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之著作權均屬行政院或原著作權人所有,除有合理使用情形外,應取得著作權人之同意或授權後,方得利用。
為因應臺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推動高齡普惠科技的發展,並提供高齡者與照顧者各方面的協助,行政院於112年9月19日核定「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期利用臺灣科技優勢,打造銀髮族健康、宜居及樂活的生......
我國面臨人口結構高齡化、少子化及國際人才競逐等諸多挑戰,為強化產業競爭力,填補人力缺口,政府推動「強化人口及移民政策」,除施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外,亦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及鬆綁僑外生留臺工作相......
一、 前言 臺灣經貿立國,在全球供應鏈向來占有關鍵性地位。為迎接更激烈的全球競爭,政府對內積極打造堅韌經濟體質,建構優質經商環境,近年來已有愈來愈多跨國企業來臺投資,對我國雙語專業人才的聘用需求隨之大增。另外......
為振興經濟、帶動整體經濟動能,並因應國內外新產業、新技術及新生活趨勢,政府自106年起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下稱前瞻計畫),包含促進環境永續的「綠能建設」、營造智慧國土的「數位建設」、因應氣候變遷的......
因應近期社會性騷擾案件頻傳,掀起一連串「Me Too」運動,行政院於112年7月13日通過《性騷擾防治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法案名稱改為《性別平等工作法》)及《性別平等教育法》等「性平三法」修正草案(同......
人才是國家競爭力的根本,對於以知識經濟和數位國家為發展主軸的臺灣,人才培育更是施政的重中之重。故隨著近年國家財政資源的充裕,政府優先投資下一代,自105年起持續投入預算,從提高0到6歲育兒津貼發放、擴展平價......
因受國際通膨及升息壓力、烏俄戰爭膠著、中國經濟放緩、美中科技爭端再起、氣候變遷影響與日俱增等多重下行風險挑戰,近期國際主要機構預測顯示,今(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仍較去年疲弱,主計總處也下修我國今年經......
「道安」攸關每位國人行的安全,為給行人安全的用路環境,政府自106年起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等計畫,至111年止,共完成357公里人行道的建置、改善1,331處路口、排除1,571處障礙物、騎樓整平295公里。惟......
面對我國總人口減少、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行政院於108年1月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透過盤點地方 DNA,找出自身優勢,發展新經濟、新商業模式, 從生產、製造、加工,到通路、銷......
為紓解我國少子女化的國安問題,政府除擴大不孕症補助,建構安心懷孕友善生養環境外,亦透過修正《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擴展多元教保服務模式,加速擴增公共化托育/就學名額,並自107年7月起推動「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
「2050淨零排放」是全球的趨勢,也是臺灣的目標,並已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中,是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的大型轉型工程,對我們既是挑戰,也是機會;「科技」更將成為淨零過程中,社會、產業、生活及能源等4大轉型......
為因應少子女化趨勢,政府除持續落實既有相關政策措施外,並自106年起推動「少子女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加速擴大幼兒托育及教保的公共化,營造友善育兒空間,提供價格合理且保障品質的托育及教保服務,以減輕家長的育......
人才是立國的根本,為著眼未來國家30年發展所需,須投入更多的經費於人才培育,政府自106年起推動「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以打造臺灣國際標竿創業聚落為核心,透過吸引國際人才來臺發展,促進我國青年創業、就業及......
一、 前言 為提升公共環境品質、改善民眾生活條件,並助提升國家整體形象,「城鄉建設」除由中央主導的大型計畫外,也支持全國各縣市提出符合地方的建設主題,於106-114年推動16項建設計畫,涵蓋交通、社福、產業......
「數位建設」是依據行政院105年11月通過的「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架構規劃而成,首度跳脫傳統偏重硬體建設的思維,推動網路安全、數位文創、科研設施等軟性基礎建設,並以「5G發展驅動臺灣數位轉型與全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