員經濟體認可的實驗室,將有助於廠商在國內完成檢測,降低產品出口所需時間及檢測成本。
2. 透過CPTPP優惠性原產地規定,將可強化我產業與CPTPP成員經濟體供應鏈的合作。原產地規則為出口產品可否獲得CPTPP市場進入關稅優惠的決定因素。以紡織品為例,依據「從紗開始」原則,從紗線開始之後續製程,都必需在區域內完成,才符合原產地規定,少數紡織品 更需從纖維開始。我國對CPTPP成員經濟體出口之布料占比超過70%,CPTPP協定採取從紗開始的原產地規定,原料供應來源要求為CPTPP成員經濟體,始能享有關稅優惠。我國若無法加入,由於CPTPP成員經濟體自臺灣進口紗線布需課徵關稅,製成成品出口至CPTPP成員經濟體,因不符合原產地規則,將無法適用CPTPP優惠關稅,恐減少CPTPP成員經濟體自臺灣採購布料之誘因。若能加入CPTPP,將更深化我國與CPTPP成員經濟體間之供應鏈合作關係,並提升出口商機,且擴大在臺投資。
二、 工業因應對策及配套措施
面臨區域經濟整合浪潮,加入CPTPP有助於產業擴大在臺生產規模,提升出口競爭力,多數製造業均可望獲利。惟部分以國內市場為主之內需型產業,可能面臨進口產品的競爭,經濟部將加強並持續進行國內溝通,協助業者因應貿易自由化的挑戰。
政府持續推動協助產業創新轉型,並建構有利產業發展之環境,以改善企業體質,強化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已建立進口貨品之監測機制,如遇大量且低價進口產品衝擊時,即時啟動救濟措施,避免產業遭受損害。
相關因應對策及配套措施如下:
(一) 協助廠商拓銷海外市場及分散市場
協助國內業者,透過海外參展、運用數位科技、擴大貿易金融資源等多元作法,分散市場,爭取商機。
(二) 協助業者升級轉型,提升競爭力
推動國內產業走向智慧化、低碳化等領域,以高值化、差異化產品,提升臺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三) 提供資源協助產業因應
經濟部持續評估產業可能受衝擊,倘對產業造成衝擊,政府將提供相對應輔導及補助。如提供技術輔導、研發補助、人才培育、市場拓展、資金協助及勞工協助。
(四) 加強進口貨品監測及協助企業運用救濟機制
持續針對進口貨品進行監測,在產業有受進口產品衝擊之虞時,啟動相關貿易救濟措施,將依國際慣例,運用平衡稅、反傾銷稅及貨品進口救濟等制度,協助國內業者因應貿易自由化衍生之進口威脅。
(五) 與公會保持密切互動,掌握產業衝擊及需求
有鑑於貿易自由化為國際趨勢,我國持續積極爭取參與國際經濟整合之機會。政府將持續協助產業升級轉型,並與公協會進行充分溝通,將貿易自由化可能對產業之影響降到最低。
三、 個別產業影響評估及因應對策
(一) 鋼鐵金屬
1. 影響評估
A. 就臺灣鋼鐵金屬產品出口市場而言,2023年約有26.84%銷往CPTPP成員經濟體,出口值約8,102百萬美元,主要市場為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CPTPP成員經濟體鋼鐵金屬產品平均 關稅約2.8%,若能加入CPTPP將可減免我國出口關稅並擴大國際市場,對我國經貿發展將有正面助益。
B. 在進口市場方面,因臺灣自2004年進口鋼品關稅為零,故加入CPTPP對鋼鐵業無影響。
C. 若未加入CPTPP,我國鋼鐵金屬產業在CPTPP 成員經濟體的海外市場將可能因沒有關稅減免優勢而成本提高,影響在當地競爭力。
2. 因應對策
A. 推動產品高值化以提升產業競爭力:鼓勵廠商研發高級鋼材,以配合下游產業升級與轉型需求。促成鋼廠與下游用鋼業者合作,帶動鋼鐵上中下游的同步升級。
B. 促進產業融入全球體系:加入CPTPP後臺灣鋼鐵與金屬製品產業可藉由關稅減免,促進出口與擴大商機,融入全球區域經濟整合體系。
(二) 機械業
1. 影響評估
A. CPTPP成員經濟體市場約占我國整體機械出口20%,前三大分別為日本、新加坡、越南,加入CPTPP將有利於機械產業拓展新南向等市場,並加大我國在中南美洲市場拓銷機會。
B. 我國機械產業以出口為主,主要貿易順差項目包含工具機、橡塑膠機械、木工機械等,是我國具競爭力之項目,加入CPTPP整體利多於弊。
