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

重要經濟措施

日期:113/03/29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家發展委員會

在貿易方面

參與多邊與區域經濟整合加強國際連接

積極推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對外貿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積極參與國際經貿組織及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型塑有利我國外貿環境是政府長期的經濟戰略目標。

110年9月22日申請加入CPTPP,並積極進行準備工作,包括法規調整、對內溝通及對外遊說,並於111年完成所有修法工作,使我國全面符合CPTPP高標準規範。

參與亞太經濟合作(APEC)

APEC會員占我國整體進口及出口比重分別為77.33%及85.27%。我國自80年加入APEC以來,積極參與推動亞太地區貿易自由化及便捷化工作。

112年經濟部出席「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分享我國協助中小企業進入全球市場價值鏈及達成公正綠色轉型等政策經驗,並運用我國優勢領域,在APEC推動9項提案及辦理活動,其中5項獲補助,涵蓋數位轉型、科技應用、遠距醫療、供應鏈、中小企業等領域,並透過舉辦會議、活動及推薦講者等方式,與重要經貿組織及美、日、澳、越等APEC經濟體積極互動、深化合作關係。

善用世界貿易組織(WTO)場域

112年積極參與第12屆部長會議(MC12)後續議題討論,包括推動WTO改革工作、展開漁業補貼協定第二階段、農業及貿易與發展等談判,並持續參與推動電子商務、投資便捷化等複邊倡議。

參與WTO爭端解決機制運作,為業者爭取權益。截至112年,我國於WTO爭端案件中擔任原告案件計7件,以第三國身分參加爭端案計138件。

推動與重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經濟合作協議(ECA)

我國業與巴拿馬、瓜地馬拉、紐西蘭、新加坡、巴拉圭、史瓦帝尼及貝里斯等國家簽署ECA/FTA,並均已生效。

強化與主要貿易夥伴關係

北美洲

112年分別與美國及加拿大召開第4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會議、「第3屆臺加智慧財產對話會議」及第19屆「臺加經貿對話會議」,另在「臺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下,與美共同舉辦多項促進雙邊貿易、投資及科技合作之活動。

臺美雙方111年6月宣布啟動《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並於112年6月1日簽署《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為1979年以來臺美所簽署結構最完整的貿易協定,亦是拜登政府執政後簽署的第一個協定,為臺美關係的重要里程碑。該協定有助於增進雙方中小企業的經商及合作機會,並可降低通關成本及時間,達成貿易便捷化效益。

112年11月完成《臺美專利資料安全交換瞭解備忘錄》簽署,有助雙邊權利人進行跨國申請專利更為便利。

歐洲

112年分別與歐盟及其會員國進行18場次雙邊官方對話及13場次民間經濟合作會議,強化臺歐盟經貿與企業連結,包括與歐方召開「臺歐盟貿易暨投資對話」與第9屆「臺歐盟產業對話會議」,聚焦供應鏈韌性策略及關鍵領域合作機會。

112年4月舉辦「2023臺歐標準必要專利研討會」,深化雙邊產官學界對於標準必要專利之認識和交流。

東北亞

112年11月經濟部長王美花率團訪日本,為首度於東京舉辦之臺灣形象展揭幕,並出席「臺日半導體產業合作論壇」等活動,亦與日本政要及重要企業領袖晤談,持續邀請日商擴大來臺投資設廠。臺灣形象展及相關活動,促成日本多位政商界高層人士出席及臺日媒體大篇幅報導,整體參觀與會者超過2萬人次,成交商機達8,500萬美元。

以視訊或虛實整合形式辦理臺日企業共拓第三國市場說明會,112年於印度、泰國及馬來西亞辦理「臺日商務合作論壇」,聚焦於電動車、電子產業與通路商機,三場活動合計341家臺日相關企業參與,促成16場次媒合商談及10件成功案例。

112年1月舉辦首屆「臺日智慧財產研討會」強化雙邊專利相關措施與實務之交流。

新南向國家

112年受全球通膨影響,減弱消費動能,我國與新南向國家貿易總額仍達歷年次高1,524億美元。另112年我對新南向國家投資55.4億美元,較111年增加5.2%,持續二年超越對中國大陸投資。

112年與新南向重點國家(泰國、印尼、印度、馬來西亞、越南及菲律賓)辦理6場「產業鏈結高峰論壇」,協助產業低碳轉型及拓展新南向市場,帶動800餘家企業交流媒合,總計簽署26份產業合作協議。

協助廠商掌握全球疫情商機、強化會展產業發展

數位貿易行銷轉型

透過「台灣經貿網」網站,以數位貿易為核心,協助中小企業用更有效率之方式掌握海外商機;另因應數位發展趨勢,導入AI科技應用,協助中小企業運用多元智慧科技,促進企業產品拓銷方式升級轉型。

聚焦優勢產業及政策重點,並運用VR虛擬技術提供整合式線上洽談服務,建立我商數位能量,進而提升合作商機。

加強出口拓銷

為協助業者出口拓銷,同時分散出口市場,針對當地特性及我國產業利基、具出口競爭力之優勢產業及其他具發展潛力產業,訂定適地化拓銷作法,除鞏固拓銷歐美日及深耕新南向市場外,並積極擴大對中東、中南美洲及非洲等新興市場之出口。

112年辦理逾160項拓銷活動,9-12月辦理40餘項拓銷活動,其中19項為新增辦理,包括12場採購洽談會(11月韌性供應鏈採購大會)、7項專業拓銷團(如9月五金及精密機械赴日拓銷團),計協助1,776家次我商接洽3,525家外商,促成14.1億美元商機。此外,為提升我出口動能,加強協助中小企業拓銷海外市場,經濟部自112年9月提出「好產品,推出國」計畫,協助業者爭取海外市場商機。

