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謝長廷今(3)日出席「2005中小企業發展會議」致詞時表示,如果把國家比喻成企業,臺灣本身就是一家中小企業,靠的並不是土地大、人口多或是資源多,而是在有限資源下憑藉著臺灣之子的精神,在困苦的環境下,憑著毅力及創意創造無限的可能,所以臺灣的精神就是中小企業的精神,中小企業有前途,臺灣才有前途。
謝院長指出,在日本時曾看過一本書,裡面有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倒閉就是中小企業的宿命」,以前中小企業不可能存活50年或100年,但院長說,現在有些改變,外部的條件必須靠政府的協助,在資金、法令鬆綁等政策的支持下,倒閉將不會是中小企業的宿命了,轉型、提升才是中小企業的未來。
謝院長表示,中小企業發展會議有幾個議題談到聚落,其實和行政院最近推動的「和解共生」原理是一樣的,政治或是企業都有零合的部分,他舉例表示,100家企業多賺1萬元,就有100萬,但你賺我就少,我賺你就少,這就是零合;但也有共生的部分,如何將這100萬變成500萬,然後再來分享。可是人類很容易將零合的部分放在前面,不把餅做大,而是爭的你生我死。院長說,他曾到彰濱工業區去視察,很多的玻璃相關業者都在那裡,就是一種很好的群聚效應。
謝院長強調,政府現在要做的就是增加中小企業的貸款,其實過去都有在做,但是大家都總是抱怨貸不到錢,所以這次金管會特別對銀行追蹤,將貸款給中小企業的部分列為評比,在設立分行時列為加分項目;另外,政府在推動勞退新制時也特別照顧中小企業,由信保基金提出50億元的保證,目的就是讓大家都貸得到錢;此外,在推動臺企銀合併時,政府曾提出一個條件,就是不能降低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院長說,銀行為何不能走出去、不能國際化,就是規模及資本太小,臺灣都是中小企業走在前面,所以政府現在推動二次金改,目的就是希望銀行具備一定的規模及國際競爭力,能夠走出去,走在中小企業之前。
院長表示,現在輿論有二個誤解,覺得執政黨和大企業在一起,或是都和他們一起吃飯,與他們走太近而忽略了中小企業,院長解釋這其實是誤解,他說,執政黨的中常委或是中執委沒有人是財團,政府定期與中小企業進行下午茶,就是要多聽、多了解他們的意見,但是有些政策,外界會認為我們在圖利財團,例如最近高鐵的問題,為何要資助高鐵?院長進一步強調,高鐵如果停下來,是整個臺灣的損失,整個臺灣西部的發展都會因此而停頓,如果停下來,政府必須編列3000多億元來收購,屆時在立法院一定不容易通過這筆經費,但錢要如何來?到時可能要鑑價,要談判等,最後可能團隊散了,工程停了,外國廠商解約了,受害的還是我們的中小企業以及全體的人民。
謝院長最後再次強調政府資助高鐵絕對不是圖利個人或是任何財團。他說,政府資助高鐵是為了維護人民的利益及臺灣的經濟發展,也是維護國際信用。院長表示,行政院已成立「高鐵應變處理小組」,會在今(3)日下午召開會議,並就財務、工程等各項危機進行處理,還要進一步對工程進行管控,一定要確保明年可以順利通車,讓臺灣早日進入一日生活圈,為全體人民帶來利益,中小企業也可以得到利益。
昨晚出訪返國的陳總統,今天也出席了這項會議並致詞,其他出席的人士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游錫堃、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經濟部長何美玥、中小企業理事長戴勝通以及青年創業協會總會長唐雅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