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提供土地租金優惠、專案貸款等協助措施,統一由投資臺灣事務所擔任服務窗口,讓臺商、臺灣在地企業能快速、安心投資。(圖/擷自投資臺灣事務所網頁)
依經濟部投資審議司統計,民國113年核准僑外直接投資2,221件,較112年減少3.85%;核准投(增)資金額計78.58億美元,雖較112年減少30.18%,惟仍高於自97年來之平均投資金額(78.29億美元),主要係因112年核准多件離岸風電與綠能大型投資案件墊高基期所致,然而113年仍有ASML、Microsoft、Amazon、Coupang等多家國際知名外商持續來臺投資,我國投資環境仍受高度肯定。就地區觀之,以加勒比海英國屬地24.87億美元(31.65%)、英國15.45億美元(19.66%)、美國9.38億美元(11.94%)、日本4.52億美元(5.75%)及荷蘭3.81億美元(4.85%)分居前5名,合計占核准投資總額的73.85%。
為促進外商來臺投資,透過整合相關單位之招商資源,以目標導向方式推動對外招商工作。具體作為與成果如下。
吸引外商來臺投資
聚焦重點產業,系統性發掘潛力外商加碼投資臺灣
聚焦五大信賴產業、大健康產業、高值化服務業及重點發展產業等衍生投資商機,藉由系統性洽訪在臺外商、發掘海外投資案源、辦理海內外投資說明會等方式,持續吸引外商來臺投資,並透過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提供客製化服務,及運用跨部會協調機制,加速落實投資案。
完善產業生態系,持續吸引外商投資
臺灣居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不易取代,最具效率的產業生態系,提供外商最佳支援,持續吸引外商投資臺灣。
善用臺灣半導體頂尖供應鏈及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優勢,持續推動外商在臺投入高附加價值的生產及研發投資合作,如晶片設計大廠美商輝達、超微、德商英飛凌等宣布在臺設立研發中心;全球光學領導商德商蔡司未來5年將投資65億元擴增在臺營運規模;研磨墊代表性製造商日本富士紡精密材料在臺設立研發中心。
辦理招商活動
為增進跨國企業了解臺灣最新產業政策及市場商機,113年結合我駐外館處,聚焦生技製藥 CDMO 及循環經濟等創新技術與應用商機,舉辦 3 場美國、歐洲海外線上說明會,吸引外商熱烈參與,會後並續推洽在臺投資合作機會。
另為促進臺日產業投資合作,辦理「2024臺日投資合作論壇」,邀請廣達、鴻海分享半導體產業在 EV 電動車及 AI 領域之應用與合作機會,吸引近300 位海內外企業代表實體及線上與會。
舉辦「2024 臺灣全球招商暨市場趨勢論壇」,計掌握21家外商,未來投資金額達1,150億元,並與其中12家代表性廠商簽署投資意向書(LOI),金額約計460億元,簽署廠商產業類別多元,涵蓋IC設計、IC製造、半導體設備、材料、生技醫材、不動產開發、物流倉儲等。
提供單一窗口服務
「投資臺灣事務所」專案、專人、專責提供廠商全程投資服務,包括投資前評估、土地取得及水電供應等;投資中之證照申請、優惠措施等;投資後之關懷擴大營運等,協助廠商落實投資。截至113年,累計服務5億元以上案件計947件,投資金額約4.32兆元。
促進臺商回臺投資
推動利基型臺商回臺投資,發揮兩岸國際分工,鼓勵臺商回臺從事高附加價值生產活動如研發中心、供應鏈中心、營運總部等,並與國內廠商策略合作,厚實臺商實力,契合國內推動產業創新發展之目標。
因應美中貿易摩擦,全球供應鏈轉變,臺商逐漸調整海外生產基地,為掌握此契機,行政院於108年啟動「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執行期間至113年,共有1,619家廠商通過審查,總投資金額為2.46兆元,預估可創造本國就業約15.9萬人。為持續鼓勵投資,刻正辦理三大方案延長,將調整資格要件,擴大適用全球台商及外人投資企業,聚焦五大信賴產業、服務業及大健康產業,並要求具備AI運用元素,藉以建構強韌之供應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