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院長游錫堃今(十四)日表示,政府將擬定五年中程計畫,有效改善外籍配偶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並納入教育優先區指標;此外,為提昇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也將籌編一年五十億的專案經費,建立競爭性機制,使我國在十年內至少一所大學排名世界前一百名,並名列亞洲前五名,五年內至少有十個重點系所或研究中心排名亞洲第一。
游院長是在出席全國教育發展會議閉幕典禮致詞時,作以上表示。
游院長指出,教育機會均等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有效工具,政府對外籍配偶與其子女,及因經濟問題成為學習弱勢的民眾,都有協助與照顧的責任。
游院長表示,政府將整合各方資源,成立有效的助學基金方案,不讓弱勢族群的子弟因為經濟問題被剝奪學習機會。而外籍配偶在臺人數近三十萬人,以每名配偶平均生育兩名子女計算,外籍配偶子女的教育問題,牽涉臺灣三十萬個家庭、六十萬個孩子的未來,因此政府也非常重視,將擬定五年中程計畫,及強化法律的相關規範,加速彌補此教育問題的缺口。
游院長也表示,培育優秀人才是決定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因此政府未來也將推動高等教育促進方案,每年籌編五十億專案經費,透過競爭性機制,除了希望提高我國大學、系所或研究中心的排名,也要建立公正、公開的大學評鑑制度,作為學子選校的參考,同時建立退場機制,淘汰體質不健全的學校。
針對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的爭議,游院長強調,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不宜躁進,無論經費、師資及教材等各方面都須審慎規劃,以塑造優質的教育環境,目前教改的各項措施,是未來十二年國教的基礎。
游院長也指出,政府原先負責教改的教育改革推動小組,目前已提昇為行政院教育改革跨部會協調會報,由他本人親自召集,期使能透過此協調會報,促成改革理想儘早實現,讓國人對教育發展重拾信心,孩子們也可以高高興興地上學、歡歡喜喜地學習。
全國教育發展會議於九月十三、十四日召開兩天,針對三大議題獲得一百一十五項共識,其主要範疇包括:
一、 增進弱勢族群教育機會,確保社會公平正義(四十四項);
二、 促進高等教育品質及效能,提昇國際競爭力(三十五項);
三、 回歸國民教育本質,階段性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三十六項)。
今天陪同游院長出席這項活動的官員除教育部長黃榮村外,還包括行政院秘書長劉世芳、政務委員陳其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