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江宜樺今(12)日接見「102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時表示,做好人、做好事並不寂寞,臺灣有很多人抱持相同決心默默付出,他期許所有好人好事代表把這份力量繼續堅持下去,改變現在不樂見的負面現象。
江院長說,全國好人好事表揚活動自民國47年創辦迄今,已有3千多人接受表揚,今年是從地方推薦的善心人士中,經過公正及嚴謹的審查,評選出30位好人好事代表,這份殊榮得來不易,他表達高度恭賀與敬佩之意。
江院長指出,臺灣社會各階層角落,一直都有存心善良、行為正直的人,不斷捨己為人,樂善好施,使社會正向力量更為普及廣大。其中,不管是修橋鋪路、捐助弱勢團體、舉辦義診、捐贈醫療設備器材或經商有得,大家出錢出力,幫助社會弱勢民眾,讓社會和諧力量默默向四周散布,這就是好人好事的義舉。江院長說,雖然這些行為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壯舉,卻是在日常生活和社區鄰里的具體善行,每當他從媒體看到各界好人好事代表事蹟都深受感動。
對於今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的事蹟,江院長以擔任學校交通導護志工的劉君驥為例指出,學校裡的義工全年無休,總是最先到校,最後離開,風雨無阻。另外,像是嘉義行善團多年來到處鋪橋造路,從未大肆宣揚,全民卻感念其義舉,這是在社會可真正看到的沉默實存力量。
江院長進一步指出,臺灣地狹人稠,天然資源不多,但臺灣最好的風景就是「人」,因我們擁有長期善心文化累積的氛圍,不會因少數負面行為而被否定,這種渾厚存在臺灣社會的善心力量, 才真正是臺灣過去幾十年來能堅毅一步步走到今日,並具有勇氣面對未來的憑藉。
江院長強調,儘管有時從報導看到社會負面新聞,例如近來臺灣發生有人加入偏邪團體,導致家破人亡的悲劇,卻不要因此而認為臺灣社會只充滿負面現象,若好人好事代表善行獲得媒體同樣篇幅報導,即會引起更多民眾見賢思齊的想法。歷年來推舉的好人好事代表雖有時只像幽微光線不被看見,卻不要氣餒,因做好事就是對自己良心負責。
中華民國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表示,今年從各界推薦參選的113位全國好人好事代表中,評選出30位接受表揚,並獲頒「八德獎」殊榮的肯定,所有獲獎人的善行事蹟,對改善社會風氣,增進社會祥和,貢獻至鉅,包括參與各項公益慈善服務及關懷弱勢的退休教師、家庭主婦、醫師、國軍楷模、慈善院院長、外籍神父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