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之著作權均屬行政院或原著作權人所有,除有合理使用情形外,應取得著作權人之同意或授權後,方得利用。
長期以來,我國交通規劃著重於車流效率,形成以車輛為主,缺乏人本交通理念,導致都市地區車流持續成長、道路交通擁擠,並壓縮人行步行的空間,加上監理制度並未落實,造成駕駛人不良習慣,汽機車駕駛人不停讓行人事件經常......
為振興經濟、帶動整體經濟動能,並因應國內外新產業、新技術及新生活趨勢,政府自106年起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下稱前瞻計畫),包含促進環境永續的「綠能建設」、營造智慧國土的「數位建設」、因應氣候變遷的......
一、 前言 臺灣偏鄉多重山峻嶺,道路條件不佳,加上人口稀少,傳統客運難以營運,造成當地民眾就醫、就學、通勤、洽公及生活上諸多不便。為落實偏鄉行的正義,政府近年來除投入相關經費改善偏鄉道路外,也從使用者角度思考......
因受國際通膨及升息壓力、烏俄戰爭膠著、中國經濟放緩、美中科技爭端再起、氣候變遷影響與日俱增等多重下行風險挑戰,近期國際主要機構預測顯示,今(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仍較去年疲弱,主計總處也下修我國今年經......
一、 前言 隨著世界各國陸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臺灣也在去(111)年3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其中重要戰略之一便是「運具電動化與無碳化」,並優先聚焦技術成熟的客運車輛。惟......
「道安」攸關每位國人行的安全,為給行人安全的用路環境,政府自106年起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等計畫,至111年止,共完成357公里人行道的建置、改善1,331處路口、排除1,571處障礙物、騎樓整平295公里。惟......
一、 前言 為提升公共環境品質、改善民眾生活條件,並助提升國家整體形象,「城鄉建設」除由中央主導的大型計畫外,也支持全國各縣市提出符合地方的建設主題,於106-114年推動16項建設計畫,涵蓋交通、社福、產業......
「軌道建設」是因應綠色交通運輸趨勢,考量國內面臨偏鄉交通不便、私人運具比例高、公共運輸運量提升已達瓶頸,並著眼高鐵自104年增設苗栗、彰化及雲林3站後,服務亦將擴大整合其他交通系統,因此針對未來30年發展需......
一、 前言 鑑於氣候變遷對環境、人類生存和國家安全的威脅愈來愈大,也愈來愈緊急,全球已有130多國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為呼應此一全球趨勢,蔡總統亦於1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
推動公共建設,除了可以擴大內需、帶動經濟,更能透過資源的妥適分配,平衡城鄉差距,促進區域均衡發展,讓每位國民都能享受更好的生活,故推動公共建設計畫一直是政府施政重點之一,如推動中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即是為打......
一、 前言 臺灣素有「自行車王國」美譽,自行車龍頭品牌如捷安特、美利達產品熱銷全球,且在交通部整合部會資源並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下,全國已建置近7,900公里的自行車道,不僅提供民眾安全、連續與友善的自行車路網......
一、 前言 因應「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在去(109)年1月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月公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下稱特別條例),行政院依特別條例原編列600億元,......
一、 前言 為發揮我國資通訊優勢,解決交通事故損失、偏鄉交通不便、運輸走廊壅塞及公共運輸吸引不足等交通問題,交通部自106年起推動第一期「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106-109年),以打造出門安全、行車順......
一個社會的運作、經濟的活動,以及民眾生活所需之各項公共設施,皆有賴政府推動的公共工程建設,如政府正推動中的前瞻基礎建設計晝,即是為打造下個世代所需的基礎建設,以提升人民生活之福祉。此外,公共工程投資亦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