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工班量能,行政院雲嘉南災後復原前進指揮所協調教育部,動員成功大學、臺南大學、高雄醫學大學、中山大學與正修科技大學等五所位於南部的高等學校,整合其校內合作之工班資源,組成至少十組技術團隊,優先投入臺南後壁區的修繕與拆除工作。
指揮官陳金德政務委員表示,為因應部分地區施工能量尚未到位的狀況,特別透過教育部協調全國各大專校院,媒合其簽約合作的營造工班加入災區現場工作,這項跨部會、跨院校的協作機制,不僅有效強化人力,也展現了學術單位在公共服務上的關鍵角色。
指揮所表示,自114年7月30日設立以來,在短短一週內即整合中央交通部、經濟部、農業部、內政部等工程與基礎建設相關部會資源,並連結在地政府系統與產業公協會,建立起系統性支持架構,推出多項針對性措施,涵蓋民宅修繕、補助申請、廠商媒合、弱勢戶扶助等多元層面,初步成果已逐步顯現。
現階段的重建重點包括五項措施:家園復原慰助金、中央機關專責協助、上工津貼補助、媒合簽約獎勵金,以及營建廢棄物由政府負責。這些方案相互配合,從資金補助到人力媒合,再到廢棄物清運,全方位支持災後家園重建,並特別強調對弱勢族群的協助,政府將全額負擔低收入與中低收入戶的修繕或拆除費用。
陳指揮官強調,五大措施以臺南市為試點,不僅簡化流程,也提高工班媒合成功率,並透過教育部支援人力,進一步補強災區工程能量。今天起將展開臺南以外地區的推動行動,指揮所將持續深入嘉義與雲林地區,與地方公所合作,依據各地需求調整作法,協助災民早日重建家園。
家園復原慰助金方面,行政院於7月18日核定計畫,提供災民即時經濟支援,依受損面積核發每戶5萬至10萬元不等的補助,行政院公布之災區範圍統一適用,並已撥付地方政府20億元經費。截至8月5日,臺南市及嘉義縣市共受理2萬6,889件申請,核發3,918件。
另一方面,指揮所整合交通部、經濟部、內政部、農業部等十餘個中央工程機關,與臺南市政府工務、水利、交通等單位組成技術團隊,深入17個行政區支援災屋修繕。目前已洽定138家廠商投入災區修繕,民眾登記媒合意願達1320戶,已完成媒合接洽612戶,其中71戶完成簽約、15戶已進場施工。
為提高修繕能量並保障工程進度,政府也提供「上工津貼補助」,針對進場協助修繕的廠商,依損壞面積發給1.5萬至3萬元不等的津貼;已完成修繕的業者,如可提出佐證資料,也可追溯申請。此外,災民若於8月17日前與媒合廠商完成簽約,政府將加碼2萬元獎勵金;若選擇拆除不再重建者,委由政府媒合並於9月底前完成拆除,拆除費用由政府全額負擔;自行雇工者則補助2萬元。
災後廢棄物清運方面,政府也積極處理石綿等具潛在風險之建材,目前臺南與嘉義地區已清理4萬5,650公噸廢棄物及872公噸石綿建材,未來對於政府媒合廠商進行民宅修繕產生的營建廢棄物,也將由政府負責清運,協助營造廠商排除施工障礙,提升整體修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