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今(3)日出席由行政院青輔會在陽明山中山樓所舉辦的「2006青年國是會議全國會議」綜合報告及閉幕式,院長聽取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國是會議代表,分別就教育、職涯發展、環境、民主深化等議題發表意見。院長並勉勵青年們,雖然最近外界因政治上的歧見而產生令人憂心的亂象,但是最重要的是,在臺灣社會民主、人民又擁有自由之下,大家應該理性思辨,表達自己,也要體貼別人,互相瞭解。
院長在抵達會場時受到青年代表熱情的列隊歡迎與歡呼,院長感受到與會青年代表高呼「衝、衝、衝」的熱情及活力。院長在致詞時表示,年輕就是資產,青年朋友利用參與青年國是會議的機會,彼此共同參與,以青年與青年對話、青年與政府對話、青年與社會對話,遵循審議式的民主,將青年朋友的意見,讓社會聽得到,讓政府聽到,作為國家決策重要的參考建言。院長對青年朋友的參與表示敬意和肯定之意。
院長期勉青年代表,要能夠體貼別人,也能夠表達自己。院長以他刻意提前十分鐘到場,避免為合影的需要,讓青年朋友在太陽下久候為例,希望青年們勇於表達的同時,也要體貼他人,彼此相互瞭解。
院長聽取各分組報告後在綜合回應中,首先對青年代表們充滿自信地表現自己,不侷限於過去固定的體制,向全世界學習,發揮能力表示肯定。此外,針對青年代表們對很多目前不是其切身的議題仍然願意花費許多的時間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的建議,超越個人的自私,院長亦表示感謝之意。
蘇院長接著表示,在眾多的議題中,同學們均能悟到各個面向,面面俱到,搞清狀況,針對問題,對症下藥,尋求問題解決之道,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此外,院長亦對同學們自我核心能力的加強並放眼全世界,如增加外語能力等,表示肯定。
院長指出,青年國是會議幾年來,讓青年與青年、政府及社會對話,政府對過去青年國是會議大家所提供的意見都非常的重視,能實現的,各部門都立刻著手面對,用誠意、下功夫的去做,如恢復學生的參政權、擴大弱勢學生的就業補助等等都已做到。
院長強調,這次青年國是會議所提的照顧外籍新娘的孩子,以及弱勢學生等問題,行政院在這幾個月已擬定5個套案,遵從陳總統在經續會開幕典禮的提示,如增加投資臺灣、增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縮短貧富差距,行政院正推出「大投資」及「大溫暖」計劃。院長希望同學們能過透過網路等管道,完整地瞭解上述計劃,並加以傳揚。
另外,針對此次青年國是會議中,青年代表們所談的能夠不受媒體故意炒作的某些議題所左右,而能夠從各個面向客觀、冷靜地看事情,院長也表示肯定之意。對於近日出現媒體暴力一事,他強調,青年愛臺灣,臺灣愛青年,青年一定要展現青年公民的力量,不容許暴力害臺灣,無論媒體如何競爭,立場為何,暴力絕不能合理化,否則最後將是弱勢族群受害,惟有勇敢、堅定站出來,不混淆是非,臺灣才能建立真正的民主。院長並表示,臺灣能有今日的民主法治不容易,大家都非常珍惜,絕不容民主法治被破壞。
最後,院長期許青年們,愛臺灣必須從自身、從實際行動做起,隨手做環保、多微笑、多去關懷社區、學校及同學,他說,愛臺灣得從了解臺灣做起,因為不了解臺灣,就無法對臺灣產生感情,對臺灣沒有感情,就不可能去關心臺灣。院長期許大家珍惜擁有,讓臺灣未來更美好,讓青年國是會議不但能夠藉由參與勇敢表現自己,並能夠敞開心胸容納異己,最後經由公共程序形成共識,進而對國家、學校及社區有貢獻。
今天陪同院長參加「2006年青年國是會議」的有內政部長李逸洋、教育部長杜正勝、青輔會主委鄭麗君、環保署長張國龍、勞委會主委李應元、經濟部次長侯和雄,以及新聞局副局長易榮宗等。
蘇院長在進入青年國是會議會場前,有媒體向院長詢問馬市長核准跨夜靜坐並表示希望院長研讀集會遊行法,蘇院長回應指出,2004年時馬市長對總統府前群眾是一種態度、一種講法,現在他又是另外一種態度、另外一種講法。院長強調,行政院已多次提醒馬市長,不過馬市長也承認要開此特例,並表示對外保證靜坐活動會平和理性、和平收場,我們相信馬市長所說的會負起完全責任,他必定已經作好相關的準備。院長說,我們希望他真的能夠做好,如果有任何需要中央協助的地方,希望他不要客氣,也不要硬「ㄍ一ㄥ」,畢竟這是整個國家的事,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我們希望能夠真的平和落幕,大家都能照顧到社會所有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