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07/29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颱風剛過,金門藝文活動不停歇!金門縣美術學會承辦的「驅山走海畫會」展出,以及金門縣文化局舉辦的「陶陶不絕主題展—陶之妖妖」,一系列與妖怪相關主題的趣味展,昨日上午在金門縣文化局舉辦開幕式,文化局長呂坤和歡迎鄉親與觀光客踴躍到場欣賞展出的陶藝和書畫作品。
在金門家扶中心木箱鼓才藝隊開場表演後,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縣議員董森堡、驅山走海畫會成員陳秀娟、金門家扶中心主任洪依帆、金門家扶中心扶幼委員會主委楊肅謙等陸續上台致詞與祝賀展出成功。而包括金門縣美術學會理事長唐敏達、金門縣水墨畫協會理事長楊誠國、金門縣水彩畫協會理事長楊天澤,以及藝文界同好等,近五十人共襄參加。
呂坤和致詞時強調,做好文化資產保存和藝文展演活動,是文化局努力目標;並建議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向中央爭取經費,來挹注金門藝文活動補助。吳增允則表示,地方有需求,就是中央責任,將驅山走海一直走下去,帶來更多精彩作品豐富縣民精神生活。
縣議員董森堡則建議文化局長呂坤和思考成立文化資料庫,將藝文展演、海岸環境和地形地貌數位化,期讓民眾能一飽眼福。
金門家扶中心主任洪依帆表示,非常謝謝金門縣文化局及陶藝學會理事長王明宗老師提供展覽的機會,讓家扶中心的扶助兒童透過展出自己的作品,增加自我成就感,並重拾自信心。
驅山走海畫會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縣美術學會承辦的「驅山走海畫會」,於7月24日至8月4日,在金門縣文化局第一、三展場展出,並於昨(28)日上午10時舉辦開幕式。
「驅山走海畫會」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六年,肇起於解嚴之後,七位金門畫家時常相邀結伴在金門四處探訪采風寫生,描繪故鄉特有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因有共同的理念與理想而組成畫會。期間陸續有畫友加入寫生行列,而今共有十二位畫友。經歷二十多年不變的是每一位成員對繪畫的熱忱及對這塊土地剪不斷的情感,這股力量驅使12位成員夥伴相互砥礪,不忘初心,繼續驅山、走海,透過畫筆,各自表述,以不同的情懷樣貌,呈現每一位成員心中故鄉最美麗的故事。
李苡甄以絢爛的色彩,自由的運筆,注入畫作溫暖、樸實、親切、怡人的元素。洪明燦將書法藝術結合水墨繪畫,以富有彈性和張力的線條,及濃淡深淺的五彩變化,製造意境,畫出哲理與個性。
唐敏達以書入畫,畫中內容皆來自對景寫生,重新整理,重組畫面,用樸茂堅挺筆法寫樹,以方峻筆勢畫崢嶸險峻山石,筆筆堆疊出金門樸實蒼拙的精神內涵。翁清土以油畫、壓克力、水彩、水墨等融合多種媒材,細膩寫實中添加了想像,創造類似超現實與寫實的混合風格。
洪永善捕捉金門島民生活情境、風俗慶典及地景寫生,以西方的光影技法,表現畫面空間層次與質感。對楊天澤來說,走街串巷,尋找題材已成為生活的日常,他時常帶領空大和社大的學員畫遍浯島,並以「風獅爺」為主題,畫出金門的每一尊雕像。他的作品具備當下的實在與存在,直接陳述浯島生活印痕之美。
洪明標採用隨走隨畫的方式向大自然學習,形式上採素描手法與版畫作詮釋,一道道手繪線條,層層堆疊,徐徐鋪展,從具象裡概括暨提練出抽象。張國英多年來以不同形式的寫生經歷,已錘鍊出深厚功力和技法,常用水彩與水墨現場速寫取材,再作為水墨畫創作的根據。作品總能去繁就簡,精確練達,給人清新脫俗之感。
陳秀娟擅長水彩,利用水色交融產生的乾、濕、濃、淡、滲、透技法描繪浯島巷弄村角,破舊廢宅,坍崩碉堡,山涯水邊等,並以點景人物注入新生命,使畫面產生溫度。顏國榮擅長油畫,一路秉持「師法自然」,堅持對景寫生,他以充滿律動的筆觸及和協溫潤的色彩,展現獨到的溫馨品味。
董皓雲以油畫及多媒材入手,作品給人安定沉穩的氛圍,在他的畫中理性與感性得到平衡,具象與抽象互動對話。蔡儒君認為繪畫是人性深層本質和材質間撞擊的對話,線條與色面進行交疊並置,最後以概括性的抽象表現呈現。
陶陶不絕主題展—陶之妖妖
而金門縣文化局舉辦的「陶陶不絕主題展—陶之妖妖」,一系列與妖怪相關主題的趣味展,由陶藝家王明宗老師指導及金門家扶方案游雅惠社工帶領,金門家扶中心扶助兒童創作多樣的獨特作品,於7月24日至8月4日,在金門縣文化局第二展場展出,並於昨(28)日上午10時舉辦開幕式。
金門家扶陶藝隊成立約兩年的時間,此次展出約50餘件作品,從孩童創作的作品當中,兒童透過捏陶來表達內心的世界,渴望修復關係和尋求認同感。金門縣文化局展覽的舞台是兒童們跨出的一小步伐,從2023年9月到今年6月,兒童們透過每周六早上,到浯州工作坊進行捏陶課程,為了此次的展覽學習認真上釉、上色、打磨、拉坯、設計妖怪圖稿,讓兒童們參與學習佈展,提高兒童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兒童透過探索陶藝創作對於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能夠啟發觀眾深入感受和思考作品背後的情感和故事。歡迎民眾於展期期間踴躍到場參觀,欣賞家扶中心之兒童獨特的創新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