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惟隨主要經濟體疫苗覆蓋率提升,邊境管制及防疫措施逐步開放,全球經濟穩定復甦。我國受惠於全球終端需求增加,以及本土疫情控制得宜,加上政府推出紓困振興措施,全年經濟成長率達到6.45%,創下近11年以來新高,每人GDP由109年2萬8,383美元,提升為3萬3,004美元,正式突破3萬美元。
110年臺灣經濟成率6.45% ,創11年來新高。(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經濟成長方面
110年我國經濟表現強勁,投資及出口為經濟成長動能主要來源,依支出面組成簡述如下:
民間消費
國內疫情升溫影響民眾外出消費意願,惟政府推動紓困及振興措施,有效減緩疫情衝擊,另各國邊境防疫措施持續,國人出國消費續處低檔,民間消費減少0.38%。
固定投資
受惠半導體供應鏈深化在地投資,加上臺商回臺、5G及綠能設施建置持續落實,固定投資實質成長14.68%,投資率為26.85%,創近21年新高。
輸出
隨全球經濟逐漸復甦,終端需求增加,加上創新科技應用及數位轉型需求延續,商品出口(按美元計價)成長29.34%,惟來臺旅客人次續處低檔影響服務輸出,併計服務輸出及剔除物價因素後,輸出實質成長17.04%。
物價方面
110年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以及極端氣候、全球供應鏈瓶頸影響,帶動國際原物料價格大幅上揚,致全年CPI年增率為1.96%;核心物價(剔除蔬果、水果及能源後的總指數)上漲1.33%。
就業情勢方面
110年勞動市場受疫情衝擊及少子化影響,勞動參與率平均59.02%,較上年減少0.12個百分點;就業人數平均1,144萬7千人,較上年減少5萬7千人;失業率平均3.95%,較上年增加0.10個百分點。(請參閱我國近三年來總體經濟指標如附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