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持續升高,今(23)日上午可能發生溢流,影響範圍擴及花蓮萬榮鄉、光復鄉及鳳林鎮部分區域,行政院長卓榮泰今日上午前往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關心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狀況,以及後續對下游地區可能造成的影響。卓院長要求應變中心與地方政府隨時掌握最新、最正確狀況,落實通報機制,並依照過去各項演練應變措施,逐步落實執行,提供居民最大安全保障。
卓院長抵達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後,逐一聽取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呂國臣署長「樺加沙颱風氣象監測預報」報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陳宏宇主任「 樺加沙颱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議處作為」報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集水區治理組劉忠憲組長「農業部馬太鞍溪堰塞湖預警應變措施」報告、內政部消防署蕭煥章署長「馬太鞍堰塞湖溢流應變作為」報告,以及交通部張舜清參事「馬太鞍溪堰塞湖之因應措施」報告,了解樺加沙颱風動態及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相關處置作為。
卓院長表示,此次樺加沙颱風來襲,為東部地區帶來豪大雨,馬太鞍溪堰塞湖目前水位距溢流口約2公尺,以水位持續上升的速度研判,極有可能在今日中午前就會面臨溢流狀況。卓院長指出,過去這段時間相關單位已監測到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快速變化,因此已提前進行必要部署,包括堰塞湖影響範圍萬榮鄉、光復鄉及鳳林鎮在內的1,837戶、8,500多人,多數採「垂直避難」方式,往住家2、3樓移動,或採依親方式,少數民眾則前往收容安置中心。賴清德總統昨(22)日視導應變中心時也再次提醒相關單位,應持續注意採「垂直避難」方式的縣民朋友安全。同時,對於依親或至收容安置中心的民眾都應確實掌握,並做好收容安置中心環境及民生物資整備工作。
針對馬太鞍堰塞湖的監測,卓院長指出,昨日上午7時已發布紅色警戒,並持續發布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依據政府指示採取避難措施,感謝花蓮縣政府、警消同仁持續協助,以及國人同胞高度配合。卓院長強調,颱風即使逐漸遠離,但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各功能分組、各部會及花東地區地方政府仍應持續監控各項變化,隨時應處。
卓院長感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各部會及花蓮縣政府過去幾天以來,持續加強觀測馬太鞍溪堰塞湖各種變化。7月26日堰塞湖形成後,包括農業部、內政部等相關部會均已加強水土監測工作,並召開多次會議研商應變對策,同時農業部於8月20日亦成立專案小組;此外,行政院政務會議也正式提出「馬太鞍溪堰塞湖應處報告」,內容包括自然匯流水量、豪大雨、各種地震模擬情境等研判分析,也感謝農業部及內政部委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及臺灣大學團隊進行相關水文、水利分析,以及溢流影響與未來因應作為等。
卓院長提到,傅崐萁立委相當關心花蓮地區災害應變情形,因此行政院今日特別邀請傅委員前來應變中心視導,也讓立法院了解行政團隊在颱風來臨前後的應變處置作為,以及對於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可能發生溢流一事,行政團隊事前如何加強監測,並做好相關應變工作。
隨後,張惇涵秘書長補充說明中央地方因應馬太鞍溪堰塞湖可能溢流狀況之短、中、長期三大應變措施。在短期方面,花蓮縣政府已就光復鄉、萬榮鄉及鳳林鎮居民進行造冊,並預先進行疏散撤離工作,內政部也進行相關演練措施,感謝縣民朋友配合。在中期方面,馬太鞍溪堰塞湖滿水量約9,100 萬噸,相當於一個南化水庫的水量,考量目前周邊土質狀況,人車均無法通行,必須俟汛期過後,才有辦法以開通便道方式接近,以更瞭解後續相關工程施作可行性。在長期方面,卓院長已指示相關部會就澈底解決溢流問題提出相關計畫,期盼中央、地方持續合作,立法院多加支持。
包括行政院張惇涵秘書長、季連成政務委員、李慧芝發言人、阮昭雄副秘書長、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內政部劉世芳部長、農業部陳駿季部長、內政部馬士元次長及傅崐萁立委等均陪同院長視導應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