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劉兆玄今(11)日出席教育部所舉辦的「接力的愛-夜光天使點燈計畫公益薪傳記者會」時表示,希望藉由「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能夠讓弱勢的孩子受到更好的照顧,同時達到「平衡教育落差,實踐社會公平正義」、「關懷弱勢家庭的孩子,提供愛與關懷的教育環境」,以及「希望更多社會團體能共同參與」之具體成效,以彌補家庭功能失調的缺口、學校課業學習之不足。
劉院長表示,所有的小朋友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政府有責任發揮力量,彌補部份小朋友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這不僅是平衡教育落差,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實踐,為孩子建造一個有愛、有關懷的學習環境。
劉院長強調,在今天少子女化的社會當中,大家都非常珍惜自已的孩子,讓孩子上安親班、學才藝、晚上又有父母伴讀。然而,對於弱勢家庭的孩子而言,這些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正可以彌補這個缺憾,該計畫補助各縣市國民小學及相關民間團體,利用國小教室、公共圖書館等設置學習據點,免費提供學童課後安全、愛與關懷的教育環境,並提供參與學童晚餐,讓弱勢學童在課後獲得完善的照顧。
劉院長感謝目前有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等七個民間團體的愛心贊助,未來希望能有更多的社會團體共同參與,政府未來也將更寬列相關預算,加強宣傳與宣導,希望能透過社會的關注與重視,影響更多的團體、企業與人士加入,讓參與的孩子得到社會的照顧與愛,提昇教育的品質。
教育部對此計畫提出進一步說明,由於全球經濟景氣嚴重衰退,臺灣社會及家庭面臨經濟困難的問題日益加劇,弱勢家庭學童因家庭經濟因素將面臨「教育資源」、「學習表現」、「自我實現」三大弱勢危機,預估98年弱勢家庭學童人數更將攀升,從事社會教育工作對此危機宜有相關因應規劃之必要。
教育部為強化弱勢兒童之教育輔導,特訂定「教育部夜光天使點燈計畫」,補助各縣市政府所屬國小及登記立案之民間團體等,利用國小教室、公共圖書館或有足夠活動空間設置辦理據點,以國小階段學童家庭經學校輔導會議認定符合低收入戶家庭或單親、失親、隔代教養、家境特殊亟需關懷等之弱勢家庭學童為優先服務對象,免費提供其課後安全、愛與關懷的教育環境,促使弱勢學童獲得妥善之晚間教育照顧及參與團體活動,並提供參與學童晚餐,希望藉由延續性的輔導方案來加強輔助家庭功能失調的缺口與學校課業學習之不足,並結合家庭教育,將親職、子職教育納入,形成一個完整的家庭教育專案。此是為社會教育中「失教、失養」生活幫助理論及適應理論之實踐。
教育部強調,「夜光天使點燈計畫」方案在國內尚屬創舉,自試辦以來,各地區反應極為熱烈,97年9月始,依經費規劃設置236個據點(270班),服務學童數計3,922人;98年本計畫預算為1億2仟萬元,僅可補助3,750人,但基於服務需求與經濟影響的迫切性,98年本計畫已設立354個據點(436班),服務學童數計7,600人,但仍遠不及需要(97年11月間調查全國國民小學符合本計畫補助對象之學童需求數計有99,748人),在苦無經費下,幸有民間團體伸出援手,未來仍希望能獲得更多的認同與支持。(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