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謝長廷今(20)日在行政院舉行就任後第一次記者會,謝院長在題為「平穩進步520」記者會中,暢談過去五年來行政團隊的施政成果,以及謝內閣未來的施政願景。謝長廷院長在記者會中的致詞全文如下:
副院長、本院各位同仁、各位媒體朋友:
今天是我第一次來這裡(新聞中心)開記者會,正好是520,本來預期總統會有文告,對過去、現在及未來有重要的指示,但是總統今天非常平實,以落實志工服務的行動,來作為就職週年的宣示。
行政院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利用這個機會,總結過去及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現在問題徵結,來跟大家作一個說明。今天的說明不是粉飾太平、報喜不報憂,而是作一個平衡。過去5年來,國內有許多問題亟需解決,但因政治關係而極端化,今天我要提出一個平實的數字,向大家說明,在世界的評比中,如以世界看臺灣、以專業的機構看臺灣,我們是非常好的。剛才金管會龔主委給我一份資料顯示,過去5年來,外資持有我國公司股票的數值,從1兆3千億元(15.51%),增加到現在的3兆3千億元(24.11%),並逐年增加,由此可見,外國對我們愈來愈有信心。另外美國證管會已經指定我為境外證券市場;而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也調升臺灣的比重,在新興市場(國家)裡,臺灣是第1名;英國的巴克萊銀行(Barclays),現在重返亞洲,在臺灣設立臺北分公司;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也在臺北設立證券分公司,從這些例子可見,若由國際的眼光看臺灣,臺灣是進步的,是值得投資的,而且他們正在調整比重,反觀我們國內有些人反而對自己沒信心,其實很多錢是有信心的人賺去了,我們要告訴大家這麼一個真相。
從失業率來看,我們執政以後因受到國際經濟的影響,失業率攀高,在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失業率已逐年下降,顯見我們的努力是有效果的。接下來看勞退新制,大家知道,過去根本就領不到,現在可以領得到退休金了,這是很好的。另外銀行逾放款的比率明顯下降,日本在經濟泡沫化以後仍無法解決,所以在金融改革上,日本是對我們非常羨慕的,我們打消呆帳,造成逾放款的下降,這是非常明顯的。至於道路建設更不用說了,看看我們有多少東西向快速道路現在已經完成,如即將通車的北宜高、前幾天剛通車的彰化八卦山隧道等等。再來是世界評比,我國政府電子化評比是世界第一名,這是國際上對我們成就的肯定。而壞的也有,請大家看看我們政府的效率是降低了,基本上民間的競爭力是高的,但是臺灣發生的問題在哪裡?第一是政治風險,如政局的安定、清廉度、政府效率,所以我說政府包括國會、行政院都要有自省的能力,如不進步,政府將變成包袱在拖垮民間。所以我們提出行政院組織法,行政院要改造,立法院也要改造,行政效率就可以提高,然後,再改造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行政院、立法院統統改造之後,政府效能就可以與世界接軌。清廉度方面,因前幾年高雄市議會發生轟動國際的事件,對評比造成影響;而我們的陽光法案也要加強不明財產的控管。政治安定、兩岸關係、政治風險的降低,這一部份如果也能同步做到,其實臺灣的排名馬上可以前進好幾名。
另外,在臺灣主體、臺灣意識不變以外,共生和解是很重要的,如果選擇對抗,例如選舉總統有人要示威、要抗議,是會造成政局不安的。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國家競爭力整體是上升的,經濟成就最高,然後政府、民間,基礎建設還好,總平均後構成一個總體排名,呈現一個溫和的前進,由第12名變為第11名。
就當前政府施政方面而言,首先是因為國際經濟趨緩,石油漲價,其次是國內因素,主要因政府公共投資預算無法在立法院如期通過,所以現在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第一是中小企業貸款,金管會已經接洽銀行業,增加2000億的貸款給中小企業,另在制度上金管會下星期會將作說明,為鼓勵銀行業給中小企業貸款,將提供配套措施;另外信保基金將增加1000億元。至於下個月即將到期的優惠利率房貸,將再提撥3000億額度,仍維持0.125%的優惠利率,而每戶貸款額度臺北市為250萬、其他縣市200萬。而目前政府預算的執行,在1億元以上的計畫方面,執行率也達90%以上。前天行政院會通過一個8年800億的水患治理特別條例,可以增加我們的公共投資,而行政院5年5千億計畫本年編列的931億預算在立法院尚未通過,這也一定會影響我們的經濟投資。另外就是加速服務業、觀光業發展,也是政府積極要做的。
因為去年的經濟成長率5.71%是比較高,而今年的目標是4.5%,雖然達成難度很高,但政府將持續努力;雖然目前預估有可能下修,但我們仍沒有放棄以此為目標。
我要強調的是,雖然我們有這麼多的利多,但並不是針對520而釋放的,也沒有為520而讓四大基金進場,這兩天的股價是純粹自然的,是呈現溫和上漲的。
其實從國內的經濟來看也好,從外資來看也好,臺灣整體的經濟是好的,當然我們也有比較差的,例如溫室效應、二氧化碳的改善,還有治安,也是有不好的。但是臺灣今天最重要的是:我們有5.71%的成長率,分配的情形如何?這點才是重要的,是公義、正義的問題。其次,有關溫室效應,我們的經濟成長是不是完全依賴開發,是否犧牲環保?我就任以後一再強調這兩點,經驗成長的結果,要確保是由全民共享的,也要確保成長沒有犧牲世代利益,生態永續經營。
大家可以看到,我就職後面臨油價有意調漲,被我阻擋,現在原油已經降到每桶48美元,並沒有當初外傳將漲破60美元,表示當時的決定是對的,因為當時我們的物價也蠢蠢欲動,而我們主要是考慮到那些靠利息生活的人、受僱階層,在5.71%的經濟成長率中,他們得到多少?如果沒有得到什麼,而利息也沒什麼增加,反而是物價在增加,那他們的所得事實上是減少的,這個是不公平的,這是我的基本想法。
臺灣應該注重「等邊三角形」的發展型態,除了經濟發展,還需重視社會公義,拉近貧富差距,當然還有永續經營的環境,這些問題過去並沒有徹底的解決。我在行政院主持永續發展會議的時候,有了一個決議:重要的交通建設將來必須提到永續發展會議來討論,當然這會帶來些許的改變,但是這並沒有矛盾,發展並不能完全靠開發來帶動,將來要用提高生活品質,來增加投資,帶動發展。
最後一點,立法院在制度上,雖然我也相當肯定昨天立法院初審完成金融重建基金修正草案(RTC)及協商國民大會職權行使法草案,但是整體來看,審理法案還是比較慢,這點我自己也在檢討,因為與其對立法院惡言相對,不如我們行政院自己訂立一個目標,在不必修改法律之下,我們能夠做得到的就去做,要月月有成績,每個月公佈一次,即使不修改法律下,我們能夠改進些什麼?在法律不修改的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就先做,月月有成績,每一個月最好提出30件,各個部門匯集起來,看看沒有修法而我們做了什麼,然後再進一步要求修法,這點是我最近思考以後所得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