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院會議案

:::
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執行情形

日期:109-12-17
資料來源:教育科學文化處

「集結常民記憶,型塑台灣文化DNA」。文化部推動前瞻數位建設「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加速文化資源的開放利用,促進民眾參與保存在地知識記憶,透過「盤、收、存、取、用」,持續豐富台灣原生文化素材和故事,建立全民共享的「文化銀行」。「國家文化記憶庫」入口網站於今(109)年10月17日臺灣文化日已正式上線,結合中央各部會、各縣市政府與上百個民間單位及文化部所屬12個博物館,累積逾279萬筆素材,已創造逾24萬次瀏覽量。


「國家文化記憶庫」具有四大特色:(一)以常民記憶及地方知識為主,依文化主題擴大徵集,多元收錄文化素材,從臺灣重要文化人物,如郭芝苑、葉宏甲、陳錫煌,到全國各地鄉鎮社區部落、不同社群的在地文史紀錄;(二)建立以時間或空間為軸線的智慧應用系統,從史前到當代,從經典到常民,並以數位博物館「看故事」、「逛展覽」的主題化方式,打造台灣文化內容共構平台;(三)接軌國際創用CC授權條款,提供素材開放及轉譯創用的可能,全站達「非商業性使用」層級之資料達49%(逾147萬筆);(四)由下而上共筆書寫,發展臺灣新文化運動,重視散落在民間的常民經驗,加強民間記憶收存,同時提供共筆創作功能,讓民眾自主分享獨特記憶。


「國家文化記憶庫」以單一入口網站,提供豐富的台灣文化素材和故事,供公部門及民間持續運用,帶動在地文化發展、藝術創作、文化產業的加值應用,促進台灣發展多元文化內容生態系。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