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謝長廷今(15)日上午出席「民營化論壇」時強調,民營化雖是大趨勢,但是在民營化的過程中應儘量減少及避免勞工權益受損,這些損害包括有形的及尊嚴和感情等無形的損害。
謝院長首先表示,今天舉辦這個論壇相當有意義,公營事業民營化已是世界潮流,早期屬於國營化國家的蘇聯已經崩潰多年,自由市場的國家如日本,很多公營事業也擋不住這股潮流,陸續民營化。
謝院長接著指出,各國有自身的特色及歷史背景,除瞭解這股世界潮流外,也要瞭解自己的特色及歷史背景。我國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多年,在過程中發現了不少問題,勞工界朋友也向政府提出許多建言。
謝院長說,政府經常檢討民營化的問題,有人提出公營事業的問題癥結在於效率問題,如果公營事業先行企業化,提升效率,也不一定要民營化不可。
謝院長接著說,雖然公營事業進行企業化與效率化,但基本上仍受制於法令,這些法令並不易修正,政策、預算等仍需經國會同意,層層節制,節制的觀點有時並非是講求效率、市場趨向及成本,有時屬政治考量,如此實不利於公營事業的競爭。
謝院長表示,在檢討過去民營化的例子,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臺汽,不成功的例子也有。過去他曾擔任過民意代表、地方首長,現在則擔任行政院長,在思索如何繼續解決公營事業民營化的問題時,曾面臨不同角色的困惑,他常提醒自己不要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也常拿以前的質詢稿,讓自己更瞭解問題所在。
院長說,民營化雖是大趨勢,但是在民營化的過程中應儘量減少及避免勞工權益受損,這些損害包括有形的及尊嚴和感情等無形的損害。他接著表示,有些國營事業民營化中,勞資協調後,資方願提供優惠的資遣費,但勞工仍要面臨失業,基於這種考量,政府也不應僅基於追求效率與營利的觀點,完全犧牲勞工的就業機會。
謝院長強調,有些公營事業先進行企業化,讓原本員工重新敘薪就業,薪津雖較原來的低,但至少保住工作機會與生活尊嚴,或將業務承包給以前員工,這些作法均是努力維護勞工的權益與尊嚴,也可看出這些事業主的同理心。
他接著說,處理這些複雜問題需要時間與耐心,也就需要更多理性討論的空間,所以他今年二月一日就任時提出「共生」理念。他並認為,抗爭較簡單,也不需太多時間,反而尋求「非零和」與「共生」較困難,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做更複雜與週全的設計,例如外國有些民營化的大型公營事業先成立上百個公司,除讓員工領取一筆退休金,並儘量讓原有員工重新敘薪,薪水較原先的低,名義上則有較高的頭銜,這樣的安排頗為複雜。
謝院長再次強調,零和抗爭情緒可充份發洩,但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共生」與「非零和」的整合較困難。他感謝主辦單位今天提供一個理性及深入探討民營化問題的平臺。
謝院長最後指出,民營化的過程中確實相當困難,大家比較不願去做,但能獲得成果,意義將更重大,他並感謝民意代表、政府相關單位、工會幹部的付出與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