推動會展產業發展

為打造我國成為全球會展重要目的地,提高會展產業國際競爭力,112年成功促成17場國際會議來臺舉辦,並開設30班課程,培育優質會展產業專業人才1,171人次;另辦理51項國際專業展覽,協助我國產業出口拓銷。

桃園會展中心已於113年1月取得使用執照,預計4月移交營運單位,10月啟用營運。

在工業方面  

致力產業創新,加速產業升級轉型

推動5+2產業創新

為加速產業升級及結構轉型,並打造以創新為驅動之經濟成長形態,政府以「連結在地」、「連結未來」及「連結國際」三原則,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作為驅動臺灣下世代產業成長之核心。藉由與國際團隊及地方政府之合作,以及高階人才、技術之引進,強化臺灣產業創新群聚、系統整合之量能,吸引國內外投資,進而連結全球創新能量,強化臺灣產業之國際競爭力,期實現綠能矽島及智慧國家等目標,並平衡區域發展及創造就業機會。

智慧機械產業

連結在地:推動智慧機械產業人才培育,辦理產學合作,培育專業技術及跨領域人才。厚植智慧製造虛實整合技術,提供國產化智機解決方案,提升高階產品自製率與附加價值,截至112年,共完成103件技術移轉,促成廠商投資124家共20.9億元,衍生產值逾30.4億元,增加就業人數300人。

產業智慧加值模組開發與示範推動:協助福裕轉型為SI廠商,導入切削設備匹配器App,快速選配設備(匹配時間≦20分鐘),並打入TESLA、LUCID等電動車大廠零件產線供應鏈;協助東欣實業導入供應鏈資源連結管理,整合異質資料以批次方式匯入,系統開發成本降低至原來的10%,導入速度加快3.2倍。

壯大智機生態系,帶動產業轉型升級:透過雲平臺整合設備商、系統整合商及終端客戶,達成店中店10家、會員數2,020人;協助艾姆勒導入機械雲Runtime與研華iFactory雙平臺,建置預防保養臺模組,使預測準確率達96%,有效降低人力成本30%。

國產智機關鍵技術躍升:建立國產五軸產線(由三軸提升為高效五軸轉型),促成產量提升1.5倍(加工時間由3小時降為1.5小時)、製程能耗降低30%;協助國內印刷電路板製造商(嘉聯益)開發具觸覺感知上下料機構,增加人機協作安全性與上下料的穩定性,並提升人力使用效率達33%(2臺AOI/1操作員→3臺AOI/1操作員)。

連結未來:透過智慧製造輔導團,提供中小企業諮詢診斷服務,並協助廠商申請政府資源,帶動廠商投入21.04億元;推動智慧機上盒(SMB),協助中小企業導入生產數位化。

連結國際:推動產業與歐美日技術合作切入高階製造國際供應鏈體系,輸出智慧機械解決方案。辦理臺日、臺德、臺泰、臺菲及臺越等「國際智慧機械論壇」,促成與歐美日及新南向等國簽署合作備忘錄。

亞洲・矽谷

微軟在臺打造 AI 研發中心與物聯網創新中心,並於112年增資131.8億元擴大在臺資料中心;Google 擴大在臺研發及投資,設立板橋 T-Park 硬體研發基地,擴大與臺技術合作,更於112年增資31.86億元,擴大在臺資料中心投資;IBM於高雄亞灣投資11.4億元,成立「軟體科技整合服務中心」,已於112年首季正式開始營運,未來5年總計將僱用1,000位高階人才,帶動南臺灣經濟發展及產業轉型。

推動《無人載具創新實驗條例》,截至112年,已核准19案(16車2船1機),其中載客測試12案;實驗里程63,701公里(載客服務3萬7,800公里)、民眾體驗達6萬9,076人次;帶動59家業者/單位(客運業、自駕系統商、法人、學校等)投入創新實驗,促進投資17億元。

林口新創園於107年9月啟用,提供新創實證場域,聚焦5G、AIoT之國際新創團隊及加速器進駐。截至112年提供諮詢、交流媒合、競賽活動等服務國內外進駐之新創與加速器共計366家。另協助27家次新創企業海外落地及業務拓展,誘發投增資或商機19.3億元。

綠能科技產業

離岸風電:設立「綠能科技產業推動中心」,負責綠能推動、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等策略推動與管理。推動國際風力機系統商與國內離岸風力發電產業業者合作,協助國內業者培養在地化生產供應能力,並藉由生產技術能量打造維修零組件供應體系,結合運維安裝服務建構在地化產業生態系。促成國內業者投資水下基礎製造廠、塔架廠、機艙組裝廠等廠房興建。

太陽光電:運用研發計畫平臺資源,推動國內業者投入開發高效率大尺寸太陽能產品技術。

發展固態鋰電池技術,推動國內固態電池產業新發展:成立「愛國者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向工研院取得多項固態電池專利技術,112年提供固態電池樣件給3家廠商之產品進行測試。此外愛國者公司獲選2023年產業技術司之國際鏈結與商業概念驗證專案,赴美進行國際化商務拓展。

建立固態電池材料技術,深化國產自主關鍵材料:開發固態電解質材料之高離子導電樹脂(NAEPE),並於112年建構試量產線(48Kg/年),目前已導入國內多家電池廠進行測試,已通過1家電池廠循環壽命及過充電安全驗證,並提供樹脂電池送樣國內電動機車廠(2家)測試。

生技醫藥產業

持續協助排除產業投資障礙,促成國內生醫產業民間投資,112年全國生技投資金額達550.55億元。 

執行《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提供研發支出、全新機械設備投抵、股東投抵等租稅優惠,鼓勵產業投入再生醫療、精準醫療及數位醫療等新興生醫領域開發,並朝研發與製造並重,截至112年,共計199家公司及499項產品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之生技醫藥公司與生技醫藥品項的資格審定。

