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底計有8家民用航空運輸業,中華、長榮、台灣虎航及星宇航空等4家航空公司專營國際航線,而華信及立榮等2家航空公司同時經營國際及國內航線,德安航空公司經營離島偏遠航線,直昇機運輸業務則有德安及凌天等2家航空公司經營。
營運現況
民航事業與整體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政府為因應空運事業發展之需求,積極透過航權談判、諮商,增加業者營運空間,大幅活絡我國航空運輸。
- 目前我國已與57個國家或地區簽署航約。110年間在臺灣營運國際及兩岸航線的航空公司有國籍6家、外籍49家(其中13家僅共用班號)及陸籍11家;經營國際定期客運航線65條,貨運航線107條,共計172條,連接全球76個城市。
- 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各國邊境管制嚴格,於客運部分,110年我國各機場進出旅客合計760萬人次,較109年減少1,140萬人次(-60.0%),其中國際航線(含港澳)旅客75萬人次,減少90.4%;兩岸航線27萬人次,減少72.6%;國內航線657萬人次,減少35.0%;於貨運部分,因國際航空貨運需求殷切, 110年全年貨運量約為292萬公噸,較109年增加48萬公噸(+19.9%),其中國際航線(含港澳)貨量約為128萬公噸,增加28.0%;兩岸航線貨量約為23萬公噸,增加6.0%,國籍航空公司貨運營收創新高,桃園機場貨運量也持續成長,躍居全球第4大繁忙機場。
空港自由貿易港區
110年底桃園空港自由貿易港區計32家港區事業營運,且與109年相較,價高量輕商品增加,全年貿易值0.9兆元(+45.1%),貿易量為3.2萬公噸(-4.7%)。
桃園國際機場建設
桃園國際機場於68年啟用,為北部地區聯外重要機場,也是臺灣最大機場。為因應國際航空客貨運量成長趨勢,並提升桃園國際機場整體之服務機能與強化國際競爭力,交通部積極推動「桃園航空城」計畫,期能帶動機場及周邊土地與產業發展,成為亞太與北美間人流、服務與貨物流之東亞樞紐機場,同時作為區域競爭發展之推動引擎。近年主要建設如下:
- 桃園機場第三航站區主體航廈土建、機電工程於110年陸續動工,展開國門重大建設,預計於115年完成,可提供每年2,000萬人次服務容量,後續將配合衛星廊廳啟用,提供每年4,500萬人次服務容量,提升旅客服務品質及機場營運效能。
- 桃園航空城地上物區段徵收計畫於110年經內政部核定,陸續取得桃園機場第三跑道、衛星廊廳等重大建設所需用地,區段徵收公共工程並於同年展開。桃園機場第三跑道建設刻正辦理規劃設計作業,預劃於113年10月取得用地後進場施工,以119年底完工為目標,預期完成後將可使跑道服務容量提升為每小時起降航機80至90架次。
飛航安全
秉持飛安零容忍之最高安全政策方針並與國際飛航安全管理標準接軌,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依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第19號附約「安全管理」及9859號文件「安全管理手冊」之意旨,訂定「國家民用航空安全計畫」(State Safety Program,SSP)作為我國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之準據。另修訂國內法規以要求民航業者建置「安全管理系統」(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據以遂行日常之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國主要民用航空運輸業者均已建置安全管理系統,依規定每年定期檢視並提報具體可量化之安全績效指標予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期透過主動預防與「數據化指標」管理,降低飛航安全風險,提升我國飛航安全及飛航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