C. 電子半導體設備自CPTPP進口占全球進口比重近40%,惟臺灣早已零關稅,因此並不會造成臺灣廠商之負面影響。
D. 若加入CPTPP,可讓機械產業在公平的關稅基礎下,與各成員業者競爭。
E. 若未加入CPTPP,機械產業將持續面臨較高關稅之貿易障礙,不利產業發展。
2. 因應對策
為協助廠商因應全球經貿變化,將持續推動智慧化升級轉型,提供相關政策資源,協助產業升級轉型與智慧加值,賦予產品更高附加價值與差異化競爭優勢,並透過國際合作與行銷虛實管道,拓展海外商機。
(三) 運輸工具
1. 影響評估
A. CPTPP汽車市場龐大,我國整車廠以內銷為主,少量外銷,技術皆與國際母廠合作;零組件以外銷售後維修市場為主。
B. 我國加入CPTPP後,傳統油車廠將面臨進口車成本優勢競爭壓力,我國政策積極協助產業轉型,如鴻海已完成電動車開發銷售,中華刻正開發電動商用車;電動車供應鏈完整且著手布局東南亞市場,CPTPP開放後臺灣電動車將更具國際競爭力。
2. 因應對策
A. 配合淨零碳排政策,加速我國傳統內燃機車輛往電動化轉型,厚植國內電動車關鍵零組件能量。
B. 爭取較長降稅期程,並協助車廠轉型,強化產業競爭力。
C. 利用我國ICT優勢與車輛零組件智慧製造能量,輔導產業發展高附加價值車電系統件(如智慧座艙等)發展。
D. 協助整車廠加強海外市場布局擴展外銷。
(四) 重機電
1. 影響評估
A. 我國重電產業主要以內需市場為主,國內業者外銷比率不高,若我國未成功加入CPTPP應對國內產業影響不大。
B. 若加入CPTPP可能面臨來自日本電機大廠之高階馬達、發電機及開關等產品競爭壓力。
2. 因應對策
A. 強化國內法規驗證能量:強化國內驗證機構認證能量,輔導國內業者生產技術升級並取得相關認證,進而提升產品品質,建立良好國產品牌形象,降低國外低價產品市場競爭壓力。
B. 協助提升產業競爭力並輔導國內廠商轉型:透過研發輔導能量,鼓勵業者投入開發高值化產品,並推動重電產業生產線朝智慧製造轉型,同時提供相關輔導措施,補強產業技術缺口,加強國內產業布局及分工,強化國內製造鏈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五) 電線電纜
1. 影響評估
A. 電線電纜產業出口至CPTPP之產品出口量占比19.95%,出口值為187百萬美元,主要市場為日本、越南等,CPTPP電線電纜平均稅率約3.5%,加入CPTPP將可減免我國出口關稅並擴大國際市場。
B. 加入CPTPP對於外銷日本、澳洲、東協數國的廠商具有吸引力,廠商宜提前佈局,拓展外國出口市場,培養與國內應用產業合作關係,以締造雙贏的局面。
C. 若未加入CPTPP,我國電線電纜產業在CPTPP成員經濟體的海外市場將可能因沒有關稅減免優惠,影響產品在當地的競爭力。
2. 因應對策
A. 透過產業升級創新平臺輔導計畫以推動產業發展利基型產品及高值化產品,提升附加價值。
B. 協助業者建置檢測能量,並針對高敏感產品進行監視,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六) 家電
1. 影響評估
A. 目前我國家電市場主要以內銷為主,若加入CPTPP,無論對小家電產品(除濕機、電風扇等)或大家電產品(冷氣、冰 箱、洗衣機等),短期內影響有限,中長期將協助業者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使外銷競爭力提升,亦可藉由關稅下降的優勢,開拓國際市場。
B. 國內家電市場目前仍以國內銷售為主,故若我國未成功加入CPTPP應對產業影響不大。
2. 因應對策
A. 強化MIT品牌,塑造臺灣製家電產品競爭優勢:透過家電產業輔導計畫,推廣與深化家電產業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制度,保障國內製造業者權益及形塑臺灣製產品物美、貨真價實之特色,對國內可提供消費者優質使用環境,提升國產品市佔率,對國外打造出臺灣製優良品質之品牌形象。
B. 加值家電產業:發展製造業服務化創新營運模式,提供家電產業創新加值服務方案,並將產品設計導入智慧化功能與物聯網特性,朝向智能、節能與多功能方向發展,提高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吸引力。
