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謝長廷今(30)日出席中華民國工業協進會94年會員代表大會時,肯定臺灣中小企業是臺灣生產線的第一線尖兵,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功臣之一。謝院長強調,日前政府評估未來經濟景氣需往下酌修,但也研擬因應措施,其中包括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與保證。
謝院長表示,影響經濟景氣表現主要是經濟及非經濟因素,過去五年,亞洲四小龍只要前一年經濟高成長,隔年普遍維持較低的經濟成長,這應是景氣循環的必然。去年我國經濟成長率高達5.71%,在世界各國中已屬難得佳績,在此高基期下,今年即不易保持經濟高成長。
謝院長指出,中國每年仍可維持經濟高成長,因中國仍屬開發中國家,臺灣過去亦曾有此表現。但中國各項經濟表現未必亮麗,例如中國證券市場已跌至自1997年以來最低點,宏觀經濟仍在調整中,中國內部仍有經濟問題待解決;反觀臺灣經濟表現亦有好的一面,例如MSCI即將調升臺灣投資比重,英國富時指數亦評估於九月調升臺灣投資評等,將可為臺灣帶來可觀的外來投資,既然外國機構如此看重臺灣,我們沒有理由看衰自己。
謝院長接著表示,政府應檢討「非經濟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在世界著名金融經構對我國競爭力的評比中,洛桑管理學院評為世界第11名,其中民間競爭力列第2名,政府部門第22名。謝院長指出,政府部門不僅包括行政部門,亦包括立法院,立法院的立法績效亦為評比項目之一;政府將努力降低非經濟因素對經濟的影響,包括促進政局穩定、兩岸關係穩定及社會穩定。其中他所提出的「黃金三角理論」,即強調經濟發展的同時,亦要兼顧社會公義及永續發展,這樣即可促進社會穩定。
謝院長強調,有人質疑他所提出的「共生合作」理念,在歷經3個多月後仍未完全實現。謝院長說,要實現此理念確屬不易,除了不要失去信心外,亦需要勇氣及耐心,並需彼此慢慢溝通,讓朝野瞭解共生的好處。
謝院長接著說,他瞭解無法讓人民等待太久,所以最近提出的「月月有成績」的理念,即使立法院無法配合通過法案,行政院亦應先自我反省、檢討,積極辦理不需立法院協助修法的施政工作,讓要吵架的留在原地吵架,想前進的有辦法繼續前進,行政院將依此理念,每個月提出施政成績。
謝院長亦提醒立法院不應讓政治爭執影響人民利益、制裁人民。謝院長說,很多預算未如期在立法院通過,已影響經濟成長,原本去年12月立法院應通過的931億預算迄今仍未獲立法院通過,這些預算影響經濟成長達0.8%之多。謝院長表示,行政及立法兩院均支領人民納稅錢,領人民薪水便有義務為人民及國家做事,不做事對不起人民,不應隨意拒絕朝野協商、關閉法案協商大門,他特別以在高雄市長任內,市府及議會間的民調表現相互呈正向影響,彼此共生,深盼立法院早點領悟兩院互動的重要。
謝院長在回應媒體詢問是否調高營業稅時表示,稅務改革一直在推動中,政府會做好配套措施,有些稅率將要調高,也有要調降的,如工商界建議的貨物稅,未來財稅調整將更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