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張俊雄今(28)日上午赴2007台灣農業產學聯盟「農民團體高階管理研究班」致詞時指出,台灣農業以後將面臨很多挑戰,需要產官學界共同努力,讓農民更好,農業更發展,他個人不會逃避挑戰,也不會失去信心,他也希望台灣農民要超越挑戰,藉著挑戰讓農業更加發展,讓農民更加幸福。
張院長在致詞時特別感謝農民對台灣的貢獻,他說,農民是台灣人的驕傲及光榮,因此為了照顧農民,他上任後即提出「農村改建條例」,預計由中央分10年投入1,000億元來辦理農村改建,協助50餘萬戶農村改善住宅,幫助老舊農村更新發展,預計可改善4,000處農村社區公共設施;政府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及農村發展前提下,將釋出農地,規劃猶如瑞士的「花園城市」,帶動農村新發展。
院長強調,他再度擔任院長,個人並無所求,只希望藉由擔任院長這個機會,為人民多做一點事情。張院長說,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貧富懸殊愈來愈大,因此他除了盡全力發展經濟外,也希望照顧經濟弱勢族群,縮短貧富差距,讓台灣成為公平正義的社會。
針對審計部95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中有關行政院長及部會首長更迭頻繁,造成施政計畫及業務推動困擾,政策未能延續等內容,院長在活動結束後回應媒體表示,根據憲法的規定,行政院長由總統提名,總統依據憲法所賦予的職權更動行政院長,審計部這種報告以前沒看過,是很特殊的看法,但從憲政體制來說,這說法有待商榷,不過任何意見行政院都願意做檢討。
院長表示,行政院施政「一週一主軸」是一貫的、長遠的,例如產業政策需要發展知識經濟及創新產業,讓經濟轉型,是台灣幾十年來所做的經濟發展策略,他這一週提出的生技產業,以及之前提出的積極協助中小企業方案,都不是急就章,都是為了貫徹所有產業經濟,並落實產業發展策略,這些政策並不因行政院長的更迭而有所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