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13年計有中華、長榮、華信、立榮、台灣虎航、星宇、德安及凌天等8家民用航空運輸業,中華、長榮、台灣虎航及星宇航空等4家航空公司專營國際航線,而華信及立榮等2家航空公司同時經營國際及國內航線,德安航空公司經營離島偏遠航線;另普通航空業則有長榮、德安、凌天、漢翔、華捷、飛特立、天際、飛聖、自強、詮華、安捷、勁捷、沅星及台灣海力等14家公司。
營運現況
民航事業與整體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政府為因應空運事業發展之需求,積極透過航權談判、諮商,增加業者營運空間,大幅活絡我國航空運輸。
113年已與57個國家或地區簽署航約,在臺灣營運國際及兩岸定期航線的航空公司有國籍6家、外籍84家(其中15家僅共用班號)及陸籍15家;經營國際及兩岸定期客運航線177條,貨運航線108條,共計285條,連接全球117個城市。
109年初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各國邊境管制嚴格,隨各國邊境開放,全球國際航空客運市場需求相應回升。我國自111年10月13日開放國境,113年我國各機場進出旅客計6,396萬人次,較112年增加22.9%,其中國際航線(含港澳)4,818萬人次(28.4%),兩岸航線520萬人次(52.3%),國內航線進出旅客1,041萬人次(-5.4%),同班號過境旅客18萬人次(53.2%)。貨運部分,113年各機場裝卸貨運量(包含進口、出口及轉口之貨物及郵件)為236.8萬公噸,較112年增加7.4%,其中國際航線貨運量(含港澳)104.2萬公噸(9.5%),兩岸航線貨運量16.4萬公噸(7.7%),國內航線貨運量2.8萬公噸 (-3.3%),轉口113.4萬公噸(5.7%)。
航空自由貿易港區
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於112年7月啟用第二階段加值廠房,截至113年共33家港區事業進駐加值園區營運,受惠全球人工智慧應用領域不斷擴增,對高階AI晶片及伺服器產品需求大幅提升,帶動桃園航空自由港區內之電子、半導體關聯產業貨品出口增加,113年貿易值高達2.4兆元,較去年大幅成長,貨量部分亦再增長近3成達到3.4萬噸,創疫後新高。
桃園國際機場建設
桃園國際機場於68年啟用,為北部地區聯外重要機場,也是臺灣最大機場。為因應國際航空客貨運量成長趨勢,並提升桃園國際機場整體之服務機能與強化國際競爭力,交通部積極推動「桃園航空城」計畫,期能帶動機場及周邊土地與產業發展,成為東亞樞紐機場。近年主要建設如下。
飛航安全
秉持飛安零容忍之最高安全政策方針並與國際飛航安全管理標準接軌,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依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第19號附約「安全管理」及9859號文件「安全管理手冊」之意旨,訂定「國家民用航空安全計畫」(State Safety Program, SSP)做為我國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之準據。另修訂國內法規以要求民航業者建置「安全管理系統」(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MS),據以遂行日常之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國主要民用航空運輸業者均已建置安全管理系統,依規定每年定期檢視並提報具體可量化之安全績效指標予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期透過主動預防與「數據化指標」管理,降低飛航安全風險,提升我國飛航安全及飛航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