C. 拓展外銷市場:輔導國內業者產品通過國際法規驗證,協助家電產業可藉由關稅下降的優勢,拓銷國外市場。
(七) 電子資訊
1. 影響評估
A. 經評估因我國電子資訊產品非常具競爭力(如半導體、通訊設備、面板、電腦、光學製品),且因我國為ITA(資訊科技協定)及ITA擴大協定之成員,若未能加入CPTPP,電子資訊產品出口至主要市場之國家大多已享零關稅,因此影響不大。
B. 部分CPTPP成員經濟體如越南、澳洲、馬來西亞針對電子資訊產品仍有部分為高關稅,若加入CPTPP,有助提高競爭力及市場佔有率。
2. 因應對策
總體評估我國加入CPTPP對電子資訊產業影響不大,且未來若加入CPTPP,亦有利於我國電子資訊業者再擴大出口競爭力,未來重點將協助業者拓展市場至CPTPP成員經濟體。
(八) 石化塑橡膠
1. 影響評估
A. CPTPP各國石化上游及中游泛用塑膠原料平均關稅均高於我國,降稅有利業者出口拓展市場,東南亞等新興發展國家需求潛力大,加入CPTPP有助於擴大我國PE、ABS、PET、小客車氣胎、墊圈等產品之出口。
B. 臺灣進口石化塑橡膠產品有約34%來自CPTPP成員經濟體,平均關稅3.7%,加入後對臺灣塑橡產業影響最大為日本之塑膠及其製品,但進口日本塑膠製品與臺灣品級有差異性,部分電子級化學品臺灣並無生產,因此開放仍有利下游電子廠。
C. 近年石化塑橡膠出口額逐年衰退,競爭對手國韓國積極簽署貿易協定,加上中國自給率提升以及RCEP成形,對未來石化塑橡膠產品出口產生威脅,我國若未加入CPTPP可能影響競爭力。
2. 因應對策
持續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對石化塑橡膠產業勞力密集之下游,加速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輔導措施,增強產業競爭力。此外拓展CPTPP成員經濟體商機,其中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率高,人均塑膠消費量低,如馬來西亞、越南等國未來商機可期。
(九) 紡織
1. 影響評估
A. CPTPP成員為我國重要的出口市場,加入CPTPP,將有利我國紡織品出口,及鞏固在全球及亞太紡織供應鏈體系的關鍵地位。
B. 我國與CPTPP成員經濟體紡織成衣貿易出口多於進口,且主力產品(如紗、布)在越南及日本主要出口市場面對較高關稅,平均關稅超過5%,若臺灣未能加入CPTPP,將不利該等原料出口。此外,CPTPP成員經濟體為符合「從紗開始」原產地規定而享有優惠關稅,恐將排除使用我國進口原料,致使我國紡織成衣整體產值與出口都會受到影響。同時,品牌將會重新思考供應鏈並轉移訂單,影響業者加碼投資臺灣意願及影響就業市場規模。
2. 因應對策
持續以經濟部設置之快速打樣中心(如西園29、如知足藏樂館、毛巾打樣中心等)協助聚落型產業數位轉型、快速打樣、機能升級,至介接臺北時裝週之設計與品牌推動能量,拓展國內外虛實通路。 2023年包括戶外服飾品牌The Northface、Patagonia及運動品牌Adidas採用回收聚酯的比重已超過80%;此外根據產業景氣調查,機能性紡織品及採用回收材料之紡織品受景氣影響較小,宜持續輔導業者發展低碳材料與低碳製程,建構低碳紡織供應鏈,以強化市場競爭力。
(十) 生技醫藥
1. 影響評估
我國生技醫藥產業之產品平均關稅已非常低,對於CPTPP成員之降稅要求,對國內產業影響甚低,參與CPTPP可為國內生技醫藥廠商爭取國際市場公平競爭之環境、增加我國出口市場。若未加入CPTPP,恐不利臺灣生技醫藥業者拓銷海外市場。
2. 因應對策
政府透過產業輔導計畫持續協助醫療器材、製藥產業、健康福祉產業、數位醫療產業並給予投資獎勵措施如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研發補助等,提升我國生技醫藥廠商之研發能量,並輔導廠商開發具高技術門檻、高質化且市場性之生技醫藥產品,並經由籌組參訪/參展團及推動外銷或行銷聯盟,參與全球重要生技醫藥展覽並拓展新興市場,透過商談媒合會議之舉辦,爭取合作或採購的商機,以擴大我國生技醫藥的外銷市場。
(十一) 一般化學
1. 影響評估
