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7)日下午在行政院大禮堂與農漁團體代表進行座談時表示,臺灣多年來以農立國,因為有農民的犧牲在前,才有臺灣的經濟發展,農業是臺灣立國的根本,因此政府決不會放棄農業,雖然目前農林漁牧業僅佔GDP的1.8%,連同相關行業,也只有13%,即使產值並非最大,但政府對於農漁業照顧的相關預算不會減少,不僅將增加農業補貼,也包括農民健康保險、老農生活津貼及農漁民子女教育的獎學金等等。
蘇院長在今日的座談會中,首先稱許甫從歐洲返國的臺灣區遠洋鮪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順隆,對於其此次代表我國在ICCAT(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有關大目鮪談判成功的優異表現,院長同時肯定農委會及漁業署對於此次談判,能與業界積極合作,展現出最大的決心,配合國際公約的努力,以及事前做好周詳的準備,讓我國所能捕獲的大目鮪數量從4千多噸重新提高到1萬多噸,希望這樣具體的成果,能為漁民帶來收益。
針對各農漁代表所提出的相關問題,蘇院長特別要求政府各相關部會應共同努力,加強配合辦理,院長在座談中對於有關農漁業發展的相關指示如下:
一、 未來臺灣的農業,應放在國際競爭的架構之下,農產品要有國際競爭力,才能夠永續經營,因此政府除增加補貼之外,也將朝提高農業生產力的方向努力;同時在國內及國際也要建立相關行銷計畫,全力進行外銷,並由農委會擬定獎勵措施,在符合WTO的規範下全力外銷,而我國一年從國外進口農產品100億美金,單水果就有100億臺幣,如能進行國內行銷計畫與進口的農產品相競爭,能夠取回20%的話,就有20億的收益,院長要求應建構生產履歷及相關產銷制度。
二、 有關農業專業貸款的問題,原訂的1000億農業專業貸款,其中95年為400億,96年為300億,97年為300億,由於今年的核貸作業順利,因此院長特別指示,明(96)年度農業專業貸款由300億增加至450億,協助農民解決資金問題,推動農業建設。
三、 有關臺糖土地釋出影響農民農產品的問題,院長指示未來臺糖土地出租種植農產品,一定要能兼顧是否造成對農產品市場及農民的打擊,請農委會及經濟部負起對臺糖土地的出租其相關品目的檢討工作。
四、 關於產銷管理的部分,院長除特別要求農委會就每樣農產品項目做總量管制外,院長並強調農產品的外銷與內銷同樣重要,在外銷方面,外界有誤解,以為政府對於水果外銷中國是有所限制的,其實在有些市場屬於高價格的市場,例如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反而中國並非高價格的市場,以去年為例,中國宣佈要收購臺灣香蕉一年2千噸,結果卻只有72噸而已,可見中國只是在作政治宣傳而已,並未實際為臺灣農民帶來實際上的幫助;而在內銷方面,臺灣的水果在品質、種類及數量上,可說是世界第一,國內市場也是相當可觀的,希望農委會能加強國內市場的銷售,用更多元行銷的手法,促銷臺灣水果及稻米的銷售。
五、 有關因應禽流感,由於臺灣是周邊國家唯一未列為紅色警戒區域的國家,為了防止任何可能的情況,臺灣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只要一旦有禽流感疫情發生,為了保護國人的身體健康,政府仍將隨即作出相關必要的處置。政府將推動未來兩年內傳統市場屠宰轉為電動屠宰,但也應做好照顧攤商相關權益的配套措施。
六、 對於設立全國性農漁會組織,由於涉及相關法令的修訂,政府將會列為優先推動的法案,讓全國性的農漁會組織儘速設立,以免中國刻意與我省農會交涉時,矮化我國為地方或省之虞,或與其他國家如日本對談時,位階上感到弱人一截。
七、 對於農會總幹事任期比照地方首長僅可連選連任一次之限制,但農會總幹事性質不同於民選,如果農會總幹事工作表現績優,其任期確實不應受到限制,行政院並不反對修法,但這需要朝野各黨團協調具有共識。
八、 對於外來物種的問題,相關農政單位可參考臺灣過去針對褔壽螺及休耕農田銀合歡蔓延的整治經驗,加強注意小花蔓澤蘭對農田的危害,研究防治小花蔓澤蘭的良方。至於全國綠化及全民造林的問題,院長特別例舉其過去在屏東縣種樹百里及臺北縣種植700萬顆樹的經驗,並表示對於全國城市及鄉村綠美化的工作,未來仍將持續進行。
行政院十分重視當前農漁團體所面臨的各項問題及需求,因此今日蘇院長特別邀請了32位的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漁代表進行座談,透過面對面的意見交流,今天陪同出席之部會首長包括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政務委員何美玥、吳澤成、秘書長劉玉山、經濟部何志欽、經濟部長陳瑞隆、交通部長蔡堆、主計處主計長許璋瑤、衛生署長侯勝茂、環保署長張國龍、海巡署長王進旺、研考會主委施能傑、農委會主委蘇嘉全、勞委會主委李應元、原民會主委瓦歷斯.貝林及新聞局長鄭文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