台康生技公司授權給Sandoz AG銷售的乳癌生物相似藥品Herwenda 於112年11月獲得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 EC)藥品上市許可,為我國新藥國際上市再添佳績。

開發降眼壓成效優的雙標靶青光眼藥物,以及可取代打針的眼滴劑型黃斑部病變眼藥水,技轉廠商簽約金合計2.4億元,已進入臨床二期試驗。

開發可提升標靶抗癌藥物藥效之小分子藥物複合體(DBPR115),針對胰臟癌及大腸直腸癌,已技轉廠商,112年進入臨床一期試驗,預計113年進入臨床二期試驗,促成廠商後續投資約2.1億元。

開發精準癌症治療小分子口服藥物,為高活性且專一之FLT3激酶抑制劑,有效抑制FLT3變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癌細胞的生長且具備口服吸收性。已技轉廠商,技轉金超過1億元,共同打造精準治療藥品產業。

開發智慧微創手術導航技術平臺,相較於大廠(NDI)需拍攝X光10次,本技術僅需拍攝4次,大幅降低醫護人員輻射暴露風險,本技術平臺累計技轉13家廠商,促進投資5億元。

首創整合微創手術、超音波影像、演算法的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能精準消融腫瘤,降低手術風險與利於傷口恢復,已授權國內ICT大廠接棒商品化,並取得TFDA上市許可,電極直針更獲健保給付。

國防產業

配合國機國造政策,帶動國內供應鏈建立軍機產研製能量,推動漢翔公司與國內業者合作,並與評鑑合格業者簽署委託製造合約,促進航太供應鏈成長及擴大產業規模。

台船建造「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舉行成軍典禮、海巡第2艘1千噸級完成交艦;中信造船建造「輕型巡防艦防空型原型艦」舉行開工典禮及第6艘、第7艘600噸級巡防艦完成交艦,促進國防自主與產業發展。

循環經濟

積極促成「臺灣循環經濟大聯盟 (TCE100)」成立, 集結產業界及公協會成員加入,承諾共同提升企業能資源使用效率。

發展國際首創易拆解太陽光電複合膜及模組,已通過國際TUV與國內VPC商品化驗證,導入國內聯合再生公司產線並與三芳化工等建立供應鏈。未來每GW模組可增加3倍回收價值,截至112年已促進投資4.3億元。

協助化纖廠投入廠內廢棄雜色聚酯纖維之化學解聚再利用技術驗證,其再生聚酯纖維特性與石化新料相當,碳排可較傳統聚酯低約30%,擴大我國聚酯回收產業應用商機,截至112年已促進投資3,500萬元。

發展再生轉換晶片材料研發平臺,技術移轉並促成業者投入研發與投資氮化物粉體、基板及設備等相關技術,促進關鍵粉體技術自主化,截至112年已促進投資超過8千萬元。

開發回收鋁料純化精煉技術取代進口鋁材,提高再生鋁料得料率及再使用率至98%,導入至自行車、建築、5G、汽車零組件等產業,截至112年已促進投資2.3億元。

新農業

持續增進農民福利,推動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農業保險與農民儲金制度,讓農民安心務農。

因應氣候變遷農業部門調適與淨零排放,農業部於111年2月9日召開「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會,訂定減量、增匯、循環及綠趨勢等4大主軸19項策略59項措施,銜接國發會3月30日發布之「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宣示農業部門提前於2040年達成淨零排放。已研提年度總額度超過10億元之科技研發計畫,自112年起執行。

推動六大核心產業

為落實蔡總統109年5月20日就職演說宣示推動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在「5+2」產業創新之既有基礎上,透過推動產業拔尖、強化科技創新以及擴大國際合作等策略,協助產業再進化,爭取臺灣在國際間扮演關鍵角色的機會。

資訊及數位產業

112年1月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修正案,提供因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25%前瞻創新研發投資抵減,以及5%先進製程設備投資抵減。

建置獲國際開放架構組織(TIP)認證的5G驗測實驗室,協助臺廠鍛鍊互通互聯技術能力,以及輔導國產網通設備就近驗測,取得國際認證;已累計25家廠商參與驗測,其中7家取得TIP國際標章(14面)。

與國內晶圓大廠合作完成國際領先之新型高速磁性記憶體,元件操作速度0.4奈秒,領先三星40%,連續四年獲國際頂級會議ISSCC(有晶片設計奧林匹克美稱)肯定,以及與UCLA執行美國DARPA計畫國際合作。

因應AI高效能運算(HPC)趨勢,研發高速(16Gps以上)封裝載板技術及千瓦級HPC高效率液體冷卻系統技術,已分別導入國內載板大廠與散熱機構大廠,協助業者AI高速載板價格提升20倍、高效散熱設備價格提升2倍以上,進攻AI伺服器市場先機。

開發符合車規可靠度之1.7kV碳化矽功率元件及模組,已先期技轉國內電子大廠,刻正進行車規驗證中。後續以該公司6吋碳化矽晶圓廠生產製造,已進入試量產階段。

科專成果「O-RAN管理系統完整解決方案」技轉廠商(和碩科技)並協助通過國際O-RAN聯盟OTIC(Open Testing and Integration Centre)實驗室認證,取得全球首張5G O-RAN端到端系統整合標章,並與越南電信(Viettel Networks)合作,在越南工廠全線測試5G O-RAN智慧製造專網服務,近期並進軍北美市場。

促成國內產、學、研共同研議6G雛型系統規格並合作投入先期研發,積極推進與歐盟6G計畫合作,已與歐盟最大6G實驗網研發計畫(6G Sandbox)簽訂合作意向書,未來規劃透過跨國6G實驗網合作,實現跨洲遠端實驗,進行技術與應用案例驗證,與國際研發同步。