A. 因國內紙品、印刷品及肥料關稅皆為零,且越南及馬來西亞等CPTPP成員經濟體多為我國主要出口國,因此如能加入CPTPP,能降低該等國家5~25%關稅,提高產品競爭力,有助我國產品外銷。
B. 化學品及化粧品原料多從CPTPP成員經濟體中進口,加入CPTPP後,可降低原料進口關稅成本,以及產品出口至CPTPP成員經濟體之高關稅,有利我方爭取外銷商機。
C. CPTPP成員經濟體中,我國塗料產品之出口值較大者(越南、馬來 西亞),其關稅稅率較我國為高,臺灣加入CPTPP,有助塗料業發展。
D. 如我國未加入CPTPP,將會面對較高對外貿易障礙,影響產品出口競爭力。
2. 因應對策
藉由產業輔導計畫,輔導產業投入創新研發活動,提升產品之差異性,提高其附加價值,增加產業競爭力。
(十二) 建材
1. 影響評估
A. 製材、粒片板、纖維板、木箱、木製工具等及其他木製品因我國關稅為零,而CPTPP成員經濟體關稅較高,加入CPTPP可消除關稅障礙,協助業者拓銷海外潛在市場,對我國有正面助益。
B. 臺灣石材出口至CPTPP成員經濟體占比約26%左右,又以日本最高(21%)。CPTPP平均關稅為1.10%,顯示臺灣石材產品銷往該等成員仍面臨些許關稅障礙,因此加入CPTPP有助我國石材業者出口拓展。
C. 如我國未加入CPTPP,將會面對較高出口貿易障礙,影響產品出口競爭力。
2. 因應對策
A. 加速產業升級與高值化:加強整合國內產官學研等研發資源,「軟硬實力」並重,針對玻璃瓶、罐,輔導廠商產品品牌化,至於平板玻璃,則輔導廠商往產品高值化、深加工方向發展。
B. 市場區隔:協助業者強化產品設計能量,或研發具特殊性及功能性產品,以產品差異化作出市場區隔,並引導產業朝向中高價位市場發展。
(十三) 加工食品
1. 影響評估
A. 由於國內食品多為內銷,業者不免憂慮在臺灣加入 CPTPP 後對國內產業之衝擊,例如日本精緻食品深受我國消費者 喜愛,但加入 CPTPP 亦有助於拓展越南、馬來西亞等CPTPP 成員經濟體之市場,例如罐頭、冷凍食品、烘焙食品、飲料及保健食品等。
B. 另從飲食習慣角度,國內生產與進口產品屬性各具特色,市場定位不盡相同,加上飲食習慣差異,如調理食品便因口味差異,受到的影響較有限。但釀造的醬油、醋等調味品,由於日本與我國飲食習慣相近,對國人亦有吸引力, 國產品可能面臨較大壓力。
C. 目前CPTPP成員經濟體共12個,具龐大人口紅利市場利基,其GDP占全球大約15%;2023年臺灣食品出口至12個 CPTPP 成員經濟體占整體食品出口約25%,我國若未加入 CPTPP,將影響國內食品業者拓 銷海外市場之競爭力。
2. 因應對策
臺灣加工食品技術及創新研發相較其他東南亞國家較為成 熟且穩定,從食科技術、智慧製造、數位轉型及食品法規等面向,協力產業開發符合國際趨勢的潔淨、健康、便利的新興食品,發掘加工食品產業利基市場,協助業者全球布局及國際產業鏈結合作,降低衝擊。
參、 農業影響評估及因應對策
一、 農業影響評估
(一) 我國與CPTPP成員經濟體之農產貿易關係
1. 2023年我國農產品出口至CPTPP成員經濟體之金額為16.3億美元,占我農產品出口總值48.9億美元之33.3%。同年我國自CPTPP成員經濟體進口農產品總額則為57.3億美元,占我農產品總進口值187.5億美元之30.6%。
2. 在出口方面,CPTPP有5個成員經濟體為我前10大農產品出口市場,分別為日本(我國第2大農產品出口市場,占出口總額之14.7%)、越南(第5大、占比6.1%)、澳洲(第8大、占比3.2%)、馬來西亞(第9大、占比2.6%)及加拿大(第10大、占比2.5%)。主要出口品項:包括冷凍鮪魚、冷凍毛豆、蝴蝶蘭、羽毛羽絨、烘製糕餅、冷凍鱸魚、冷凍魷魚、鰻魚、生鮮冷藏鳳梨等。
3. 在進口方面,CPTPP有6個成員經濟體為我國前10大農產品進口來源國,分別為日本(第4大,占比5.4%)、紐西蘭(第5大、占比5.3%)、澳洲(第7大、占比 4.6%)、英國(第8大、占比4.1%)、越南(第9大、占比3.2%)及馬來西亞(第10大、占比3.2%)。主要進口品項包括:酒類、食物調製品、牛肉、棕櫚油、奶粉、蘋果、冷凍羊肉、小麥、乳酪、奇異果、冷凍鮭魚、生鮮冷藏櫻桃、冷凍海扇貝等。
