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我國人口結構面臨高齡、少子女化日趨勢日益嚴重,已成為國安問題。婦女總生育率自民國92年掉到1.3的超低生育率後就未再回升,106年總生育率更降至1.13,為全球第三低,僅高於新加坡及澳門。若此趨勢......
一、 前言 為促進數位經濟創新發展、提高國人生活品質,邁向「智慧國家」,並帶動5+2產業創新及加值應用,行政院自106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106至114年)」(DIGI+方案),作為引領數位發展......
2016年Google開發的人工智慧(以下簡稱AI)程式AlphaGo擊敗世界圍棋冠軍、2017年Open AI公司的AI程式也在世界級的電玩遊戲競賽中打敗人類對手,凸顯AI發展潛力驚人,未來不僅將成為全球......
科技進步改變了人類生活型態,從教育、醫療、交通、娛樂,均因新科技帶來完全不同的互動。在移動通信方面,隨著頻譜的釋出與數據傳輸的技術升級,從第一代(1G)的電話行動化,發展至第四代(4G)的行動服務雲端化,讓手機......
一、 前言 文化是公民權,完備文化法規是實踐文化公民權及支持國家文化發展的根本,且台灣文化豐富多元,人民作為文化主體,所享有創作、參與等文化權利皆應受保障。為推動文化施政,政府已陸續制定《文化資產保存法》、《文化......
一、 前言 台灣族群與文化多樣,具備深厚的人文底蘊,加上台灣民主、自由、多元開放的創作環境,也提供創作多重養分,台灣從不欠缺好故事。過去國內文創產業卻因資金無法有效對接、在地原生題材產製量與傳播管道不足、科技應用......
為全方位發展與新南向國家的關係,行政院於105年9月5日提出「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以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區域鏈結為4大主軸,期望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18個國家,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同時整備國家......
一、 前言 大專校院(以下簡稱大學)是各國培育高等人才的重要搖籃,擁有知識與研究的充沛能量,長久以來的經營模式多以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為主。然面臨知識經濟及少子女化的時代,國際上已有許多大學將大學社會責任(Univ......
自1957年蘇聯發射全球第一枚人造衛星,60多年以來衛星科技已廣泛運用於通訊、遙測、導航、氣象、科學領域,對社會和民生影響無遠弗屆。鑑於太空科技可帶動各項尖端技術研發創新,提升國家競爭力及增進民生福祉,我國......
一、 前言 漫畫是一種具視覺性、高度故事性傳達內容的媒介,也是動畫、影視、遊戲產業故事的根基;故事內容也在跨產業轉製的過程不斷累積價值,產生衍生收益,形成龐大的產業鏈。漫畫在台灣亦曾蓬勃發展,惟當時因審查制度的實......
隨著我國大專校院大量創設與改制升格,高等教育已普及化,高中職學生多以升學為導向。據統計,101至104學年度已畢業之高中職生升學平均比率占86.54%,但其中不少人因欠缺廣泛的生活體驗,在未經探索自我性向就直接......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與生物技術的精進,人類對健康的觀念已從疾病的治療,擴展到預防、預測,如基因檢測、導入人工智慧的精準醫療、數位醫療。未來,它們不只是醫療發展的主流趨勢,也將是全球生醫產業的重點領域。 為增進......
人力資源是經濟成長與國際競爭力的基礎,也是一個國家可以永續發展的關鍵。為著眼未來國家30年發展所需,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經費於人才培育,亟需爭取特別預算優先補助,因此政府將「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納入前瞻基礎八大......
「數位建設」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重大建設之一,是依據行政院105年11月通過的「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之架構規劃而成,跳脫傳統偏重硬體的公共建設思維,首度推動網路安全、數位文創、智慧城鄉、智慧學習及......
近年國內投資動能不足,政府部門與公營事業投資均呈負成長,公共建設經費自97年達高峰後逐年下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18年全球競爭力指數4.0」,台灣競爭力全球排名第13名,顯示我國基礎建設亟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