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謝長廷今(2)日晚間應中華民國工商建研會的邀請,出席在喜來登飯店的餐會並演講,就政府當前重要施政及理念,與現場工商界人士廣泛交換意見,幽默風趣,互動熱烈,掌聲不斷。
謝院長口頭演講全文如后:
郭理事長、各位工商業的先進、各位同仁及各位媒體朋友,大家晚安、大家好!
剛才聽司儀一字一字的唸,感覺好像在聽法院宣判一樣!
其實我今天應該早一點來,因為第一,大家在第一線從事經濟活動,政府的政策是與大家關係密切的。第二,如果大家都不繳稅的話,那我們都沒有薪水了。所以我們公務員領薪水要感恩,都是大家出錢給咱們吃飯的。所以公務員就是要做事情、要解決大家的問題。
今天看到如同郭理事長講的治安、租稅、還有綠色產業三點,那我待會就我施政的大方向和理念作簡單的介紹。大部分的時間大家其實不是來聽我講話,應該我來聽大家講話,來聽聽大家的意見,所以我用20分鐘來談一下。
基本上我提出共生合作的施政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我認為,一個安定的社會它所需要的幾個條件,一定要有共生的社會才會安定。為什麼?因為社會的差異是存在的,而差異的解決如不用共生來解決,而用對抗、鬥爭,差異就永遠存在,對抗也永遠存在;必須有一個共生的規則,認識、暸解彼此的差異,然後才能接納,臺灣才有未來。
當然,我們這樣的一個社會還是要有一個遊戲規則的,而這個遊戲規則的結構要合理,所以我提出「黃金三角」的一個理論。「黃金三角」的意思是說,經濟是基本,經濟如不發展,沒有錢有付薪水,我們都拿不到薪水,沒有錢可以做社會福利,沒有錢可以去做建設,什麼都不要談啦,對不對?但只有經濟也不行,所以我們臺灣經濟要走在前面,但是三角形的二個等邊,一邊是社會公義,一邊是永續環境。如經濟進一步,這二者也要進一步,這樣才能保持等邊三角形;如只經濟前進,其他二點不進,會變成很長的怪三角形,所以我們的政策也是朝這方向來推動。
經濟方面大家比較關心,經濟方面就是改善投資環境、租稅,經濟引導著政策。在多項的經濟調查如WEF等,我們都是在前面的,但我們政府效率的調查,卻都在20名左右,所以政府的效率要加強,而政策的效率是包含國會(議會)效率。另外,政治的安定度、政治的風險調查,我們都是54名,所以臺灣最需要解決的是政治的安定,政治安定是非經濟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臺灣政治不安定,不可能經濟長期投資會進來,所以政策的穩定最重要,這是我的想法。所以經濟以外,要改善經濟、非經濟因素,經濟因素裡當然有股市、匯率、租稅等,等一下我會進一步補充。
而社會公義這一塊,基本上就是社會安全網的建立。其實我們這幾年做的不錯,當然大家可能會提到健保的問題,其實健保我們是不錯的,只是我們在這種自由主義的社會之中,是一種社會主義的健保,所以我們也要調整。因健保也快見底了,準備金已快沒有了,所以我一上臺就先治標,先多元調整;但治本還是要靠二代健保。二代健保是說,收支要平衡,政府有補貼,但要補貼出不起健保費的,沒錢的人,次貧窮的我們可以補貼一部分,但出得起健保費的應該自己出,應該是用商業保險的概念。我們不能用社會政策來作健保,因為經費不夠。但大家常講健保是黑洞、是浪費,就算這些全補起來還是不夠,我有一個朋友割白內障,一眼才花200元,一碗牛肉麵加點小菜就不只200元,去給人算命也要二、三百元,而一個醫生手術白內障才200元,真是夠便宜,所以臺灣可說是健保的模範國,在世界上排行第二,所以我們不能說健保不好。
