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按鈕
行政院
國情簡介
:::
網站導覽
全站搜尋
全站搜尋
土地與人民
土地
人民
政治、國防、外交
政治
國防與外交
經濟
總體經濟現況
財政與金融
對外貿易與投資
交通運輸
勞工事務
農業建設
社會
衛生醫療保健
居家及都市發展
社會福利
環境保護
宗教
文教與休閒
學校教育
社會教育
運動
文化
觀光
統計資料
圖表資料
重要統計數據
網站導覽
行政院
:::
首頁
文教與休閒
文化
文化
Facebook分享
line分享
twitter分享
plurk分享
列印本頁
藝術文化
音樂 一、原住民族音樂 臺灣原住民族之音樂文化資產豐富,概分為歌舞音樂、器樂兩大部分。歌舞音樂多與祭典有關,例如阿美族豐年祭、布農族小米豐收祭、邵族祖靈祭、雅美族(達悟族)收獲祭、卑南族年祭、鄒族戰祭、賽夏族矮靈祭、拉阿魯哇族聖貝祭、撒奇萊雅族火神祭等。樂舞展現及演唱技法各有特色,例如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採用自然泛音演唱的複音技法,為臺灣原住民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 原住民的器樂多元,許多樂器的造形相當特殊,音色多變。樂器包括樂杵、竹筒、木鼓竹鼓、竹琴、口簧琴、鈴、鼻笛、縱笛、弓琴、五絃琴等。 二、漢族音樂 漢民族音樂以福佬與客家兩系為主,大致分為四大
大眾傳播
出版事業 出版產業因載體的推陳出新,帶來新的傳播形式及閱讀體驗。(圖/英文台灣評論月刊提供) 出版事業 出版產業以創作為導向,是知識產業。儘管科技的日新月異、載體的推陳出新,帶來新的傳播形式及閱讀體驗,而其創作及編輯的本質是不變的,以「內容為王」的核心地位亦不會動搖。因此,提供出版產業所需的核心競爭力與基礎,讓文化創意產業中最根本的出版產業,成為其他文創產業的內容源頭,有助提升整體文創產業之內涵。 文化部研提「出版振興方案」,致力整合創作端(圖文創作)、生產端(出版獎助)、通路端(書店及書展)及推廣端(閱讀推廣)等4環節,推動臺灣出版業朝向「讓臺灣
傳統節慶
臺灣的地理位置與氣候 南臺灣恆春中元普渡的「搶孤」活動。 臺灣位在東亞的大海上,處於亞熱帶氣候中,終年溫熱,除冬季高山地區外,不見霜雪。海島上林木蒼鬱,河流蜿蜒,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航海經過,就稱為「福爾摩沙」(IlhaFormosa),意指一個美麗的島嶼。早期先有不同的原住民族散居島上,各有其生活習俗;而中國沿海的福建、廣東,山多田少,謀生不易,居民開始渡海而來移居島上。17世紀歐洲人在東方展開海上大貿易,西班牙人、荷蘭人都想擁有島上獨占其資源,經歷一段時間的侵奪後,鄭成功取得了統治權,鄭氏時期之後又經清領時代,大量漢人移入,不同族群分類而居。早期
原住民族藝術
蘭嶼獨木舟,又名拼板舟,雅美語為tatala,是雅美/達悟族男人的船,也是經濟及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工具。 臺灣原住民族共有16族,各族有其不同的文化藝術面貌,在藝術表現上也呈現多樣化且各具有其獨特性,原住民族藉由各類描寫藝術、音樂、舞蹈、歌謠、傳說、身體裝飾、織繡與木雕等藝術表現,傳遞其族群生活經驗、泛靈信仰與宇宙觀,呈現的極為成熟,並具有社會文化特色的藝術成就,使人感受其獨有的生活智慧與背後蘊藏的文化精神。 臺灣原住民族共有16族,各族有其不同的文化藝術面貌,在藝術表現上也呈現多樣化且各具有其獨特性,原住民族藉由各類描寫藝術、音樂、舞蹈、歌謠、傳說、身體裝飾、
隱私權及網站安全政策
聯絡我們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通訊地址:100009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1段1號
總機電話:(02)3356-6500
更新日期:108-08-26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