資安卓越產業

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1修正案,延長資安產品或服務投資抵減項目等相關優惠至113年。

規定上市櫃公司需揭露資安相關資訊,已有15家第1級公司均已完成資安長設置。

臺灣精準健康策略產業

投入78億元新建生物製劑廠及戰略平臺資源庫,擴增緊急疫苗量產能力。

112年透過帶領廠商參與展會、辦理商機媒合會及促成商談經銷與代工等,共計協助生醫廠商取得美國、英國、瑞士、日本、泰國等國際外銷訂單共計約955.79萬美元。品項包含抗生素、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心血管用藥、人工關節、手持式超音波、眼科雷射治療儀等。

為補足我國CDMO產業鏈之量產技術缺口,發展核酸、細胞、醫材量產技術平臺,包含關鍵組件、材料製程及其驗證載具,已於112年5月4日核准設立臺灣生物醫藥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BMC),並完成生技中心團隊轉任,現已規劃進行GMP工廠建置,目標提供全球細胞治療製品、核酸藥品(含疫苗)之專業代工量產服務,並帶動我國產業鏈上游之原物料與設備國產化。

開發可攜帶 2 種毒殺腫瘤細胞藥物,具多國專利之ADC專一性鍵結平臺技術,可用於治療胰臟癌、卵巢癌等難治療的癌症,技轉廠商簽約金達6.9億元,推升我國ADC產業發展。

串聯新光合纖、台灣百和等傳產廠商,推動紡纖跨界高階醫材產業鏈,開發軟硬組織整合之編紡人工韌帶,促成3億元投資。

開發國產溫感水膠應用於牙、骨科、抗沾黏等領域,以創新型化學結構設計解決大廠水膠容易酸化導致不良反應的問題,創新溫感水膠市場預估每年可達25億元,已衍生成立1家新創公司,並成功募資達6千萬元。

建立具生物安全性、可控制均勻降解之醫用鎂合金材料技術,技轉4家廠商,發展可降解之止血夾、骨釘、骨填補物、植入式感測器等可降解植入醫材,帶動廠商促進投資1.07億元,產業價值提升15倍。

國防及戰略產業

F16型戰機維修中心目前已完成300餘項維修能量之籌建,達成提升我國軍機維修需求及軍機妥善率,完善國防自主能力。

協助台船動力及知洋科技等業者,分別投入開發大型船艦鋰電池、水下無人載具等產品,在大型船艦鋰電池方面,已陸續展開相關安全機制之測試與驗證;在水下無人載具方面,已完成水下無人載具構型設計,並於112年7月11日進行ROV原型機發表及命名。以上技術有助於凝聚國內能量推動國艦國造水下載具技術與艦用鋰電池產品之精進,帶動船舶產業發展。

低軌衛星技術開發,已完成地面設備通訊系統於全封閉場域驗證,以及完成射頻前端核心晶片原型驗證。截至112年合計技術移轉13件,協助廠商累積自主研發能量,並促成廠商切入國際立方衛星市場和獲得衛星大廠地面設備訂單。

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

運用離岸風電產業關聯方案,迄112年,新增離岸風電產業建廠投資732.64億元,簽訂供應合約1,088億元。

民生及戰備產業

為推動半導體材料及設備自主化,已核定16家業者獲得半導體材料研發補助、23家業者獲得半導體設備整機驗證補助。

完成盤點15項工業物資現有存量、可使用日份等動態資料,落實戰備整備。

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修訂《產業創新條例》,促進產業創新

《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於112年1月19日公布增訂,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之公司,符合研發費用、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且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下,得適用前瞻創新研究發展支出投資抵減,當年度抵減率25%;先進製程之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投資抵減,當年度抵減率5%,抵減其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單項抵減上限為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30%,合併抵減上限為50%。施行日期自112年1月1日起至118年12月31日止。

排除投資障礙,解決產業五大要素需求

利用「公有土地優惠釋出」、「民間閒置土地輔導釋出」及「產業用地開發與更新」三大策略,有效釋出土地。

推動「開源」、「節流」、「調度」、「備援」四大穩定供水策略及相關計畫,自106年推動至112年,增加每日221萬噸水源(相當全臺20%用水量),也提高各區水源調度及備援能力,預計111-114年可增加每日80萬噸水源,以確保產業用水穩定及強化供水韌性。

已規劃至118年電源開發規劃路徑,在電力需求逐年增加、核能及部分火力機組屆齡除役下,依循減煤增氣能源政策,陸續增加台電大潭、興達、臺中、協和及民營森霸等燃氣複循環機組,全力維持穩定供電。

提出「強化媒合就業,開發優質勞動力」、「精進人才培育,縮短學用落差」、「改善工作環境,適時調整法規」三大政策方向,補實產業人力需求、擴大勞動參與,以解決缺工問題。

提出「培育本土數位人才、延攬國際關鍵人才、深化雙語能力及國際視野」三大政策方向,充裕我國產業所需國內外菁英人才。

推動製造部門淨零轉型

啟動產業淨零工作小組

110年2月啟動「產業淨零工作小組」,與鋼鐵、水泥、石化、電子、造紙、紡織及玻璃等產業展開溝通,並獲企業公開響應,提出2050淨零目標,排放量占我國製造部門60%以上。

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

與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合作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號召60個產業公會及會員廠商加入,以大帶小推動淨零轉型,協助產業建構碳盤查及減碳能力。 
 

在商業方面

推動電商物流發展

發展電商倉儲管理及理貨技術等,提升倉儲作業效率20%,並運用AI配送排程技術提升配送暨回收包材效率,112年協助21家品牌電商使用循環包材出貨,另持續應用物流技術、模式及資訊平臺支援國內外網購發展,整體帶動物流服務營收1.1億元。