4. 由前述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CPTPP成員經濟體多為我重要農產貿易夥伴。
(二) 加入CPTPP對我農業可能效益
1. 有助於農產品外銷
CPTPP成員經濟體每年進口農產品總額約2,800億美元,而我國2023年農產品外銷至CPTPP成員經濟體為16.3億美元,顯示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加入CPTPP後,我國農產品可享受成員經濟體提供之農產品優惠關稅,將帶來外銷契機,例如臺灣毛豆及香蕉銷到日本所需關稅分別為6%及20~25%、鮪類銷往日本及越南關稅分別為3.5%及15~18%、茶葉銷往日本及馬來西亞關稅分別為17%及5%等,加入CPTPP後,前述成員對我取消關稅,將有助於提高相關農產品外銷量值。在花卉(蝴蝶蘭)、水果(鳳梨、芒果、柚子等)、水產品(冷凍鯖魚、冷凍吳郭魚、石斑魚、冷凍鱸魚)等多項農產品方面,評估也將因此受益,盼透過各項拓展國際市場的具體作為,帶動提升我國農產品外銷量值。
2. 原料進口多樣化,有利農產加工
加入CPTPP後取消農產原料進口關稅,業者進口國外原料成本降低且多樣化,產品將因而具有國際競爭力,有利我農產加工業之發展。此外,也有利於吸引各國農企業來臺投資,運用臺灣技術優勢生產及加工出口。
3. 我國與 CPTPP 成員經濟體部分農產品貿易具互補性
我國與CPTPP成員經濟體部分農產品貿易具互補性,例如自CPTPP主要進口的棕櫚油、小麥、鮮櫻桃等,為國內有民生需求且需仰賴進口的農產品;而我國出口CPTPP成員經濟體的熱帶水果、漁產品及花卉等,也是CPTPP許多成員有進口需求的農產品。
(三) 加入CPTPP對我農產品衝擊評估
1. 我國自CPTPP成員經濟體進口的主要農產品中,有多項為我國有民生需求而需仰賴進口的產品,包括牛肉、棕櫚油、奶粉、蘋果、冷凍羊肉、小麥、乳酪、奇異果、冷凍鮭魚、鮮櫻桃、冷凍海扇貝等,評估自CPTPP成員經濟體進口有助於補足國內需求。
2. CPTPP成員經濟體農產品(稅則第1至24章產品)自由化項數(執行期滿後關稅降為零品項)之平均比率為96.20%,其中日本78.22%最低,次低為墨西哥94.06%,其餘分別為加拿大94.19%、秘魯96.24%、智利97.93%、越南98.39%、馬來西亞99.21%,其餘4國則為100%。
3. 我國實施關稅配額與特別防衛措施產品計有20項,包括稻米、花生、紅豆、大蒜、乾香菇、乾金針、椰子、檳榔、鳳梨、芒果、柚子、柿子、桂圓肉、東方梨、香蕉、鹿茸、液態乳、雞肉、豬腹脇肉、動物雜碎。
4. CPTPP各成員經濟體農產品零關稅比率平均為96.2%;我國加入CPTPP後,部分農產品將受影響,農業部將加速農業調整轉型作為,並在談判過程中爭取稻米等敏感產品排除降稅,或爭取較長的降稅期,未來我國如能爭取比照日本(78.22%)或加拿大(94.19%)的農產品自由化比率,將可確保大部分關稅配額等敏感農產品排除降稅,避免對我產業造成影響。
5. 有關加入CPTPP對我農業產值的影響,須視我與CPTPP各成員經濟體談判結果而定,農業部將持續滾動式進行相關影響評估,做為研擬農業談判策略及產業因應調整參考。
(四) 產業及利害關係人溝通之評論意見
經綜整農業相關產業團體之看法與建議,相關重點 包括:
1. 對於我國較敏感產業,建議談判時爭取較長產業調適期或其他彈性措施。
2. 加入CPTPP有助於增加我國外銷契機,開拓我農產品外銷市場。
3. 加強輔導產業結構調整及轉型。
4. 推動消費者辨識及信賴我國農產品標章制度,落實國產與進口產品區隔。
5. 落實執行進口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減少進口產品造成疫病害蟲入侵及環境污染風險。
二、 農業因應對策及配套措施
(一) 妥擬談判立場
為因應加入CPTPP,農業部將參考各成員市場開放承諾,妥擬我談判立場與因應對策,爭取我重要敏感農產品排除降稅,或採取較長降稅調適期,以及實施關稅配額、防衛措施等保護機制。
(二) 產業因應策略
農業部將持續運用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加速辦理相關調適與因應措施,以減低對我農業的負面衝擊,並掌握外銷契機。除持續加強採行整體農業因應政策,亦針對前述重要農產品採取相關因應作為,綜合說明如下:
