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劉兆玄今(12)日出席「98年全國能源會議」預備會議時表示,能源是國家發展的必備要素,但我國卻欠缺天然資源,因此能源政策對我國特別重要,今年四月份即將召開「98年全國能源會議」,將以我國永續能源發展為核心精神,尋求環保、經濟與能源三方互贏的策略。
劉院長表示,能源穩定供給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能源、經濟與環境間的關係密不可分。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的報告顯示,全球溫暖化效應比過去預測值要嚴重許多,石化燃料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估計於2050年將使全球氣溫升高2℃至3℃,將導致全球20億人口缺水,20%到30%物種瀕臨滅絕。
劉院長指出,為減緩氣候變遷衝擊,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世界主要國家皆訂定積極中長期溫室氣體減量目標,除投入節能減碳行動,並同步追求兼顧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3E均衡發展策略。聯合國已提出綠色新政的理念,各國的減量政策也多蘊含綠色能源、綠色產業及綠色消費,期盼透過再生能源開發及低碳運輸系統推廣,帶動經濟成長,同時解決環境問題。
劉院長指出,97年10月全球金融海嘯開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提出綠色經濟倡議,提出21世紀最佳投資標的選項,分別是潔淨能源與科技、農村能源、降低森林惡化的溫室氣體排放、生態系列基礎建設及永續城市發展等五大環境議題領域,而包括美國、歐盟及日本等,更運用擴大綠色投資,藉以走出金融海嘯的經濟陰霾。
劉院長指出,3月11日出席全國公共工程會議時,特別要求未來興建的基礎工程,要有相當大的比例在設計、施工與材料應用上,朝綠色方向規劃,並責成各部會要成立專案小組監督。
劉院長表示,在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掌握國際綠色發展契機上,我國其實開始的很早,京都議定書簽署後的第二個星期,當時的行政院已規劃能源政策,並召開全國能源會議,做出許多宣示性與目標性的計畫,但事隔10年,世界上這方面的變化很大,但我國在很多地方沒有確實執行,現在回過頭來看,有很多可以檢討與改進的地方。
劉院長強調,本次「98年全國能源會議」召開,將以我國永續能源發展為核心精神,尋求環保、經濟與能源三贏策略,透過不同階段,將能源問題作整體性評估規劃,匯集不同專長、不同經驗、不同理念的各界菁英共聚ㄧ堂,重新思考能源問題,擘畫國家未來新的能源政策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