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浯島文學獎頒獎暨台灣文獻館獲獎書刊表揚

日期:113/11/17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

發布日期:2024/11/17 記者: 陳冠霖/金湖報導。

金門縣文化局昨(16)日上午在昇恆昌金湖飯店舉行第21屆浯島文學獎頒獎典禮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獲獎書刊表揚,眾多藝文界作家、文友與得獎人歡聚一堂,共同慶賀這一年一度的金門文壇盛事。
昨日出席的各界貴賓包括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清華金門社區大學校長李金振及前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文化局長呂坤和、副局長陳榮昌、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睿友文學館館長陳長慶、文化局圖資科科長李海瑩等人共襄盛舉。
文化局公布第21屆浯島文學獎得獎作品,包括長篇小說組得獎及作品:優等獎—陳嘉甄〈埔城記事〉、李福井〈棋子〉各獲得獎金新台幣20萬元。
散文創作組得獎及作品:首獎—張慧玲〈雨水豐沛的那年〉獲得獎金新台幣10萬元;優等獎—王錦芬〈金門紅〉、許維民〈兩蕊孤單的花〉各獲得獎金新台幣5萬元。
另外,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獲獎的部分,包括地方志書優等獎—金門村史計有5件作品,包括:許維民、許生土、許金滄《會元傳臚的后湖(攀山落海讀冊作官、地靈人傑代代留芳)》、許木進《后山村史—鍾靈毓秀開勝地》、林怡種《古厝之村—東西山前村史》、張火木《鳳山傳奇:安民與戰地新村》、王振漢《下市罾·夏墅村史》。推廣性文獻書刊:楊天澤《風姿神勇:楊天澤與風獅爺的原鄉情濃》優等獎、李建緯《以形傳神:認識金門祖先像》佳作獎,亦於昨日一同表揚。
副縣長李文良於致詞時表示,他代表縣長陳福海向得獎者恭喜,並向辛苦的評審們致意,感謝得獎者以生花妙筆書寫金門,而評審們在眾多投稿作品中挑選出最好的作品,讓這些刻畫金門元素的文學作品被大家看到。浯島文學獎至今已是第21屆,感謝眾多投入藝文創作的文友,也因為文學承先啟後,串接了過去、現在,進而開啟未來,縣府會繼續努力建構一個相對好的環境,讓有志投身文壇的人能有機會去創作。
李文良指出,文學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金門的歷史獨特且深厚,無論是戰地記憶、移民文化,還是當地的風土人情,都提供文學創作無窮的靈感與素材。他強調,文學具有承先啟後的功能,可以串聯過去的經驗與當下的生活,並啟迪未來的可能性。縣府將持續致力於提供支持,打造更有利於文學創作的環境,期盼金門的文壇能夠持續蓬勃發展。他也勉勵得獎者珍惜這次的肯定,繼續書寫更多優秀的作品;同時鼓勵更多金門青年加入文學創作的行列,讓金門故事透過不同世代的視角持續發光發熱。
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致詞表示,金門是一個文化與歷史資產相當豐富的地方,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風土人情,構成了文學創作的無窮源泉。他提到,金門不僅有壯麗的自然景觀,還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故事與人文情感,而這些元素都在得獎作品中得到了精彩的呈現。他認為,這些作品不僅僅是文學的結晶,更是記錄金門生活、保存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
吳增允指出,本屆得獎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金門最真實的風貌,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金門的歷史深度與人文溫度;金門文化底蘊悠久,風情獨特,而得獎作品記錄金門最真實的意象,值得大家好好去欣賞、閱讀;他也恭喜本屆得獎人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小說組評審代表王瓊玲表示,她喜歡金門的歷史文化,也愛金門。當初為了創作823小說「待宵花」曾到金門進行多次田調。長篇小說好像在蓋大樓,短篇小說像蓋涼亭,要有很深的文學功力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今年參賽的長篇小說中,得獎的陳嘉甄及李福井,都很熟悉金門的歷史及風土人情,把它們化為小說情節,才能寫出這麼感動人心的作品。
散文組評審代表牧羊女指出,今年散文參賽有75篇,要打敗70多位作者才能得獎,十分不容易,今年參賽的散文組都很有水準,所以評審很快達成共識,選出今年的首獎及優勝獎作品。得獎作品都有很深的金門元素,像「金門紅」寫紅龜粿,就寫出島鄉人的共同記憶,作者王錦芬還把得獎獎金捐給「金門文藝」令人感動,許維民校長的作品也讓人印象深刻,這些金門元素皆是打動人心的所在。
文化局說明,本屆文學獎徵件回響熱烈,長篇小說組收件數也比歷年大幅增加;各文類共計12位專業評審,通過複審、決審等評審過程,評選出今年的優勝作品,此次作品質量兼具、題材豐富,評審們皆給予高度肯定。所有得獎作品並集結成《第21屆浯島文學獎得獎作品合輯》,民眾可至國家書店、三民網路書店、五南書局等網路書店,以及縣內本局出版品展售點購買,或於本縣各圖書館借閱。

回到置頂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