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2024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學者專家齊為浯島發聲

日期:113/09/29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

發布日期:2024/09/29 記者: 許峻魁/金寧報導。

二○二四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於昨(二十八)日上午起,在金門大學盛大舉行,在金門文化獎得主的精彩表演中揭開序幕,一整天的會議當中,進行了兩場專題演講,以及十多場的論文發表,為地方學的研究累積更多的史料與研究能量,會中總計四十餘位專家學者和百餘位學員共襄盛舉,成果精彩豐碩。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承辦,國立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與健康護理學院健康與高齡福祉研究中心協辦的「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昨日上午分別在陳開蓉國際會議廳以及健康護理學院演講廳展開,會中邀請金門文化獎得主許金印先生和陳榮泰先生表演,為活動開場。文化局長呂坤和、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以及包括新加坡高林出版社社長呂紀葆、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高級講師林德順、韓國仁川研究院研究員金修漢等學者到場聽講。並邀請教授王秋桂、李仕德、林正珍、文化部前部長洪孟啟、前次長陳永豐等多位學者主持,與會學者更橫跨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與韓國。
文化局表示,今年的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主題為「金門社會與越南金僑」,並且突破萬難首度開闢「越南場」,於八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在胡志明市順利舉行,不僅在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下屬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以「越南華人文化:福建族群文化的新發現」為主題,發表臺、越學者八篇與金門有關的研究論文。金門代表團陳炳容、葉鈞培、劉國棋等十一人,更造訪胡志明市金門會館(孚濟廟)舉辦金僑座談,在越南金僑協助下前往邊和省福善義祠,拍攝祖籍金門與同安的數百座墓碑。同時考察越南名聞國際的「古芝地道」等戰爭史蹟,有效推動越南的金門研究與了解金門僑胞與戰地文化。昨日的「金門場」論文主題,則包括金門歷史、文學、教育、習俗、文化資產、高齡照護、新住民創業等議題,並廣邀海內外學者共襄盛舉。
文化局長期致力推廣在地藝文活動,並積極保存珍貴文史資料以提升地區人文素養,為了鼓勵地方學術研究風氣而辦理相關研討會,期望凝聚海內外專家學者共襄盛舉,開拓一個全新視野且步入國際的人文島嶼。
文化局指出,該局自二○○六年起主辦第一屆「金門學研討會」之後,便採取每二年召開一次的方式進行,目前邁入第九屆,經歷二十多年永續經營學術成就斐然,更充分凸顯金門研究眾多面向和特色,已在全國各縣市地方學研究中脫穎而出。
追溯歷屆「金門學學術研討會」成果,第一屆至第三屆分別在金門、臺中(國立中興大學)召開,此階段逐漸打響金門學研究名號。第四屆再度走出金門移師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正式由「金門學學術研討會」升格「金門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取「金門人的國際觀與金門學的國際化」為主題,以宏觀角度成功擴展金門學研究國際視野,再從微觀角度再現金門步入世界蹤跡,力求立足客觀立場具體展現金門人國際觀,對於金門學國際化可謂成效顯著。第五屆「2014年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取「國際的門戶,兩岸的橋樑│金門」為主題,破天荒地在海峽兩岸臺南(國立成功大學)、金門(國立金門大學)、廈門(廈門大學)舉行,發揚金門人奔赴世界、放眼四海的寬闊胸襟,同時因應海峽兩岸最新發展趨勢,強調過去、現在、未來無論戰爭與和平,金門永遠是最重要交流橋樑。另外,在第六屆「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於二○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移師到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雙溪龍校區階梯教室,隆重舉行為期二天的學術研討會。與會者包含臺灣、廈門、香港、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著名學人,發表一場專題演講、十二篇金門學研究學術論文,及一場《落番》紀錄片的播映與解說、一場「金門學與閩南文化」座談會,安排與會學人至巴生拜會雪蘭莪金門會館,並登吉膽島了解島上金門人移民歷史和生活現況。值得肯定的是,該次會議也是金門學走出金門、走出臺灣,追尋早期金門人下南洋闖蕩蹤影,前進馬來西亞的一場學術盛會。第七屆「二○一八年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也橫跨海峽兩岸三場,在臺南(國立成功大學)、金門(國立金門大學)、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召開。二○二○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院長江柏煒原擬配合新加坡金門會館一百五十周年慶,至獅城接續舉行會議,惜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取消。二○二二年適逢金、馬解除戰地政務三十周年,第八屆「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則是以「解嚴三十:戰地與後戰地的金門研究」為主題,於金門(國立金門大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兩地召開會議,意義格外重大。

回到置頂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