1. 推動進擊型農業,拓展國際市場
強化掌握目標市場資訊,開發農產品跨境電商等海外多元行銷通路;推動外銷生產專區,穩定外銷質量;拓展海外新興市場,建立臺灣優質農產品國家品牌;推動農機等設備外銷與農業設施整廠輸出,建立外銷農業產業鏈。
持續輔導胡蘿蔔、毛豆、鳳梨、香蕉及結球萵苣等具出口效益之農產品,設置集團專區、整合栽培管理、擴大經營規模,以提升品質並穩定供應。另輔導毛豆產業團體、公(協)會與廠商等參與重要國際食品展,拓展外銷市場。
強化掌握鯖魚及鰺魚之目標國外市場資訊,配合市場國需求,開發多元化商品持續進入現有行銷通路並適時擴大;建立鯖魚及鰺魚的臺灣優質農產品國家品牌,拓展海外新興市場。
2. 推行地產地消,促進市場區隔
推動消費者可辨識及信賴農產品標章制度,整合農產品標章制度,落實國產與進口產品區隔;開發多元消費通路,加強生產端與消費端溝通,推動全民食農教育,支持國產農產品與增加消費。
持續加強大蒜、香菇及茶等農產品之產地管控與產地標示,精進產地鑑定技術,並推動產銷履歷驗證,強化國產與進口產品市場區隔。並持續推廣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觀念,深化國產農產品安全、新鮮、味美之品牌形象,提升消費量能。
加強鬼頭刀、鯖魚及鰺魚等魚類的地產地消及食魚教育,以產品多元開發、國產品質及價格等方面進行宣傳行銷,促使消費大眾支持國產農產品與增加消費,藉此與進口冷凍魚類進行產品及市場區隔;推動國產水產品產地標示,協助消費者清楚區分水產品或加工品之產地來源國,提升國人對國產水產品選購意願。
推動養豬、液態乳、鹿茸及家禽產業之永續發展及穩固國產自給率,精進豬肉溯源管理與產銷履歷制度、擴大鮮乳標章功能效益、推廣國產鹿茸標章、推動家禽溯源與產銷履歷制度等。
3. 建構完整冷鏈場域與供應鏈,提升農產品價值
建立國內農、漁、畜產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與營運能力,強健跨國冷鏈物流交易體系,升級產銷環境並減少耗損,進而增進農產價值與安全,完善「穩定供貨」及「品質確保」之外銷供應體系,以期提升農產品內、外銷到貨品質,並增加外銷品項與拓展遠距海外市場,促進農產品外銷競爭力。
推動豬隻屠宰場現代化及肉品冷鏈升級,推動產品多元創新,策略性開拓外銷市場。在漁業方面,針對不同漁業別所需之冷鏈需求,輔導縣市、漁民團體、魚市場等建置或汰換原有老舊冷鏈設備,升級製冰、加工及冷凍設施,提升凍儲調節能力;另針對內外銷市場需求,整合建設多功能冷鏈物流中心,均衡區域發展,讓產製儲銷不斷鏈。
4. 擴大綠色環境給付,加速結構調整
維護農地及農業水資源質與量;進行農糧產業結構調整,實施綠色環境給付,設置有機集團栽培區,輔導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推動產銷履歷驗證,結合農產業經營專區及集團產區等發展,提高經營規模,以確保與穩定農民收益。實施稻田轉作休耕、基期年農地稻作四選三措施,以加速平衡稻米供需,以及持續辦理公糧收購及開辦政策性水稻收入保險,並鼓勵多元米製加工產品研發及推廣,提昇國產稻米競爭力。
5. 發展六級化產業,提高農業加值轉型
推動智慧化農業前瞻創新,進行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加值運用,提升農業競爭力;結合特色農產與加工加值,整合在地資源,鏈結文化特色,推動休閒農業旅遊,開發體驗經濟及新型態銷售模式,促進農業加值與轉型升級。 輔導落花生及紅豆等雜糧產業建立集團產區,發展聚落型之安全生產供應鏈;持續推動豬肉、家禽及鹿茸產品多元加工創新。
6. 強化檢疫與檢驗,維護優質農業生產環境
強化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加強農業生產環境的監控與管理,降低疫病害蟲自國外入侵風險,維護我國農業生產與生態安全;積極辦理檢疫諮商談判,依據科學性證據訂定檢疫措施,並與CPTPP成員合作解決農產品貿易問題,突破農業外銷防檢疫障礙。
