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院會議案

:::
氣象雷達新視界

日期:113-06-21
資料來源:交通環境資源處

風暴和洪水一直是全球天然災害事件的主要貢獻者,受全球有感的全球氣候變遷暖化影響,近幾年,極端劇烈天氣事件在全球各地發生頻率不斷攀升,而臺灣位於颱風與梅雨主要影響區域的核心位置,加上險峻複雜的高山地形的影響,加劇極端降雨的發生頻率及其常常破紀錄的觀測降雨量,顯示氣象與水文兩大領域在有關風暴和洪水的監測及預報,對於跨領域應用與合作於災防預警效能上的提升與突破至關重要。要達到「有效提升防災與減災效能」,「預警」的能力便要先有所提升,而要達到預警能力的提升,「天氣監測的能力」更必須要加強。由於「氣象雷達」可提供遙測監測能力,在致災天氣接近臺灣前便可提供相關觀測資訊,以供模式進行較長時間的降雨預測,加上中央氣象署(以下簡稱本署)一直持續進行的大數據整合、分析研判、預警技術開發與作業應用等相關技術上的精進,對於提供下游水文相關單位進行水文預報應用於淹水潛勢預估、土壤可容的含水量預測與淹水和土石流預警,能有效地降低劇烈天氣帶來的強降水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


有鑑於此,本署近年積極部署並更新全臺氣象達網,更依據不同雷達的觀測特性與優勢規劃佈署建置,於去(112)年已完成善於監測大範圍降水的S波段雷達更新為雙偏極化氣象雷達,並於114年前半年將完成共5部擅長較小區域或都會區高頻率觀測及高解析度的C波段降雨雷達建置(目前已依序完成高雄林園、臺中南屯與新北樹林等3部,宜蘭與雲林將完成)以及1部具機動性並可提供地形遮蔽區域(如盆地、山區河谷、縱谷等)觀測的X/Ka雙波段車載雷達,針對天氣現象降低觀測死角;另外,本署為「加強金馬、海峽及西部上游劇烈天氣預警時效」,更將分別於116、118年前完成金門與馬祖觀雨(C波段)及觀霧(毫米波段)雷達的建置,觀雨雷達除可提升金馬及海峽雷達覆蓋率外,更可提升西部及海峽上游劇烈天氣的早期預警時效,而觀霧雷達則可強化冬春季節交替期間常發生的濃霧之監測能力,提升對於飛航天氣的監測與預報能力,以確保對外交通飛航與船運安全、提升生活品質。


本署會持續致力於多波段雷達(甚至是其他相關遙測儀器)的建置與整合來建構健全的雷達觀測場域,達到「完備國土雷達」與「完善雷達監測」之目標,尤其是即將建置的金門與馬祖觀雨(C波段)及觀霧(毫米波段)雷達,藉由「金馬雷達建置暨即時災防預警推升計畫」的執行,擴展雷達監測範圍及強化現行雷達觀測網整體監測能力,以爭取金門與馬祖及西部上游劇烈天氣更早期預警,並提升濃霧監測預警能力。此外,亦將致力於多波段雷達應用技術的開發,於氣象雷達於觀測、降雨資訊應用、甚至是劇烈天氣發生的前兆資訊等相關技術的開發、精進與整合,除了強化短延時強降雨即時預警外,更擴展預警範圍至沿海及海峽,保障綠色能源、農漁業、經濟、航空海運安全,以積極推動「強化雷達災防即時監測與預警,並應用於無縫隙雨量及智能即時預警服務」,發揮氣象雷達於短時強降雨預警的綜效。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