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謝長廷今(5)日表示,為提高臺灣的污水接管率,凡是以BOT方式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模式,辦理污水接管工程金額達到100億元的地方政府,中央即撥1億元獎勵金予地方政府自由運用。
謝院長今日於八里左岸會館出席「2005年世界環境日―在地人愛河護海巡守志工誓師」活動時,作以上表示。他頒獎予「93年清淨河川考核競賽」31個績優鄉鎮公所,同時與河川巡守志工誓師捍衛河川、海洋,讓臺灣無愧於作一個海洋國家,與世界進步國家同步,隨後並與志工們一起騎腳踏車。
謝院長指出,臺北縣政府近日完成淡水河BOT接管工程35.5億,所以可獲得獎金4000萬元,希望各縣市政府積極辦理污水接管,而在尚未完成前,可參考高雄愛河整治經驗,以截流方式處理污水。謝院長強調,他當行政院長後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都會的河川,例如淡水河、基隆河,不只景觀要漂亮,將來水質還要可以游泳,所以污水的處理是關鍵。
謝院長進一步表示,臺北縣的污水接管率大約6%,外國城市墨西哥則大約是40%,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是42%,先進城市,例如京都、大阪、波特蘭及舊金山等,則大概為98%或100%,他說,整個臺灣的接管率都很低,甚至還有12個縣市接管率為零,就算把一、兩千億元的外匯存底都用在接管上,都還不足,未來政府將持續強化環境品
質的提升。
謝院長表示,臺灣是海島國家,過去水污染問題嚴重,地下污水處理落後,全臺評定為嚴重污染的河川佔30%,民眾跟河川關係疏離。他強調,這幾年政府努力改善水污染,但是河川保育工作要成功,主要還是要靠民眾和社區的積極投入,他並舉日本京都著名景點「哲學之道」為例,當地社區民眾,以舉辦活動、成立後援會等方式,積極保育溪流的成功經驗為例,說明民眾與社區參與的重要性。
謝院長也幽默的表示,臺灣的政治後援會似乎較多,愛護河川的後援會比較少。他說,政府提倡共生,除了朝野政黨共生,最重要的是人與自然的共生,我們活在地球,就有共生的義務,要保護生活所在的環境。
謝院長指出,他過去擔任高雄市長,甫上任時,很驚訝地發現高雄愛河及前鎮河水竟污濁不堪,無任何生命,甚至有書法家諷刺地以前鎮河水為墨寫書法。但是經過三年的努力整治後,根據學者專家調查結果,愛河及前鎮河的生態已恢復蓬勃生機,這對於全人類及地球都是一個貢獻。
今日陪同謝院長出席官員有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發言人卓榮泰、立法委員周錫瑋、黃劍輝及環保署代署長蔡丁貴、臺北縣副縣長張子敬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