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1)日晚間出席「2025歐盟創新週開幕暨聯誼酒會」時表示,歐盟創新週由歐洲經貿辦事處與經濟部共同主辦,已連續多年成為雙方最具規模及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合作平臺。在此穩健的合作基礎上,臺灣與歐盟近年在半導體、資通訊、綠能及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合作逐步深化。而臺歐雙方不僅是經貿夥伴,更是共享民主、法治、人權及永續價值的堅實盟友。面對全球轉型挑戰,卓院長期許臺灣與歐盟共同以創新推動永續、以合作開創未來。
卓院長表示,歐盟是臺灣最大的外資來源,截至今(2025)年9月止,歐商對臺灣直接投資已超過638億美元。除歐盟離岸風電商堅定協助臺灣發展離岸風電外,臺灣因具備半導體、AI(人工智慧)及ICT(資通訊)產業製造優勢,也持續吸引歐洲國際大廠來臺投資,並設立研發中心,共同建立全球半導體生態系的穩健成長。
卓院長強調,歐洲企業的投入,不僅促進臺灣綠能產業穩健發展,也帶動智慧製造、數位基礎建設與新興技術的創新升級,長期為臺灣的就業與經濟成長做出許多實質貢獻。另一方面,著眼於歐盟製造技術及科技研發量能豐厚,臺灣業者也積極布局歐洲市場,相繼投入電動車、能源、衛星供應鏈等多元領域的發展,進一步強化彼此關鍵領域的供應鏈韌性,並帶動更多供應鏈合作的貿易成長。同時,透過「臺歐盟貿易暨投資對話」與「臺歐盟產業對話會議」等交流機制,也促進雙方合作基礎更加穩固,有助建立長期穩定的夥伴關係。
卓院長表示,全球情勢持續快速變動,供應鏈安全、科技自主及綠色轉型已成為各國共同挑戰。臺灣身處印太戰略的要衝位置,長期秉持「穩健、可靠、民主」三大原則,與理念相近的夥伴攜手合作,確保區域和平穩定及打造更具韌性的全球供應鏈。卓院長也代表政府對於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及歐洲議會持續關注與支持臺海和平、穩定與安全,表達由衷感謝。
卓院長提到,此次歐盟創新週,聚焦AI、機器人、智慧自動化、永續能源、ICT產業(含半導體)、循環經濟等領域,這些都是世界經貿發展的關鍵議題。此外,數位轉型及綠色轉型也是臺歐近年共同努力的方向,歐盟正積極推動「潔淨產業新政」與「數位歐洲計畫」,加速潔淨技術發展,同時強化歐洲的數位自主與創新能量,推動產業邁向更具競爭力與永續性的新階段。
卓院長強調,臺灣作為全球科技製造重鎮,不僅是推動綠色與數位轉型的關鍵夥伴,更是願意承擔責任的民主經濟體。我國已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在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引領下,啟動2050淨零轉型路徑,除公布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外,再透過六大部門(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環境)減碳旗艦計畫,加碼減碳力道,加速臺灣與世界接軌。
在能源永續方面,卓院長進一步指出,政府推動二次能源轉型,持續發展離岸風電、太陽光電、地熱、氫能與科技儲能等新興能源技術。此外,為推動循環經濟,《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循環推動法》草案已在行政院的修法程序中,希望能將資源循環零廢棄的願景,向前更推進一步。
卓院長表示,除了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臺灣也正在打造AI智慧大門,政府已提出「AI新十大建設」計畫,希望打造臺灣成為全球前五大算力中心,並投入矽光子、量子、AI機器人、無人載具等前瞻技術研發,協助百工百業邁向智慧化與低碳化,打造臺灣成為智慧科技島。
致詞結束後,卓院長與行政院李慧芝發言人、經濟部龔明鑫部長、外交部吳志中次長、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張培仁準院長、歐洲經貿辦事處谷力哲(Lutz Güllner)處長、歐盟成長總署Hubert Gambs副總署長、歐盟會員國駐臺辦事處代表等貴賓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