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07/14 記者: 許峻魁/金城報導。
宜蘭縣岳明國中小師生,自七月五日搭乘「光腳號」、「阿莫號」帆船出航,將繞行台灣周邊海域,並在日前開抵金門。昨(十三)日上午與古寧國小、安瀾國小兩校師生共同揚帆出海,繞行金門水域,展開一場認識故鄉奇幻海洋的科學教育。
宜蘭縣岳明國中小在二○一九年執行「樂觀小帆手‧海洋台灣夢」計畫,駕駛著國內最大,重達三十四噸,長六十尺的重型帆船「光腳號」,並由三十二位小帆手們用接力方式,成功完成跳島環航繞行台灣一圈,長達一千五百多公里的壯舉。
今年,岳明國中小用四年的時間來籌備,今年以「二○二四大手牽小手—培育海洋之子‧為海洋永續而航」,再次與船公司合作,租用風力動力的大型帆船,沿途將讓三十六所離島或臨海的中小學學生上船交流學習,預計會有四百六十位師生搭乘帆船環台,今年的計劃以「逆時針方向」繞行台澎金馬一周,預定航行時間為二十八天,在大海中航行距離長達一千九百三十九公里,結合產官學的大手,牽起離島偏鄉的小手,一起航向守護海洋母親的偉大航道。
岳明國中小從七月五日從宜蘭啟航,先至基隆後航向連江縣,並於十二日晚間抵達金門縣,展開與古寧國小、安瀾國小的交流活動,並計劃在今日轉往下一站。
昨日上午七時許,二十位古寧、安瀾的老師及學生,與岳明國中小師生,共計四十人一起出海,繞行小金門海域一圈,展開交流共學活動。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金門縣政府教育處處長孫麗琪、金門縣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中心執行長吳啟騰等人還特別到場為小朋友們打氣,見證三校師生為海洋永續行動而航,孫麗琪還代表縣府送上點心與飲水。
昨日在出發前,現場的指導人員細心的為學生們說明重型帆船航海活動航行前要先做各項風險管理評估,包含天候安全(風力、海象、浪況、颱風)、航行安全、人員安全(師生比例、健康狀況、暈船狀況、安全裝備、安全意識、航行操作、救生消防設備)等說明。
岳明國中小校長黃建榮表示,該校四年前就曾經規劃過海洋環台計畫,並曾行駛到金門,四年後再續前緣,此行將會與金門的孩子一起航海,共同為海洋進行健康檢查。昨天路線從水頭港出發後,繞行小金門一圈,過程中將會實施金門海域海洋科學調查,讓古寧、安瀾的小朋友,一起進行海洋科學教育的學習。
黃建榮說,自七月五日起航到昨天已經九天了,從南竿出發到金門這段航程,是今年計劃中最硬的,過程中逆風而行,且又是頂浪前行,也導致兩艘船抵達時間不一,光腳號於前天晚上八點半到港,阿莫號則是昨天凌晨四點十五分進港,航行時間將近四十個小時,由於過程中通訊不是很好,也使得參與這段航程的師生都很辛苦。不過每段航程都有不同學校學生參加,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不一樣的體驗,也是很特別的學習。
處長孫麗琪代表縣長陳福海到場致意,她表示,金門四面環海,但從古到今卻因諸多政策使然,導致小朋友們跟海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親近。她認為與其在課程中大力推動,倒不如讓孩子們實際出海航行體驗,她強調小島有其侷限,但面對海洋時可以了解到世界的無限寬廣。透過岳明國中小的海洋計畫,利用產官學界共同研究,讓大家可以從中找到能為海洋做什麼。
孫麗琪說,教育處鼓勵能有更多的學校共同參與,此次金門共有古寧、安瀾國小兩所學校參與,雙方從四年就開始有所合作,並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種子學校可以來帶動更多學校,目前海洋教育中心也在培訓老師,這也是凸顯金門對海洋教育是有企圖心的。
帆船緩緩行駛出港,船程中船長細心教導操控大方向盤、做四個面向的風險評估與安全管理,參觀船艙內設備臥鋪,並細細聆聽岳明國中小學生精彩導覽介紹、海上知識、海洋科學調查、船上裝備處理、航行的技巧等,這是古寧、安瀾兩校學生首次的帆船體驗,也是珍貴的學習歷程。
古寧國小校長黃芸芸感謝各單位的共襄盛舉與協助,更感謝岳明國中小提供學生海洋共學課程及帆船體驗的機會,透過真實航海經歷打開孩子生命的視野,學習海洋的寬闊與包容,是最美好而難忘的童年回憶。期盼透過三校實際共學的航海課程來認識海洋、親近海洋。
上午的出海學習結束後,下午則是前往「海之風料羅灣營地」進行三校水上課程共學、獨木舟體驗、SUP及OP帆船體驗等,並以公民科學家的方式,分析海洋表層塑膠微粒、溶氧量、海水酸鹼度ph值,以及航行沿途海漂垃圾的調查,為海域進行健康檢查。傍晚則是在夕陽餘暉下,時而可見孩子專注樂於探索海洋知識寶庫的身影,大家圍在沙灘上的長條桌旁共進晚餐,說說笑笑學習分享,交織成最美的畫面,交流活動就在響徹雲霄的歡笑聲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