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毛治國今(12)日在行政院會聽取交通部「桃園機場第三航廈競圖結果及未來推動期程」報告後表示,這項計畫對桃園國際機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其規劃進行多年,工程耗資近8百億,目前已完成國際設計標決標,準備進行細部設計;根據細部設計進度逐項進行工程發包。新航站的設計帶入國際間對於大型航站設計的新概念,而越新穎的設計概念,所面臨到的外界檢驗也越嚴苛,除整體造型、動線規劃之外,也以效率的觀點,檢視是否達到足夠的環保、智慧化、健康及節能標準等。
毛院長指出,由於第三航站區建設計畫已完成設計標,在造型、功能方面已經成型,請交通部及桃園機場公司將本案的相關訊息,透過網路等多元管道廣為周知。
毛院長強調,未來「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建設計畫」在推動上可設定兩項目標,第一,本案從設計到完工運轉,可以為中華民國塑造全新的國門意象;第二,這樣重大建設的推動,在完工啟用之後,相關的規劃設計、施工的經驗,要留在臺灣,待航廈完成之後,所累積下來的經驗可以成為對外輸出的軟實力,亦即「整場輸出」的概念。
毛院長進一步指出,過去政府在推動重大建設時,較欠缺這樣的想法;有其他國家在興建捷運系統之後,憑藉著相關的規劃、建造的經驗與能力,成立公司並打入國際市場,我國在本案的推動上,也可學習他國,使8百億的投資在未來有衍生的效益及價值。
毛院長表示,桃園國際機場目前的負荷相當沉重,且在機場場域內仍須進行多項關鍵性的工程,如第二航廈擴建、西側垂直(WC)滑行道遷建等,請交通部及桃園機場公司等相關單位一定要做好工程管理的工作,務必不要影響機場的正常運轉以及工程的進行。
交通部指出,「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建設計畫」歷經8個月兩階段國際競圖,於104年10月30日完成評選作業,由臺灣世曦工程顧問(股)公司獲得優勝,將結合新科技與新設計理念,打造真、善、美的最佳航廈,並朝亞洲中轉時間最短機場的願景邁進,預估2030年服務旅客量衝1億人次,創造20.5萬機場關聯就業機會,每年至少增加機場航空關聯收入達新臺幣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