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在為臺灣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全面發展,注入新的動能,進一步提升臺灣民眾的生活品質,並藉此建立我國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更廣泛的連結與對話,以及更緊密的合作,共同開創區域的發展和繁榮。
政府相關部會已於去(105)年底擬訂具體工作計畫,並積極落實執行。新南向政策在各相關部會積極推動下,迄今已展現初步成果。
例如自去年10月至今(106)年3月這半年間,新南向地區來臺人次已顯著成長28.64%,遠高於全球來臺人次成長率。同期間,我國與新南向地區貿易額也顯著成長20.33%,高於我國與全球貿易額的成長率。另,新南向國家來臺求學人數穩定增加,去年成長率超過10%,高出總體成長率。
此外,我新南向政策也已獲國內外各界積極回應,茲就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及區域鏈結4大面向,以及國內外回應情形,彙整如下。
一、 經貿合作
• 貿易額穩定成長
• 國營及公股事業加速佈局
• 產業合作擴大
• 成立臺灣清真推廣中心
• 創新產品拓銷方式
• 成立「臺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
• 國家別企業家廠商聯誼會
• 三大信保基金增加海外融資
• 國銀增設據點
• 海外承攬工程能量擴大
二、 人才交流
• 新住民子女培育
• 產業人力培養
• 建置新南向人才專區
• 建置「新南向臺商登錄營業及求才資訊平台」
• 善用新住民產業人才
三、資源共享
• 積極推動農業合作計畫
• 文化交流熱絡
• 醫衛合作
• 科技合作
四、區域鏈結
• 強化雙邊對話機制
• 洽簽、更新雙邊投資保障協定
• 與越南、印度、菲律賓、紐西蘭及澳洲分別簽署技術、科學、農業及航空等領域的合作備忘錄,建立交流基礎並擴大合作範圍
五、國內外各界回應新南向政策情形
• 新南向國家表示歡迎:就教育、農業、漁業、職訓、科技、醫衛、文化及公共工程等領域,提出各項合作計畫
• 國會/政黨:成立新南向國家雙邊國會友好協會及「新南向國會交流促進會」,並出訪新南向國家
• 地方政府:城市外交、產業合作、觀光、教育交流、新住民及移工照顧,推出創新且靈活的政策作法
• 民間團體:在政府積極帶頭推動下,民間各界已有積極回應
• 大學院校:許多大學推動東南亞研究相關計畫,並開辦新南向國家語言訓練班
新南向政策經過初期的磨合與調整,整體運作已漸趨成熟,近期搭配各項文宣推廣計畫,可望讓社會大眾更瞭解政策執行成果。
考量國際及亞太情勢的變化,並回應各界殷切期許,相關各部會應加大各項工作力道,引導更多資源參與
政府將根據臺灣的優勢,推動產業人力發展、醫療衛生合作及產業鏈發展、創新產業合作、區域農業發展、新南向論壇及青年交流平台等5大旗艦計畫,並在【公共工程】、【觀光】、【跨境電商】3大新南向具潛力領域,擬定推動計畫,加強紮根及佈局,以掌握商機,深化和新南向國家的鏈結,使國家發展的前景更為寬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