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劉兆玄今(16)日出席98年全國能源會議閉幕儀式致詞表示,永續能源基本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能源相關法規,將做為我國邁向低碳家園最主要的法制基礎,以建構潔淨能源的經濟體系及低碳的生活方式。藉由低碳技術,淨潔能源,來發展綠色產業,綠色工作機會,創造綠色成長奇蹟。
劉院長強調,所有的部門從能源的開發生產、使用、運輸、儲存及各項管理,都要全面提升效率,我國未來要以能源能夠達到全球最高的水準,節約能源對於減碳達到最高的效能,做為我們的目標。
劉院長也強調,我國進口能源高達99%以上,且從第一次能源會議到現在,10年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減反增,未來如何走向會議中所探討的低碳的目標,需要深刻的思考。在低碳能源藍圖中,政府除了要有中長程的願景外,同時需面對當前全球能源競奪與氣候變遷日趨嚴重的衝擊,避免國家競爭力可能一點一滴地被能源價格的大幅變動與國際碳排放的規範所減損,政府必須務實地思考這段從高碳轉向低碳的過渡時期,台灣能源選項的最適結構。未來我們主要的課題是如何降低碳排放的同時,維持台灣足夠的競爭力,能源的低碳化與成本的控制將是重要關鍵。
劉院長表示,台灣目前每天有3座核能電廠運轉,在不久的將來核四也會加入營運,因此,核能作為我國邁向低碳家園的過渡選項,乃是既成的事實,因此政府要加強確保核電的安全,以及改進處理核廢料的技術,並且強化公開透明、全民監督的機制。
劉院長表示,面臨當前國際社經情勢驟變,以及全球共同面臨氣候變遷威脅之洪流中,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涵。98年全國能源會議已明確揭開台灣邁向低碳社會的序幕。
劉院長說,此次全國能源會議從台灣能源發展歷程來看,至少具有三點意義:第一,從永續能源發展的討論中,獲取最多的交集與最大公約數是我們應朝「低碳家園」的新境界邁進,這是無悔的選擇;第二,把能源的議題重新提高定位,讓能源與國家安全密不可分,並賦予其新的角色與使命,使能源成為經濟、社會、環境及科技跨領域共同的核心;第三,凝聚政府新的「低碳施政」方向,在確保我國能源供應安全並善盡地球村公民責任及產業調整共識下,確立我國未來須朝積極建構低碳社會與低碳經濟的方向發展共識,這也是世界先進國家共同的抉擇。
劉院長並具體說明低碳施政的內涵,包括能源、社會、產業、住商、運輸,電力、科技等面向:
一、在能源面,要讓今年成為「再生能源條例啟動元年」。呼應開幕時馬總統對再生能源發展的期許,希望「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於今年完成立法程序,透過法制的建立,建立再生能源收購機制、確立市場價格及排除發展的障礙,使我國逐步邁向全球再生能源的已開發國家之列。
二、在社會面,要發展「低碳社區」與「低碳城市」。其內涵將包括低碳能源的使用、節能設施的舖設及低碳生活模式的建構,從而建造再生能源生活圈,引領國民低碳生活典範。
三、在產業面,要全面推展「綠色能源產業」。在低碳產業結構的引領下,我們要讓綠色能源產業成為台灣產業新的生命力。在技術突破、促進投資與開放市場等措施的激勵下,台灣的綠能產業將成為世界能源的小太陽,發光發熱,佔有一席之地。
四、在住商面,要營造城鄉綠建築新景觀。新建建築物將朝綠建築設計、使用綠建材、綠的公法及推動建築物節能減碳標示制度等,深化落實綠建築,使綠建築成為低碳城市的表徵。
五、在運輸面,要建立「低碳導向」的交通環境。加速自行車軟硬體的建設及強化大眾公共運輸服務,以改善都會間目前汽機車的使用狀況,是政府建構低碳生活網路的關鍵,我們要為台灣的交通網路注入葉綠素,讓我們未來擁有會行光合作用的運輸動脈。
六、在電力面,要建設「智慧型電網及電表」。將智慧型電表結合資通訊系統,建立電力用戶的能源管理平台。經由智慧科技的應用,電力不僅是種能源,也是節能減碳生活的好幫手。
七、在科技面,要發展「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慎選國家能源科技重點研發領域,培養能源科技高級人才;大量導入國際間已經開發成熟之能源技術,並發展前瞻能源技術,為我們子孫累積可觀的能源資產。
劉院長表示,「98年全國能源會議」雖然閉幕,而許多後續的推動工作卻是從此刻開始;對於與會代表在會中所提出的各項寶貴建議,將由相關政府部門共同商討,儘可能化成具體行動方案,使政府不只有節能減碳政策,而是所有政策都要有節能減碳理念;本次會議產出的不僅是永續能源政策,而是促使政府所有施政皆能引領台灣邁向永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