強化水產養殖場衛生安全疾病監控,擴大大宗魚種養殖場環境藥物殘留檢測,落實水產品源頭安全管理,並依據國際規範及科學根據建立透明化、標準化、便捷化符合國際市場需求之登錄場機制,提升水產品品質並暢通銷售管道。
7. 擴大推動農業保險,保障農家收入穩定
自2015年起逐年擴大辦理農業保險,除因應氣候風險之農產物損失保險外,農業部積極開發兼顧市場風險之收入型保險,目前已辦理釋迦、香蕉、高粱及水稻收入保險;除個別農產品項之收入保險外,業著手研議農場型收入保險,以保障農家收入之穩定。
(三) CPTPP為重要的國際經貿協定,農業部已完成增修訂農業相關法規,並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等各項因應措施,為加入CPTPP做好相關準備。面對未來貿易自由化對我農業部門帶來的影響與契機,政府將妥善運用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除落實辦理相關因應計畫與工作外,並將適時提供穩定價格與救助措施,以降低農民可能的損失。政府將與農民、農民團體及產業團體攜手合作,除了防禦性措施外,更將加強創新加值與調整產業結構,強化臺灣農業體質與競爭力,把握各國提供的優惠關稅,擴大農產品出口,讓臺灣農業走向世界。
肆、 服務業影響評估及因應對策
一、 我國服務業現況
依據WTO於2023年發布之全球貿易統計報告(World Trade Statistical Review 2023),2022 年我國商業服務出口排名全球第26名,金額為580億美元,占全球份額之0.8%;進口排名全球第31名,金額為450億美元,占全球份額之0.7%。 依據我國中央銀行2024年2月發布之國際收支統計,2023年我國服務貿易輸出545.52億美元,主要項目為其他事務服務(包括研發服務、專業與管理顧問服務及貿易相關與雜項技術服務)(24.7%)、運輸(20.4%)、旅行(16.0%)、電信、電腦及 資訊服務(12.8%)、金融服務(9.5%)及加工服務(7.3%);輸入645.21億美元,主要項目為旅行(24.1%)、其他事務服務(包括研發服務、專業與管理顧問服務及貿易相關與雜項技術服務)(21.1%)、運輸(20.3%)、智慧財產權使用費(7.6%)、電信、電腦及 資訊服務(6.8%)及金融服務(6.0%)。
二、 加入CPTPP對我服務業部門之影響評估
CPTPP服務貿易相關章節不僅要擴大服務業市場機會,也要確保公平及透明的服務貿易環境,使各成員的企業獲得平等待遇。在法規透明化方面,CPTPP要求成員在採行相關法規前,應提供事前通知及評論的機會、法規公告及生效日之間應有合理期間,有利業者調適準備。
市場進入方面,我國在WTO、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已屬高度開放,國內服務業者對市場競爭已有適應能力,加入CPTPP後對我服務業之影響應屬有限,且外國服務業者來臺良性競爭,有助提升我服務業國際競爭力。
CPTPP成員經濟體服務業市場開放程度普遍高於其在WTO或FTA之承諾,僅針對限制的部分透過「不符合措施」等方式予以保留,故加入CPTPP可提高我服務業商機。我國潛力出口行業包括海運、電信、專業顧問、技術服務、金融、教育、醫院服務、視聽服務及跨境電子商務等。我國加入CPTPP後服務業潛在市場機會例如:
(一) 營造服務業
墨西哥、馬來西亞不再對營造服務限制外人持股比例,提高我營造服務業進入該等市場誘因。
(二) 教育服務業
馬來西亞允許外人投資高等及成人教育,為我華語文教育業者之利基。加入CPTPP有助我國華語教學人員赴成員經濟體求職及任教,利於華語教材輸出推廣,以帶動華語教育產業整體發展。
(三) 海運服務業
我國貿易運輸高度仰賴海運,將受惠於成員經濟體之優惠關稅,提升整體貿易量。長期而言,有利於我國整體海運產業之發展。另馬來西亞、墨西哥開放海運貨物裝卸及貨運代理,亦有利我業者海外布局。
(四) 健康相關服務業
馬來西亞開放私人醫院服務,汶萊允許外國人設立診所,提供我健康服務業擴大海外市場的機會。
(五) 視聽服務業
汶萊及馬來西亞開放視聽服務、越南開放錄音服務(外人持股比例限51%),有利我視聽及錄音服務業者進軍東南亞市場。
(六) 環境服務業
