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6)日出席「新竹海水淡化廠開工典禮」時表示,新竹海水淡化廠是臺灣本島公辦首見的第一座國際級大型海水淡化廠,未來每年供水3,000萬噸,枯水期每日10萬噸供水。倘寶山-寶二水庫面臨大型旱災時,將有充裕水源可以使用。卓院長請經濟部水利署及施工團隊於2027年如期如質完工,愈早完成新竹海水淡化廠,產業才更能加大力道發展。
卓院長指出,受極端氣候影響,去(2024)年凱米、山陀兒及康芮等3個颱風接連侵襲臺灣,造成民生、產業與農業極大損失。考量臺灣目前要再建造新的水庫相形困難,因此政府於今(202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編足551億元推動系統性治水工程,一方面希望讓水患遠離,另一方面也盼能開發充裕、乾淨與安全的水源。
卓院長表示,新竹海水淡化廠是在執政列車中「一棒接一棒、一站又一站走下去」,蔡英文前總統於2021年視察「新竹緊急海淡推動情形」時,便指示全面籌劃新竹海水淡化廠,接續由賴清德總統接棒推動。而新竹海水淡化廠也是臺灣本島公辦首見的第一座國際級大型海水淡化廠,很榮幸邀請法國蘇伊士集團(Suez)提供先進科技與淡化技術,使臺灣能夠在環境優先的精神下,保護水源和海洋安全。
卓院長說,海水淡化過程繁相當複且成本高昂,約為一般用水成本的3倍,相當於1度水超過30元,因此政府一方面透過海水淡化開發更多水資源,同時也要請國人珍惜及節約水資源,如此才能讓臺灣用水無匱乏之虞。
卓院長強調,政府對人民有責任,臺灣對世界也有責任,賴清德總統擔任行政院長時,便積極設法解決臺灣「五缺」問題。其中,在水資源方面,透過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方式,確保水資源充足無虞。此外,為強化全臺供水韌性,經濟部水利署持續推動「珍珠串計畫」,從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以及曾文水庫到南化水庫至高屏聯通管,期盼將一顆顆珍貴的水滴由北至南串聯起來,使臺灣連結成美麗的珍珠串,讓全臺水資源調度更有彈性。
卓院長提到,除了今日新竹海水淡化廠工程外,政府也核定新竹油羅溪伏流水,以及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等計畫,這些都是新供水計畫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同時也符合未來六大區域旗艦計畫下「桃竹苗大矽谷」工程建設所需。卓院長強調,「桃竹苗大矽谷」將與嘉南高屏「大南方新矽谷」成為帶動臺灣科技再發展的雙引擎,維持臺灣在高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進而打造臺灣成為最好的生產與研發環境,使國內外廠商願意持續在臺加碼投資、設廠、興建及製造。
最後,卓院長期盼內閣團隊扮演港口「引水人」角色,將國家、產業及人民帶向更健康、安全及正確的方向,讓產業發達,也讓人民安心追逐夢想。同時,卓院長也祝福未來新竹海水淡化廠完工後,能讓新竹地區民生產業更為富足,將科技造水留在新竹。
今日典禮在祥獅獻瑞的鼓陣表演中展開,卓院長首先聽取經濟部水利署林元鵬署長說明工程計畫,以及觀賞工程介紹影片,並於致詞結束後,偕同行政院李慧芝發言人、經濟部賴建信次長、新竹市邱臣遠代理市長等人一同進行祈福儀式,上香祈求工程順利,並執金鏟起鍬三鏟,完成動土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