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四面環海,海上運輸對臺灣經貿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計有基隆、臺北、臺中、安平、高雄、花蓮、蘇澳等7個國際商港及布袋、澎湖、金門、馬祖等4個國內商港,另有長榮、陽明、萬海等貨櫃航商及裕民、台航、中鋼運通等散雜貨航商,提供國際貨物運送服務,經營航線橫跨兩岸、亞洲近洋、中東印巴、紐澳、歐洲、美洲及非洲等區域。
-
國際貿易與海上運輸對臺灣經貿發展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圖/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臺北港營運處提供)
營運現況
112年我國際商港貨櫃裝卸量總計1,360萬TEU(-7.5%),貨物裝卸量為6億6,625萬(-7.3%)計費噸。為發展第三運輸走廊,交通部依據《航業法》第4條規定,陸續同意長榮、陽明、萬海、韓商現代商船、高麗海運、香港商德翔海運、建華海運、愛媛海運、達飛通運、臺灣快桅及海洋網聯公司(ONE)等國內、外主要航商以自有或營運之外輪辦理自有貨載環島轉運業務,貨櫃運輸方式由陸運改為海運,有效紓解「北櫃南運」或「南櫃北運」等陸上交通壅塞程度,更可大幅降低營運成本,提高航商營運績效。
國際郵輪市場板塊已逐漸從歐美地區往亞洲位移,臺灣位居東亞樞紐位置,觀光資源豐富,深具發展郵輪產業潛力,惟109年受各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影響,該年2月初禁止國際郵輪停靠我國港口,嗣因疫情趨緩,於111年10月24日解除前開郵輪禁令,112年4月6日廢止郵輪相關防疫指引,交通部從加強國際行銷、全面提升港埠旅運設施、增加郵輪來臺誘因三層面分進合擊積極推動,發揮綜效加速臺灣郵輪市場復甦,逐步朝穩健方向發展。
為配合發展離島建設政策,交通部於90年起開辦「金門-廈門」及「馬祖-福州」間小三通業務,並依行政院院會「小三通正常化推動方案」政策,分別於97年9月30日公告指定馬祖福澳國內商港白沙港區,及97年10月15日公告指定澎湖馬公港為離島兩岸通航港口,復於104年12月24日開闢馬祖-黃岐航線,擴大「小三通」開放政策,延伸航線效益。配合我國新冠肺炎防治邊境管制措施,自109年2月10日起暫停小三通直航客運,隨著國內疫情穩定及兩岸邊境管制逐步開放,為協助金馬鄉親春節返鄉團圓,在疫情可控前提下,於111年12月22日實施「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並視實際運作情況及整體情勢變化滾動檢討,逐步恢復實施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間之客運船舶往來。
海港自由貿易港區
臺灣地區目前有基隆、臺北、臺中、安平、高雄及蘇澳6個海港自由貿易港區,112年計90家港區事業營運,因半導體、高科技設備以及油品等貨物儲轉業務增加,全年貿易值5,991億元(12.3%),貿易量為471萬公噸(9.2%)。
港埠建設
為持續推動港埠建設,強化商港國際競爭力,交通部依行政院111年11月18日核定之「國際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111-115年)」第1次修正計畫,投入495.23億元,持續辦理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工程、臺北港物流倉儲區圍堤造地工程、臺中港37、38碼頭興建、南填方區填築暨基隆港軍用碼頭遷建及後線設施整建工程等重大港埠建設,並持續推動優質智慧港口環境,促進航港產業數位轉型,布建港區智慧化基礎設備,以及落實港群減碳路徑與策略,以達國際商港永續經營之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