推動溫控物流發展

建立溫控前置倉收發貨管理服務示範體系,112年建立3個示範體系,提升物流服務出貨效率20%,並應用溫控儲能籠車及溫控檢核管理系統,協助8家業者強化溫控品轉運與配送管理,整體帶動物流服務營收達0.6億元;另推動臺灣與越南、菲律賓溫控物流合作2案,以及促成台灣冷鏈協會與菲律賓冷鏈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協助溫控物流技術服務邁向海外。

推動臺灣美食之國際化與科技化

國際市場開拓

辦理海外餐飲業媒合會、通路商選品及國際商談會,促進餐飲業拓展海外市場、展店授權等合作,鼓勵並輔導餐飲業者開拓國際市場。112年協助國內餐飲業者開發適合輸出海外之產品與布局通路拓展策略,帶動營業額及投資額達1,212萬元,另促成13家業者與國外企業合作,合作金額達3,178萬元。

導入智慧科技帶動產業轉型

輔導餐飲業導入智慧科技應用、品牌優化、綠色餐廳認證、循環盒餐服務、輸出產品開發,搭配辦理當代臺菜餐廳、綠色盒餐節、婚宴嘉年華、臺灣美食展及海外通路展售等主題性行銷活動,結合數位美食平臺及社群多元推廣,帶動餐飲業營業額成長,成為兆元產業。112年輔導案帶動營業額達9,206萬元、投資額2,127萬元、擴散應用至28家門店;另辦理主題性行銷活動共6場次,促進營業額達4.6億元。

推動連鎖加盟業躍升發展

連鎖總部能力提升

強化企業市場拓展實力,協助連鎖加盟企業(含零售及餐飲)於不同發展階段之總部功能提升,有效掌握企業經營問題,提高輔導資源投入精準度;串聯整合國內外輔導資源,優化連鎖總部各發展階段企業營運能力,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經營效率,112年總計促進產業年度營業額增加6.65億元,新增國內投資額2.26億元、海外投資額0.67億元。

國際商機交流會議

集結國內連鎖企業,參與國際連鎖展會及辦理國際商機媒合活動,並洽邀海外買主媒合,促成合作商機。

協助連鎖加盟企業建立與優化國際拓展模式,提升國際經營管理與市場布局能力,促進投資及增加海外銷售據點。

促進國際對接,112年帶領國內連鎖加盟企業參與泰國、韓國國際連鎖展會及辦理國際商機媒合活動,總計促成85件商機媒合,預估創造3.88億元之商機。

系統化積累國際資訊及專業知識,協助業者掌握海外市場情勢並奠定國際化拓展基石。

推動服務業創新及數位轉型

鼓勵服務業投入創新研發(SIIR)

補助商業服務業創新研發,協助企業提升創新能力與自主研發意願,創造新價值,提升服務品質。112年度補助服務業創新研發64案,帶動業者營業額增加7.3億元,促進投資額2.8億元。

推動智慧商業及服務業數位轉型

應用AIoT科技發展創新服務方案,112年協助業者建立流程自動化服務,提高庫存數據掌握速度、銷售預測準確性,並推動即期品的媒合交易,優化商品流通決策品質、減少銷售過程中之浪費。同時,推廣歷年發展的創新服務方案(如虛擬門市服務、智慧運配服務),帶動179家業者導入創新服務方案,促成1.2億元商品銷售與服務營收;另推動6個智慧商業服務示範案例,鼓勵業者透過以大帶小及跨業整合,促成778個營業據點提升商品供需鏈運作效率,創造12.7億元服務營收。

協助批發、零售、餐飲、休憩服務及生活服務業者,帶領上下游產業鏈或中小型合作夥伴,應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及數位工具,以數據驅動服務創新。112年輔導26個服務加值案例,帶動4,504家業者導入數位工具,促成消費金額逾44.13億元,營業額成長29.27億元,及海外營收逾83.36億元。

推動小型生活服務業創新發展

推動生活服務業創新成長建構智慧生活圈

協助生活服務業透過導入科技應用、優化服務或商業模式轉型,為生活服務業帶來實質轉變,提高創新力與競爭力,並因應消費者生活需求的快速轉變,輔導商業服務業者整合區域生活服務,發展各式創新應用,打造智慧社區短鏈生活圈,讓民眾就近取得所需的多元生活服務,促進生活圈內店家共生共榮,以創造新經濟價值。

112年輔導美容美髮、瓦斯配送服務業共3家生活服務業者發展智慧化加值解決方案,導入60家門市店家,強化企業經營能力、服務效率及服務滿意度,並帶動投資額約395萬元、營業額3,200萬元。

推動商圈、街區智慧化及低碳化

辦理商圈、街區低碳化及智慧化輔導,協助商圈組織、特色街區店家,辦理低碳遊程串聯、低碳商品開發、綠色包裝設計、智慧化經營優化等工作,帶領商圈朝向低碳化及智慧化之目標發展,並達到優化國內遊憩購物環境的目的。

112年補助216處商圈自主辦理環境優美化及特色行銷活動、協助商圈開發40項低碳產品及22條綠色遊程推廣,帶動整體營業額約10.5億元,參與店家逾1萬家,創造商圈來客數逾1千萬人次,促進地方經濟活絡。

112年輔導超過2,400家街邊店家進行低碳化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落實低碳化及智慧化至少1萬9,200項的轉型升級作為,協助街區實踐永續營運,帶動整體街區經濟發展。後續將透過相關行銷活動,預估合計帶動店家至少1.26億元營業額。

協助傳統市集及攤舖升級轉型

協助傳統市集(市場、夜市)轉型升級,推動市集品牌化以及提升攤舖具備低碳之經營觀念,112年導入30處市集攤舖美學、優化及綠色節能設施、減量碳排之地產地銷、提升環境衛生等,強化傳統市集與攤舖業者中長期之經營競爭力。

