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今(3)日上午出席「兒童保護標誌徵選頒獎及社區兒保志工授旗記者會」時表示,「大人做得好,孩子才是寶」,孩子是國家最珍貴的國家棟樑;院長並宣示,為能有效推動兒童保護工作,政府將更積極從風險預防、通報處遇及評鑑考核等三大面向訂定具體的兒童保護策略,藉以保護及照顧兒童。
內政部所研擬的兒童保護策略,在風險預防方面,將著重於高風險家庭的篩檢與協助。為能提早發現有兒童虐待之虞的高風險家庭,內政部自去年度即開始推動「高風險家庭篩檢及關懷處遇服務」,今年將進一步擴大通報範圍,篩檢因失業、貧困、入監服刑、藥酒癮、精神疾病、婚姻失調等問題導致兒童照顧不周及兒虐的高風險家庭,即刻通報轉介地方政府輔導。
針對這些篩檢出來的高風險家庭,政府將提供兩項新増的協助措施。第一、對於經濟急困的高風險兒虐家庭,開辦「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緊急生活扶助方案」,依據其家庭兒童人口,提供每人每月生活扶助金3000元,原則發放6個月,最高補助12個月,以協助維持子女生活安定,讓這些弱勢家庭度過經濟危機,恢復家庭照顧功能。未來預計將可照顧有急困的兒童1萬5,000人。為了確保扶助金切實送達需要的家庭,避免發放的浮濫,行政院也特別要求內政部明定發放的標準,詳列於實施計畫中,並由中央與地方,依據7:3之比例,共同負擔經費。
在通報處遇的部分,未來將擴大通報範圍,全面動員學校老師、公衛護士、警察、就業服務及監所管理等基層人員,即時通報更多待協助的兒虐個案。至於通報之後的處遇,將從擴充專業人力著手,分為社工及民間團體兩部分。由於兒童保護的通報案量日增,地方社工人力已呈現普遍不足現象,未來將協助地方政府增聘社工300人以上,負責輔導已發生的兒虐案件及進行發放扶助金所需的訪視與核定。新增社工人力經費,將以中央與地方4:6的比例共同負擔。同時也將委託民間團體,密集訪視高風險家庭,預防兒虐事件的發生。
至於評鑑獎懲部分,將訂立明確的兒虐保護評估指標,針對地方政府兒少保護執行績效,進行評鑑考核,每季發表評估報告,依據辦理成果進行獎懲。同時,也將建立兒虐事件的標準處理作業程序,以供地方政府快速、有效地保護受虐兒童並防治其再發生。
蘇院長致詞時表示,要讓兒童快樂,不能僅是用大人的方式及語言,而是要用方法,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孩子是最珍貴的國家資產,政府近年來盡全力推動照護兒童措施,包括成立兒童局、將兒少法修正合併並訂定13個子法等,但仍時有看到孩子受虐的事件發生,實在令人難過,可見仍有許多工作需要加強。蘇院長指出,我們的社會變遷快速,也產生了各種問題,針對最近發生的兒童受虐事件,甚至有阿嬤帶著孫兒一起自殺的悲劇,令人深感痛心,我們必須研擬辦法加以因應解決。院長強調,對於高風險及急困家庭,行政院特別訂出方案給予救助,政府也要增加地方政府的社工人員,讓他們能夠加強訪視及輔導。院長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全民要發揮愛心,多多關心週邊的急困家庭,以及有可能受虐、受害的小朋友,大家的關心,就是孩子們人生旅途中的貴人。這時候「拉他一把、救人一命」,將來是國家的棟樑。院長在兒童節的前夕,特別呼籲全民大家一起來協助急困家庭。內政部在兒童節前夕,正式發表了「兒童保護」標誌,作為往後宣導兒童保護相關活動時的識別系統,並由蘇院長為第一批兒保志工授旗,希望以防範未然為出發點,將保護兒童的正確觀念與通報處理方式,拓展到每一社區及社會每一角落,進而讓民眾的兒童保護意識化為具體行動,讓所有兒童都能在平安友善的環境中快樂成長。內政部長李逸洋表示,緊急生活扶助金每月3000元,將以發放半年為原則,最長一年,預計可扶助兒童1萬5,000人。李部長並指出,目前全國各縣市兒童照護社工人數僅有185人,相當不足,未來中央將以補助四成經費方式,由地方政府自行籌措六成的費用,預計增加相關人力323人,讓全國兒護社工人數可達508人,增加的幅度約170%,希望藉此人力的投入,加強兒童保護措施。今日蘇院長在內政部長李逸洋及新聞局長鄭文燦的陪同下,宣布兒童保護標誌正式啟用,同時授旗予宜蘭縣、基隆市、臺北縣、臺北市、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及苗栗縣等八縣市志工代表,院長並向全國的孩子祝褔兒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