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衛生合作與醫衛協助
為善盡國際社會成員之責任,並落實世界衛生組織之精神,我國積極強化與友邦的醫療合作,協助提升醫療衛生水準,並提供相關援助。此外,我國亦致力於推動與各國的實質醫療衛生交流及合作,共同促進全球健康福祉。
臺灣全球健康論壇
民國113年11月在臺北市共同舉辦「2024臺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2024 Global Health and Welfare Forum in Taiwan),展現政府推動「健康臺灣」的具體行動。有來自貝里斯、史瓦帝尼、海地、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帛琉、巴拉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納丁、瓜地馬拉、韓國、泰國、菲律賓、以色列、德國等國醫衛官員,以及加拿大聯邦參議員與德國國會議員及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共計26 國58 位貴賓來臺參加此一年度盛事。
國際醫療衛生援助
95年成立「臺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Taiwan International Health Action, TaiwanIHA),整合政府與民間醫衛資源,辦理國際醫療衛生合作及緊急醫療援助工作,亦拓展到中長期公衛計畫。
另配合外交部,委託國內醫院辦理「太平洋友邦及友我國家醫療合作計畫」,分別於馬紹爾群島辦理「臺灣衛生中心計畫」,於帛琉、吐瓦魯辦理「臺灣醫療計畫」,於斐濟及巴布亞紐幾內亞辦理「專科醫療團計畫」。依據各國需求,派遣醫護人員提供當地民眾醫療服務,協助辦理社區公共衛生推廣活動,辦理教育訓練以提升當地醫衛人員之專業知識及技術,捐贈醫療物資,協助病患轉診至我國,並推動雙邊遠距醫療合作,運用臺灣的醫衛專長,為醫療資源缺乏之地區提供永續性之醫療衛生援助。
另推動「臺灣國際醫療衛生人員訓練中心計畫」(Taiwan International Healthcare Training Center, TIHTC),專責培訓國外醫事人員,以「醫療無國界」、「授人以漁」之創立目標,規劃並提供各專科臨床培訓課程及國際專案培訓課程。至113年,已培訓82國共2,200位國際醫療衛生人員,建構其專業能力,以有效提升當地醫療服務品質。此外,辦理「醫療器材援助平臺計畫」,募集全國醫療院所汰舊但仍堪用的醫療器材,經過計畫團隊維修檢整,再配合外交政策捐贈予友邦或其他醫療資源弱勢國家,協助受贈國安裝、操作和儀器維護,並提供專業的援贈器材教學服務。至113年,共捐贈39國,完成146件捐贈案,逾7,900件醫療器材。
參加亞太經濟合作(APEC)衛生工作小組(HWG)
APEC成立於78年,為亞太區域最重要的經貿合作論壇。92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爆發,我國、美國與泰國遂倡議成立衛生任務小組(Health Task Force, HTF),96年起改制為成常設性之衛生工作小組(Health Working Group, HWG)。100年起,HWG與生命科學創新論壇(Life Sciences Innovation Forum, LSIF,已於111年落日)共同合作舉辦部長級的衛生與經濟高階會議(High-Level Meeting on Health and the Economy, HLMHE)。我國每年積極參與相關會議,以強化與經濟議題的連結,並尋求跨論壇合作機會。
我國於109年第1次HWG會議中倡議成立「數位健康次級工作小組」(DHSWG),並由我國擔任領導經濟體,獲得與會成員一致通過。109-112年COVID-19疫情流行,我國因運用數位科技防疫相關技術成功控制疫情,獲得國際高度肯定及關注,為掌握此利基,我國所領導之DHSWG爰著手彙整各經濟體之數位科技防疫政策,並陸續撰擬第1版及第2版之《數位科技防疫報告》,兩分報告皆獲HWG採認並公布於APEC官方網站;112年著手撰擬《疫後利用遠距照護促進健康公平》報告,於113年2月於HWG會議上獲採認,並於同年3月公布於APEC官方網站。
醫衛新南向
推動與新南向國家的醫衛合作與產業鏈結,透過「以醫帶產」模式,藉由我國在醫療服務、公衛、醫療器材及藥品等領域的軟實力及經驗,推動與新南向國家之能量建構,同時促成我國醫療衛生相關產品之出口商機,展現臺灣在醫衛領域的專業實力,推動臺灣醫衛產業國際化,建立國際上臺灣的醫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