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重要政策

:::
減量回收及資源循環推動計畫—建構循環型社會

日期:114-08-08
資料來源:環境部

  • 減量回收及資源循環推動計畫  共1張

一、 前言

面對全球資源有限與環境永續的挑戰,臺灣正積極推動經濟轉型,致力於從傳統線性經濟模式(生產、使用、丟棄),邁向「循環型社會」。此一轉型核心在於「最大化資源循環、最小化廢棄產生」,同時將廢棄物視為新資源的經濟和社會模式,並以「抑制產生(Reduce)」、「重複使用(Reuse)」及「回收再利用(Recycle)」等三R原則為實踐基礎,逐步邁向涵蓋全生命週期的資源循環目標。

為有效落實三R原則,政府核定修正「減量回收及資源循環推動計畫」(112-116年),重點工作涵蓋推動能資源化及建立媒合管道,強化可再利用資源管理,使再利用產品適材適所;強化一次用產品減量及分類回收措施,推行循環採購,以及引導產業朝循環經濟發展,打造「綠色臺灣品牌」。期透過系統性規劃與資源整合,穩健邁向循環經濟轉型,共築永續社會。

二、 推動方向

(一) 資源循環雙法修正,建構循環治理體系
修正《資源循環推動法》:強化治理、推動跨部會合作與永續產品政策、創造循環經濟市場及扶植循環產業,並運用科技提升效率。
修正《廢棄物清理法》:納管新興廢棄物、健全再利用管理、強化科技執法與數位治理、加重刑責嚴懲不法,並加速環境復原。

(二) 整合臺灣關鍵及戰略資源,促進國內循環
■ 盤點關鍵及戰略資源種類:深入分析科技、國防等重點產業之原料、加工品與可回收資源需求,全面掌握具戰略價值的資源種類與流向。
促進國內循環使用:關注輸出海外的資源,透過法規與經濟誘因,強化其留存與在國內的循環利用。此外,也將著重於稀有貴金屬的回收並留置國內。
協助業者建構發展條件:提供產業取得原料、土地及技術升級所需資源,並建構穩定供應、高效回收之產業環境,加速資源循環落地實踐。

(三) 打造綠色臺灣品牌「Green Made in Taiwan」(gMIT),邁向國際
建構在地循環體系:打造從回收、再製至產品化的完整循環路徑,實現地方循環經濟運作機制。
建立再生材料管理機制:推動再生材料的認證、查核與溯源系統,並建立產品循環標示制度,以提升市場信任與透明度。
導入產品數位追蹤:揭露產品中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促進供應鏈與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認知與支持。
行銷與展示推廣:透過循環再設計中心實體展售與多元媒體行銷策略,讓「再生」成為高品質的品牌象徵,引領社會綠色消費潮流。

三、 結語

「循環型社會」是臺灣實現永續發展與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政府將持續深化源頭減量與回收效能,並積極推動循環經濟轉型與產業國際化,期早日達成資源循環零廢棄的目標,為臺灣打造一個兼具環保與經濟韌性的綠色未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