推動商業部門淨零轉型

推動商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跨部會會商平臺

經濟部與內政部、交通部、衛生福利部、教育部、文化部、農業部、環境部、國防部、通訊傳播委員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共11個部會成立跨部會會商平臺,透過橫向合作達成商業部門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減少215.37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目標。

推動商業部門淨零轉型

從企業端、消費端及環境端著手,以「設備或操作行為改善」、「使用低碳能源」、「商業模式低碳轉型」及「綠建築」4大面向建構商業部門減碳路徑,公私協力帶動企業實踐減碳行動並接軌國際,打造永續淨零的商業模式。

在國營事業方面

經營績效

112年經濟部所屬4家國營事業之法定預算稅前虧損合計為2,740億2,926萬元,實績為稅前虧損2,163億4,961萬元(台灣電力公司稅前虧損1,985億3,075萬元、台灣中油公司稅前虧損179億9,097萬元、台灣糖業公司稅前盈餘44億4,845萬元及台灣自來水公司稅前虧損42億7,634萬元),較預算減少虧損,係因112年度政府挹注台電公司疫後特別預算500億元,惟台電及中油公司112年度尚有營運虧損,主要係國際燃料價格仍處高檔,為配合穩定物價政策,其電價、油氣價格未足額反映進口成本所致。

穩定電力供應

推動大型發電計畫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為充裕電力供應及降低區域電力供需失衡情形,除強化既有系統風險控管、加強大修品質及期程風險管控外,並推動多項大型發電計畫,期穩定電力之供應。

大潭電廠增建燃氣複循環機組發電計畫,裝置3部燃氣複循環機組,總裝置容量316萬瓩,計畫期程為106年1月至115年12月,投資總額1,104億6千萬元。第7號機組第1階段燃氣單循環機組於107年3月28日商轉。

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畫,裝置3部燃氣複循環機組,總裝置容量390萬瓩,計畫期程為107年2月至117年12月,投資總額1,168億7,300萬元。

臺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計畫,裝置2部燃氣複循環機組及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總裝置容量260萬瓩,計畫期程為107年3月至121年6月,投資總額1,180億6,200萬元。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裝置2部燃氣複循環機組及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總裝置容量200-260萬瓩,計畫期程為107年7月至121年12月,投資總額1,218億100萬元。

通霄電廠第二期更新改建計畫,規劃興建6部1對1單軸式燃氣複循環機組,總裝置容量270-330萬瓩,計畫期程為108年8月至119年12月,投資總額1,346億7,700萬元。

大林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畫,裝置2部燃氣複循環機組,總裝置容量110-140萬瓩,計畫期程為111年6月至117年12月,投資總額612億1,251萬元。

推動「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投資計畫」

台灣中油公司於觀塘工業區及專用港站址辦理「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投資計畫」,興建2座16萬公秉地上型液化天然氣儲槽及900噸/時氣化設施,預計114年6月底初期供氣,每年規劃營運量300萬公噸。

颱風緊急應變措施,全速恢復供水

112年杜蘇芮、卡努、蘇拉、海葵及小犬颱風侵臺,總計全臺停水用戶累計達47,719戶,經台灣自來水公司啟動緊急應變計畫及成立颱風應變小組,整備全臺共479臺發電機,配合中央調度各項救災資源及各地政府協助下,於最短時間內恢復供水,順利克服颱風造成的區域停水情形。

降低自來水漏水率

為提高自來水供水效率,進而達成水資源永續發展,台灣自來水公司持續推動「降低漏水率計畫(102-113年)」,112年投入約80億元辦理汰換老舊管線及其他降低漏水損失相關設備建置及維護工作,截至112年漏水率已降低至12.54%。

推動「豬場改建及現代化養豬」

在兼顧生產、環保及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台灣糖業公司推動畜殖場改建更新計畫,以增進產能、降低異味產生及提升動物福祉,並提供安全及衛生肉品給社會大眾為目標。屏東東海豐畜殖場「負壓水簾及綠能設計豬場改進計畫」於110年7月起正式營運。另「農業循環豬場改建計畫」改建13座豬場,其中第一期工程已完成5座畜殖場(虎尾、月眉二、斗六、南沙崙及善化)並進養豬隻,餘8座畜殖場將陸續於114年6月前完成。 

在中小企業方面

強化中小企業經營輔導管理

協助中小企業強化經營管理及拓展商機

依據企業於經營管理、服務品質、產品特色、商機拓展等各種需求,提供諮詢服務與輔導,協助建立管理制度,優化服務及產品,並運用跨境電商及科技行銷拓展國際市場商機,提升市場競爭力。另提供微型企業陪伴輔導與數位優化等服務,持續協助微型企業創新轉型及提升數位運用能力。

綿密中小企業服務網絡,結合中小企業榮譽指導員(企業服務志工)、21縣市政府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及48個工商業會中小工商業服務中心功能,綿密中小企業服務網絡,提供中小企業諮詢服務並協處相關問題。

帶動典範學習,辦理「國家磐石獎—卓越中小企業」、「小巨人獎」、「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新創事業獎」獎項,表揚中小企業創業精神,樹立典範。112年「國家磐石獎—卓越中小企業」選出7家優秀企業得主,「小巨人獎」選出12家優秀企業得主。

活化地方經濟,98-112年,輔導逾2.9萬家地方業者,發展城鄉特色產業,提升營業額,創造就業機會,促進企業群聚合作,發揮在地示範影響力,帶動區域均衡發展。

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

打造國際創業聚落

建構林口新創園及亞灣新創園,打造新創育成國際通路,吸引廠商及國際加速器進駐,112年共吸引435家國內外新創、國際加速器進駐,並辦理「綠色科技新創競賽」,以綠色科技、淨零碳排議題徵求大廠出題,新創解題。

