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張善政今(31)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內政部「應用先進航遙測技術發展空間資訊計畫成效」及農委會「航遙測多元資料庫發展暨應用推廣情形」報告案後表示,航遙測圖資為國家建設規劃的基本資料,內政部地政司及農委會航測所多年來已有相當績效,在技術層面上也有很大進展,值得肯定。未來在應用方面,包括收費及推廣等,請持續努力。
張院長表示,有關圖資分類及圖資運用收費原則,請蔡玉玲政務委員另召集內政部、農委會及財政部研商確認,希望在106年可編列足額預算,讓甲類圖資不用收費,若製圖成本也是分類原則之一,請一併滾動檢討;此外,各部會對圖資的分類及收費標準應一致,不要讓收費成為民眾引用圖資的障礙。
此外,張院長表示,當災害發生時,希望各部會間的圖資分享沒有障礙。目前圖資的應用在技術上已可介接,但希望相關行政程序可以精簡,讓資料流通可以發揮更大時效。
對於內政部後續將推動的「空間測繪應用研究發展計畫」,張院長表示,這方面可以引進產學能量,在推展速度上,也應儘量加快;另外,開發的圖資應符合政府開放資料政策,並儘量擴大開放範圍。
內政部表示,該計畫(100-104年)合計編列1億7,498萬元,每年預算執行率均達9成以上。計畫執行成效包括:提供救災、防災及室內導覽定位運用、建置DTM流通供應平台,以及開發DTM加值民生應用。
內政部進一步表示,0206震災時,該部即藉由影像無縫接合及三維立體模型方式,提供災情資訊。另在建置數值地形模型流通供應平台後,已提供44萬8,837幅資料,以每幅10萬元成本估算,節省各機關重製成本效益相當顯著。此外,該部也運用DTM資料開發地號波向、路線剖面分析等12項加值應用工具,並將其轉為網路服務。
農委會表示,自65年起已累積原始航攝影像約97萬張,完成產製正射影像5萬6,515幅;95年起改以數位相機執行航攝作業,圖資產製進入全數位化時代。
農委會表示,102年建置「航遙測圖資供應平台(ATIS)」,政府機關可藉由網路介接使用,民眾也可透過網路瀏覽、查詢及申購各類圖資,使用人數已達20萬人次,並自105年2月22日起,新增線上預約申購服務。
此外,農委會指出,在國土規劃及決策支援方面,104年度完成航空攝影7,666幅,並產製正射影像計5,287幅。網路地圖介接服務(WMS),104年介接923萬餘次,介接機關數達19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