但是錢從哪裡來?我在就職時,公民會議曾提出幾個原則:健保不能倒、給付不能少、醫療水準要提高,我就問到:「那錢要哪裡找?」錢,是要自己找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另外在弱勢優先方面,其實我來做以後做很多這方面的事,例如大家提到水、電,有人說我外行,說水電不准漲,石油不准漲。不是不准漲,比如去年物價上漲1.7%,而我們的利息也才1.7%,有的才1.6%,那些靠利息吃飯的人實質購買力沒有那麼多,所以如果物價漲,臺電就漲、石油就漲,我覺得對那些利息收入者都不公平,對勞工也不太公平。所以,我們看整個物價,中油說每桶美金60塊以下,它不漲,我覺得這樣合理。
我後天還有一個政策,臺肥現在屬於經濟部,我認為不對。最近彰化、雲林欠肥料我去調整,一個院長親自去那調貨,我覺得不合理。雖然我們是市場趨勢,民營化以賺錢為目的,但是存貨控制,是要優先外銷,還是給先給我們的農民有肥料可施肥,這應該有個政策性的。所以我建議,臺肥的經營者應該對農民有感情,它的主管機關應該是農委會。
再來講永續經營,臺灣過去常講我們的外匯存底有多少、經濟多好,但我要說,就算把所有的外匯存底全拿回來,用來整治河川、建污水下水道的接管,其實還是不夠。臺灣現在平均的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率,全國才10%,而這10%是數字的遊戲,因為其中還包含臺北市70%及高雄市35%,就我所知,還有12個縣市比率是0%,根本就沒有衛生下水道,是非常落後的。河川整治方面,要到民國104年,70%的河川才會乾淨。所以我們的環境也不能破壞,隨著氣候的變遷,現在很多標準都不準了。過去常講100年的發生頻率,現在一年發生5、6遍,可見氣候的變遷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我們應該做周全的準備。
另外,過去我們經常用開發來帶動經濟成長的觀念也要調整。過去常見的作法是,明年經濟成長要5%,假設政府要投資4000億,一件一件去開發,就達到5%的目的了;但明年一下子就到了,明年要多少?明年如也要5%,就要這一條800億挖下去,那條300億拓寬下去……為建設而建設,我覺得有時是浪費,值得我們反省。臺灣應該投資更多的錢,在服務業、在環保科技的產業、在文化產業,來帶動臺灣的成長,這樣才有價值。
臺灣很多人在心靈深處很不安,是漂泊的,也不太信任。例如臺灣鐵窗很多,其實這是非常不理性的行為:不好看、浪費錢,也不安全,有時自己也跑不出去。但大家還是願意這樣作,代表著大家的不安。我任高雄市長時很多里長要求我加裝監視器,我說這在人權上說不過去,但為治安,不得不放棄許多尊嚴,所以我上臺以後,我成立了一個治安跨部會小組,治安要當作國家安全,提高到國家安全,列為最重要的施政。
我們優先要打擊電話的恐嚇詐財,約計有百分之九十的民眾都曾接到電話,現在我就職近三個月,究竟有沒有效果呢?我認為是有效果的,現在是愈來愈少,因為我們有掌握到治安工作的重點。我們想通的一點就是,難到這麼多的電話不須要付費嗎?這些電話簡訊是免費的嗎?要託播、簡訊都是要付費的,甚至大陸來的電話,當然是也要付費的,究竟誰去託播的,透過何種管道託播,電話業者難到不知道是誰託播的嗎?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利可圖,現在只要經過追查,不難阻止詐騙案件的進行,以這個星期為例,已從四萬件降到三千件,大家可以放心,政府一定可以做到的。如果業者不協助防止詐騙,那麼可以將其列入共犯來追查,如第二類電信業者,難到不能對可疑詐騙電話加以管制嗎?其實這是可以擋的,過去都從治安、從警察著手,要防治確實是困難的。現在由廈門到臺灣的詐財的案件,已很少了,沒有了,這是確實有效果的。