激發創意強化創業動能

透過新創圓夢網、0800-589-168服務專線及新創基地,提供創業諮詢服務,並針對新創企業進行專家輔導,112年度網站瀏覽人次近200萬,共提供創業諮詢服務逾6千人次;提供網實整合創業培育課程,推動百萬人次運用數位學習,並辦理實體課程培育;另112年度培訓女性創業人才2,312人次,協助成立女性新創事業94家,並透過女性創業加速器深度培植輔導50家女性企業。

執行社會創新行動方案

112年共辦理社會創新跨部會聯繫會議及跨域交流座談5場次。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112年共辦理逾1,500場活動,吸引3.7萬人次參與,並串連社會創新單位,多元推動社會創新發展。

推動創育機構發展,加速新事業成長

持續透過產業加速器、企業加速器、高齡產業加速器三大類型創育機構,健全新創生態系。

112年共補助6家企業加速器及12家產業加速器,截至112年,累計培育403家中小企業(其中361家為新創企業),誘發民間投資額逾33.3億元,維持及創造就業逾5,700人。

輔導中小企業創新升級轉型

鼓勵創新研發

推動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補助,鼓勵中小企業持續加強研發能量,降低自主研發成本與創新風險,加速產業轉型升級。88-112年,累計通過執行8,941件創新研發計畫,政府補助金額逾134億6,117萬元,帶動企業投入研發經費248億9,750萬元。

提升綠色永續含量

112年辦理淨零碳排觀念推廣說明與課程158場,提升中小企業淨零意識與知能;由專家顧問提供淨零轉型諮詢診斷輔導,透過數位減碳工具及技術應用,協助2,706家中小企業減碳轉型。

強化數位應用能力

輔導中小企業結合特色主題組成數位群聚,導入數位應用工具,促進企業加值服務與互助合作,活化商業發展動能與奠基數位發展經營基礎,提升企業數位素養與能力,奠基數位應用基礎與深化企業數位應用自主能力,善用數位行銷,並辦理數位應用能力活動帶動數位共學,強化中小企業數位能力。112年共計輔導210家中小企業,分布於12縣市53鄉鎮區,辦理6場次數位應用能力活動,帶動597人次數位共學。

加強生態鏈結網路

推動生態系發展,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投資及研發投入,並提升營業額。

加強中小企業財務融通

信用保證成效

信保基金自63-112年,已協助逾71萬家中小企業,自金融機構取得融資金額24.3兆元,保證金額18.3兆元,承保861萬件,穩定就業達181萬人。

融資及投資協助

部推動「加強投資中小企業實施方案」、「中小企業千億保專案」、「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取得營運資金及投資。

協助中小企業運用數位創新行銷拓展新南向市場

運用數位創新行銷

以數位科技、創新行銷面向協助中小企業建構國際市場合作,強化數據分析、影音直播、AR/VR、社群媒體、IOT、AI等工具應用,以O2O拓展模式布局為策略、優化國際行銷通路,協助布建海外市場合作網絡,促成南向數位商機。

拓展新南向市場

112年籌組5大新南向產業聯盟,包含新加坡「影視器材」、「互動傳播」、泰國「智慧社區」、「休閒茶飲」及澳洲「母嬰時尚」等主題,引領中小企業共同進軍國際,協助導入數位行銷工具,強化南向目標市場通路鏈結,促成五大聯盟與新南向目標市場通路簽署實質合作,取得訂單或簽署合約、MOU等共計21家,帶動新南向商機逾2.53億元,成功爭取跨國商機。

協助中小企業淨零轉型

淨零碳排觀念推廣

112年辦理158場淨零碳排觀念推廣說明會、節能減碳與碳盤查實務課程及典範企業見學活動,並製作系統化線上教材,協助中小企業掌握新趨勢,提升淨零意識與知能。

以Line平臺推動線上碳服務,提供中小企業及民眾國內外最新綠色永續相關資訊、課程及政府資源,已有逾6萬名會員。

淨零轉型診斷輔導

由專家顧問提供淨零轉型諮詢診斷,協助中小企業了解自身碳排放熱點並制定減碳策略,轉介合適政府資源以克服人力與專業瓶頸。

針對受供應鏈減碳要求或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影響之中小企業,提供節能減碳輔導,透過串聯上下游供應鏈夥伴,共同開發低碳商模、減碳策略及完成碳盤查,完備碳管理能力,以培植具示範性、擴散性之標竿案例。112年共帶動178家中小企業完成碳盤查及落實減碳策略,促成減碳 13,036公噸、促進投資1.498億元、帶動綠色產值6.435億元。

112年提供52家中小企業循環經濟創新技術、綠色設計、產品開發及營運服務模式等應用輔導,並協助120家諮詢及關懷服務,鼓勵中小企業邁向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發展、開發低碳產品等,建立跨產業合作機會,提升綠色產值或促進綠色投資約5.84億元、減碳6,878公噸。

在能源方面

推動能源轉型

建構完善能源供需體系

行政院於106年核定修正「能源發展綱領」為能源轉型的上位綱要指導方針,並因應國際減碳浪潮、呼應全球淨零趨勢,臺灣在110年宣示2050淨零轉型目標,透過關鍵戰略行動計畫,進一步推動能源部門淨零轉型。

穩定開源及擴大需量管理,確保供電;推動節能極大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積極多元創能,促進潔淨能源發展;加速布局儲能,強化電網穩定度;推動智慧電網與智慧電表佈建培養系統整合,拓展自主綠能產業。

