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近期詐欺犯罪趨勢,於114年1月、2月發生數及財損金額呈現大幅下降,惟114年3月較1月、2月微幅上升。經統計114年3月共發生1萬6,643件詐欺案件,財損金額70億9,123萬餘元。
以發生趨勢而言,仍以【假投資】為最多,但發生件數已有明顯下降,逐漸轉向【假網拍】、【假買家騙賣家】及【假中獎通知】等詐騙類型;分析財損金額最多的詐騙手法,雖仍是【假投資】,但財損金額已有明顯下降。
其中【假買家騙賣家】為近期高發詐騙手法,該手法流程是由假買家假裝有意購買商品,並提出常見交易方式(如超商取貨、轉帳驗證等),接著刻意製造交易問題,要求賣家配合操作虛假連結或驗證流程,藉此騙取賣家個資或帳戶資訊,進一步盜取金錢後迅速消失。常用手法包含偽客服網站、實名制驗證、金流驗證等。
為全面遏止詐欺犯罪,本院將持續整合跨部會資源,透過制度創新與科技應用,精準打擊日益演變的詐騙手法。面對日益多元的詐騙話術,不僅強化源頭防堵與金流監控,更以全民識詐教育為基礎,提升民眾自我防詐意識與辨識能力。同時,推動「五力齊發」打詐行動架構,透過識詐、堵詐、防詐、阻詐、懲詐等全面作為,從預警通報到查緝究辦,構築多層次的反詐保護網。未來也將持續與地方政府、民間團體、金融機構攜手合作,全面強化國家打詐效能,共同守護民眾財產安全與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