接下來我們要做什麼呢?也是政府這幾天後要做的,那就是要緝毒。真正要好好的掃毒一下,而且也要持續的做。臺灣發生很多奇怪的案件,小要水溝蓋被偷,親人相殘殺,這都是毒品上身所致。校園是否有毒品,是否有人吸毒,透過抽查都可以查得到的,都可以了解是否有下降,如此多的單位在宣導,到底有沒有效果,我覺得應該做一個總整理,這是第二階段我們要做的。
第三階段是針對指標性的案件,其實很多案件都是破案的,但是張錫銘案件帶給大家不安,我們現在重要的指標性案件是它。治安是臺灣所有黨派唯一有共識的,「臺灣什麼都沒共識,唯獨這點是有共識的」。這點共識政府做不到,政府是須要負全責的。要大家點點滴滴支持政府,點滴累積建立秩序,四二六中正機場發生事故,我就提到外界認為次長有爭議,那就下臺,局長也下臺,過去的不好的觀念是,局長在機場送大官,送總統,送行政院長,就可以坐穩局長的位子,唯有治安要做好,才能任局長,治安做不好,不論關係做得再好,也沒有用。
臺灣的納稅制度並不公道,一百人喝水,只有六十人挑水,水當然不夠喝,就思考修訂法律,但是卻仍是要求這六十人挑水,認為是水桶不夠大,不夠深,須要再加大,如此,挑水的人永遠沈重負擔,而另外的四十人永遠不須負擔,因此,稅制最重要的改革作法,就應該要擴大稅基,稅基要稍為擴大是我最基本的想法。國小老師及軍人課稅的討論己經很久了,老師也提到不繳稅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侮辱,既然如此,老師是好公民納稅也是很自然的,其次是軍人,現在可以說是文武平等,現在軍人的待遇己經不錯,不像我們小時候所聽老師說的,軍人都沒有錢,他們都很苦,現在不論軍警,其實待遇都蠻合理的。
另外是大家所關心的最低稅賦,過去所獎勵的項目現在可能不必了,這是經濟部及財政部會去協商處理的。有關稅賦問題,經濟部及財政部往往意見不同,經濟部贊成新的減免措施,而財政部則處處反對,最後政府則不免進行協調。
至於永續經營的產業,臺灣應該加強投資在這一方面,而不是完全只有關注開發。我們最近有幾個好的消息,例如觀光客來講,以日本為例,過去日本來的觀光客未曾超過一百萬人,尤其是最近幾年,都低到只有八十萬人,今年則首度將超過一百萬人,可能與中國大陸最近在「抗日」有關,我並非幸災樂禍,只是「你丟我檢」,把握機會,不措血本促銷而己。最近的失業率也有降低,上個月已降到四點一五,這不簡單,去年的總平均為四點四四,跟上個月比也有進步,雖然目前景氣燈號較為悲觀,但是就單月訂單而言,實際上是成長的,整體而言是有好有壞。最近有些措施,例如金管會的措施,外界認為影響到股市,但是其實在大方向上,如果沒有改,我們很難國際化,股市容易被掏空,那麼世界的人誰敢到臺灣來投資,基本上有個管理,有嚴格的會計師責任,是必要的。公司的治理、監督及獨立董事等,我們也在推動,但是為了上市公司體質的健全,有些會計準則大家會覺得很討厭,但是我認為大方向是對的。
另外我們也在推動二次金改,第一次金融改革我們打消了很多的呆帳,大部分都是正面的,但是有些壞帳雖然打消,問題卻沒有解決。例如我看最近學生的現金卡,都是不實的,逾放款都很低,其實它只是賣給討債公司,因為是高達百分廿的高利息,它賣三成,還有百分之六的利息,因此銀行可以持續做現金卡的業務,看起來呆帳很少,卻留下社會問題。這是政府為什麼禁止它跨大廣告、不實廣告。我們金融改革確實是有成效的,像日本就不如臺灣,我們現在推動二次金改,就是要推動區域的金融中心,大規模的外資銀行及金控在這兩年內都要合併到一半,這是一個艱苦的工程,但是這個一定要做,我們的廠商到東南亞,到大陸,銀行卻沒有去,為什麼?政治環境的影響因素是有的,但是另外的原因是銀行的規模太小,所以要推動銀行規模擴大。我講話稍為超過時間,接下來的時間,讓大家發問、「質詢」,不過在吃飯前,大家的「質詢」不要太兇。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