全面加速推動包含節能、創能、儲能及智慧系統整合之能源轉型,建構效率化、自主化、多元化的能源組合,以確保能源供給穩定。

長期發展零碳能源系統

持續發展再生能源,包括技術成熟的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同時積極開發地熱、生質能等前瞻技術,並搭配一定比例無碳火力(如氫能、燃氣搭配CCUS),確保供電穩定並兼顧減碳淨零。

強化能源國際合作

積極參與APEC及WTO能源相關會議,並加強雙邊之能源合作,維持穩定的雙邊及多邊能源國際合作關係。

健全電力市場管理,確保電力穩定供應

112年備轉容量率達10%以上(即供電充足的綠燈)共357天,112年備用容量率達14.7%。

確保供電品質

執行無停電施工法等措施,降低系統平均停電時間指數(SAIDI)值,近 10 年 SAIDI 統計值確實有下降趨勢,惟110年因發生513及517等兩次全臺性重大停限電事件,致SAIDI值偏高,倘扣除前述事件,平均停電時間為16.38(分/戶—年);111年則因發生303停電事故,致SAIDI值偏高,倘扣除前述事件,平均停電時間仍維持為14.936(分/戶—年)。整體而言,由102年18.086(分/戶—年)到112年15.2249(分/戶—年)。

推廣汽電共生

截至112年,合格汽電共生系統計80家,裝置容量651萬瓩。

推動「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

推動高壓及低壓智慧電表設置,並結合大數據分析,搭配時間電價與節能方案措施,促進用戶進行節能,以節約電費,並增加電力系統穩定。

依據「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進行推動,截至112年,已完成3.2萬具配電自動化開關納入監控及270.7萬戶低壓用戶智慧型電表建置;後續持續加速智慧電表普及至低壓用戶,規劃113年累計完成315萬戶。

依據「電力交易平臺設置規則」,設立之日前輔助服務市場,讓民間分散式電力資源參與競價,成為隨時可接受調度的虛擬電廠,以維持電力穩定,截至112年,合計74家民間合格交易者,總參與容量達921.1MW。

健全油氣市場管理,確保油氣穩定供應

石油方面

112年底石油煉製業及輸入業安全存量95天,政府儲油安全存量47天,合計142天,符合《石油管理法》第24條,業者60天及政府30天之安全存量規定。

加強檢驗加油站油品品質,並辦理液化石油氣供銷資料氣源流向查核。

天然氣方面

持續分散採購天然氣,並減少對單一氣源國之依賴度,112年已向14國(全球LNG出口國共20國)採購天然氣,中東氣源占比約3成。

中油與台電公司積極推動天然氣接收站及卸儲設施新(擴)建,並強化備援管線系統。

依法管控天然氣進口事業存量,逐步提升規範天數,116年安全存量天數至少14天、儲槽容積天數至少24天。中油公司112年平均存量天數10.8天,儲槽容積天數20.1天,符合現行至少8天安全存量及16天之儲槽容積規定。

發展再生能源,擴大自主能源

發展再生能源

截至112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累計17,916MW,年發電量約267億度。

擴大自主能源

為推動再生能源設置,執行《地方政府辦理再生能源設置行動專案補助作業要點》及《地方政府辦理再生能源設置專區補助作業要點》;另針對原住民地區訂定《原住民地區參與再生能源設置示範獎勵辦法》,並執行《合作社及社區公開募集設置再生能源公民電廠示範獎勵辦法》,促進中央、地方及民間共同攜手推動再生能源,進而提升能源供應自主性。

114年太陽光電20GW達標規劃

屋頂型推動目標8GW:截至112年,累積設置達7.61GW,已於108年提前達成原設定114年屋頂型3GW目標,持續盤點,推動農業設施屋頂、工業屋頂、學校屋頂、公有房舍等。

地面型推動目標12GW:截至112年,累積設置達4.61GW,透過劃設專區、政府解決行政程序、業者整合土地,由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合作達成,引導優先推動具社會共識及無環境生態爭議之專案場域,持續推動漁電共生、不利農業經營區、彰濱崙尾東工業區、國有非公用土地、高速公路停車場、民間專案等維持設置量能,並針對太陽光電設置熱區,配合台電公司加強電力網工程及共同升壓站機制,促進饋線充份使用,以利加速設置達成光電推動目標。

「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穩健推動離岸風力發電

截至112年,累計風力機安裝容量2,252MW。

第1階段示範獎勵:由政府提供獎勵補助率先投入業者,海洋示範風場及台電示範風場均已正式商轉,合計2座示範離岸風場總裝置容量共237.2MW。

第2階段潛力場址:已完成遴選作業及競價作業,分配容量合計5,500 MW,將於114年前陸續完成設置。

第3階段區塊開發:115-124年每年設置1.5GW,10年共15GW,提供長期穩定之離岸風力設置市場需求量,支持本土化供應鏈永續發展。

推動節約能源,提升能源效率

提升整體能源使用效率

依據《能源管理法》推動節約能源策略及措施,111年能源密集度3.8公升油當量/千元,相較110年改善約8.2%。102-111年之年均改善率約2.9%。

提升設備能源使用效率

推動33項強制性設備最低容許耗能基準、18項能源效率分級標示及49項自願性節能標章制度,促使消費者選購高效率產品,公告項目已占家庭夏月用電量82%以上。

推動產業能源查核及節能輔導

推動能源大用戶(用電契約容量超過800 kW)建立能源查核制度及訂定節電計畫,並規定104-113年(10年)平均節電率應達1%以上。依111年申報資料,104-111年節電量215億4,900萬度,平均年節電率約1.74%,並提供產業節能技術輔導。

「國情簡介」內容之著作權均屬行政院或原著作權人所有,除有合理使用情形外,應取得著作權人之同意或授權後,方得利用。通訊地址:100009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1段1號 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總機電話:(02)3356-6500 更新日期:108-08-26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