智利、墨西哥及秘魯在WTO未開放環境服務業,其中智利及秘魯在CPTPP開放環境顧問服務,墨西哥開放環境服務業,澳洲相較WTO再進一步開放廢棄清理服務業。未來加入CPTPP後,我國環境服務業廠商可拓展海外商機。
(七) 金融服務業
CPTPP成員經濟體進一步開放保險、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業之部分跨境服務提供,增加我金融業拓展海外商機。我金融業者多隨著臺商的腳步拓展海外市場,預期加入CPTPP將提高雙邊貿易及投資,臺商對我金融業之融資貸款、輸出融資及保險等金融服務需求可望增加,有利我金融業發展。
(八) 電信服務業
墨西哥與越南開放部分電信服務,有利於我國電信業者拓展海外市場,並連結國際市場。
(九) 電子商務
馬來西亞及汶萊開放跨境批發及零售服務,提供電子商務及資通訊業者潛在出口機會。
三、 不加入 CPTPP 對我國服務業的影響
倘我國未能加入,我服務業者無法享有CPTPP成員經濟體間較高的承諾水準,加上隨著CPTPP逐漸擴大成員,將更不利我服務業者取得潛在商機及擴展海外布局,使我業者失去公平競爭之機會。
四、 服務業因應對策及配套措施
為推動加入CPTPP高標準協定,政府經持續盤點服務業法規,已無法規落差,尤其CPTPP對法規透明化之要求,有助我國業者擴展海外市場時,減少法遵成本。加上CPTPP成員經濟體較高的市場開放承諾,為協助我服務業者掌握海外商機,政府將持續加強落實辦理工作如下:
(一) 落實輔導措施,提升服務業人才與技術競爭力
透過智庫或專家協助產業轉型,例如提供專業諮詢、技能學習、新科技技術應用等,以強化業者整體服務業競爭力。
(二) 協助業者掌握資訊,拓展服務業海外市場
協助我業者迅速取得CPTPP成員經濟體之服務業政策、法規資訊及市場情資。
(三) 鼓勵業者運用數據科技,促進跨境服務業貿易
透過數位人才培訓及經驗分享,協助業者善用數位技術,促進智慧選品與精準行銷,以拓展海外市場。
(四) 透過雙邊諮詢管道,協助業者排除障礙
持續與我產業公協會座談,以蒐集業者可能面臨的服務貿易障礙,並透過雙邊溝通管道反映以協助排除。
(五) 擴大業者參與國際事務,分享我服務業經驗
政府透過與公協會合作,促進我業者積極參與國際經貿事務,提升我業者之國際連結,並與國內外相關組織建立潛在合作關係,強化我國服務業向外拓展動能及知名度。
伍、 協助臺商佈建新供應鏈網絡
海外臺商為我國個別產業及整體經濟實力延伸,亦為我國產業佈建供應鏈的海外前進基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國倘加入CPTPP,預計可增加我國廠商赴海外全球化投資佈局的機會,並可因CPTPP的關稅優惠及原產地規定(例如紡織之從紗開始規則)等措施,進一步促進我國赴CPTPP成員投資的臺商(續)從臺灣進口原物料及中間財,協助我國及赴海外投資之臺商融入全球供應鏈,深化我國與CPTPP成員之雙邊經貿關係,並加強我國產業與國際連結。
另一方面,我國進入CPTPP預期將有助增加海外臺商回流的動機,並協助臺商全球供應鏈調整,或擴大臺灣現有產能。簡言之,我國加入CPTPP將可望提升本國廠商及海外臺商的全球投資與貿易布局及綜效,並有助我國佈建產業全球供應鏈。
陸、 結語
整體而言,我國加入CPTPP利大於弊。就正面效益而言,我國工業、服務業及農業皆可望透過CPTPP達成市場准入、關稅減免、原產地規定及技術性障礙降低等效果,有助我國業者提升全球競爭力並拓展海外商機,達到我國總體經濟成長、促進貿易與投資,以及CPTPP區域供應鏈安全與穩定等目標。此外,我國進入CPTPP尚有其他可能非量化的正面效果,例如創造優良投資環境吸引外商投資、促進公私營企業競爭力、推進我中小企業全球營運布局等,且隨CPTPP不斷擴大,CPTPP創造的正面效果預期將會更高。
惟我國進入CPTPP亦可能同時對少部分產業造成衝擊或負面影響。為因應可能的產業衝擊,我國相關部會將持續加強與國內各界溝通,進行滾動式影響評估,並採取相關因應措施,強化產業競爭力。
最後,我國相關部會將持續通力合作,在全球區域整合中不斷優化國內產業發展環境,並向CPTPP成員經濟體爭取最有利我國發展的彈性措施,妥善運用各種配套措施以因應入會後各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