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社會的教育活動,從學前兒童到高齡長者,形成繼續性的教育過程,包括正規、非正規及非正式的教育活動,提供每個人隨時隨地均可學習的教育體系。我國為第6個制定《終身學習法》專法的國家,先後依87年發布《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及110年訂定《學習社會白皮書》,建置終身學習環境。
提供國人多元終身學習管道
社區大學已成為大眾熟悉之終身學習管道,全國已設有88所社區大學,學員數達45萬人次。
為鼓勵各地方政府以各地方發展特色為基礎,透過學習資源整合與連結,回應在地民眾多元學習需求,推動「學習型城市計畫」,至113年計補助7個地方政府辦理,並先後通過南投縣及新北市學習型城市認證;另自112年起每年10月擇日辦理終身學習節活動,積極鼓勵全民愛學習、終身快樂行。
為拓展多元終身學習管道,加強推動非正規教育學習成就認證制度,截至113年,計1,003個終身學習機構、2,675門課程通過認證。此外,積極落實成人基本教育,降低不識字人口,至112年不識字率為0.75%。
為提升短期補習教育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品質,持續修正《補習及進修教育法》、《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設立及管理辦法》等相關規範,以保障學生安全及維護其權益。
持續精進社教機構與圖書館服務品質
推動「第2期智慧服務 全民樂學—國立社教機構科技創新服務計畫」、「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整體發展計畫」、「國立社教機構環境優化.服務躍升計畫」、「建構合作共享的公共圖書館系統中長程個案計畫」及「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暨聯合典藏中心建設計畫」,持續充實與創新社教機構及圖書館軟硬體資源,建立全民樂學的學習環境。
舉辦113年臺灣科學節,以「信任科學 邁向永續」為主題,由國立科學類博物館結合相關公私部門資源,舉辦科普展演活動,提升全民科學素養,計有約40萬人次參與。
為尊重創作、鼓勵出版、提升閱讀及館藏豐富度,與文化部共同規劃試辦「公共出借權」,截至112年已累計核發116萬5,342元。
為表揚團體與個人對圖書館經營及圖書館事業發展之傑出貢獻,109-113年間辦理兩屆教育部圖書館事業貢獻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