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今(11)日召開中央災害防救會報,由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主持,並在聽取中央氣象局「2013雨季展望報告」後表示,梅雨期約為5月後半月至6月前半月,梅雨期過後即將進入颱風季節,請氣象局隨時掌握各項預報資訊,供各界決策參考,各單位也應強化汛期準備工作,以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氣象局表示,今年梅雨季雨期始於5月中旬,雨量迄今與同期(5月1日-6月8日)相比為正常至偏多。未來兩週臺灣位於低壓帶,西南季風有增強趨勢,各地天氣不穩定的機會大。
此外,毛副院長也聽取「0602地震災情分析與建議處置」報告,他指示地震影響範圍區內所轄主管機關,包括農委會、經濟部及交通部公路總局等,依權責持續監測與預警研判,適時調整預警警戒參考值,並進行防減災措施,以避免山崩或土石流可能引致的災害。
針對道路橋梁、水庫,以及學校教室、校舍等公共建設基礎設施的安全,毛副院長請內政部、教育部、交通部、經濟部等儘速完成相關檢查與評估。
毛副院長進一步指示,請內政部教導民眾自行進行住宅安全初步檢查,及必要時如何尋求專業技師協助。他並請教育部督導各級學校落實防震教育,將此項演練當作經常性工作,以強化學生地震防護及緊急避難能力。
針對會中有委員建議整理易崩塌區域的圖面資料,毛副院長指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蒐集整理相關資料,作為防災依據。毛副院長也關切當地震發生時,對於暴露在野外、山區的民眾,應採取何種防護措施,他指示災防相關單位研議,以保障民眾生命安全。
此外,毛副院長在聽取「102年國家防災日整體規劃作業情形」報告後表示,國家防災日各項活動,能有效擴大並提升民眾對災害防救的認識,且強化我國災害防救緊急應變及危機處理能力,請各相關單位配合推動辦理。
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指出,我國自民國89年起即明訂每年9月21日為「災害防救日」,91年起更名為「國家防災日」,每年均辦理兵推、演習、研討會等活動。今年9月21日適逢中秋節連假,為免影響秋節運輸計畫,今年國家防災日各項活動,訂於9月13日舉行,將以震災為主題,演練項目包括交通關鍵基礎設施強震演習、全國學生地震演練及地震兵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