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應國人對於食品安全之高度關注,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會同農業委員會、環境保護署、衛生福利部、經濟部及教育部等部會,共同提出「食安五環」改革方案,精進食品安全管理,就「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惡意黑心廠商責任」及「全民監督食安」等五大面向,作為我國食安升級之推動方針,並據以積極規劃、執行與落實,確保從農場到餐桌之每一環節皆符合環保、安全標準。各環說明簡述如下:
一、 第一環「源頭控管」: 105年12月28日成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整合跨部會化學物質管理及勾稽檢查,源頭預防管控食安風險,目前已預公告13種具食安風險關注化學物質為毒性化學物質,業者需依規定申報、標示及取得核可文件,未來將逐批公告列管此類化學物質,強化管理;另運用雲端科技建置泛食品雲進行大數據分析,跨部會勾稽查核,共同強化化學物質管理,有效阻絕非准用物質流入食品產銷體系。
二、 第二環「重建生產管理」:完善從農場到餐桌之生產鏈管理,積極導入全球化優良農業規範及在地化植物醫師制度,並已完成研擬「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及植物醫師法草案的預告程序;另推動食品業者建構食品防護計畫及E化體系,現已協助50家食品工廠導入食品防護計畫,推動食品產業優化,提升外銷競爭力,並落實食品業者自主安全監測與檢驗、第三方驗證及追溯追蹤等機制。
三、 第三環「加強查驗」:運用「分年分月、風險管控」原則,針對高違規、高風險、高關注產品,提高查驗比率,並強化農漁畜產品用藥安全監測,遏止不良產品上市,在提升抽驗頻率下,農漁畜產品、國產食品及進口食品等合格率逐年上升。
四、 第四環「加重惡意黑心廠商責任」:滾動審視食安法令,並強化與檢調、警察、政風等機關的聯繫合作,打擊黑心廠商,掌握不法事證,依法課以重罰、移送法辦及賠償責任,近一年針對重大違規不法廠商裁罰,其罰鍰金額高達3,475萬元,另有多數案件仍持續偵辦中。
五、 第五環「全民監督食安」:建立全民監督防護網絡,啟動1919全國食安專線,鼓勵全民檢舉,迄今已接獲8.3萬通食品檢舉及諮詢電話;推動校園食材登錄制度,資訊透明揭露,提升全民食品安全認知。
政府以食安一體的思維,推動食安五環改革方案,結合產業自律、政府管理及民間參與三大力量,共同確保食品安全,提升食品業者管理能力,讓食安管理向前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