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重要政策

:::
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

日期:112-10-30
資料來源:新聞傳播處

  • 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  共1張

一、前言

受全球暖化影響,各地極端天氣發生頻率持續增加,大雨、大旱的危機越來越明顯。為因應氣候變遷衝擊,我國除於112年2月15日公布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外,亦早自102年起即分階段推動「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從過往偏重溫室氣體減緩的工作,走向推動跨部會、跨領域合作的調適策略,迄今進入第3期(112-115年),將投入經費4,116億元,執行126項工作,以強化國家整體因應氣候變遷的韌性,促進社會、經濟及環境的永續發展。

二、7大目標
(一) 提升維生基礎設施韌性
■ 整合國土防洪治水韌性調適能力:落實並檢討更新國土防洪治水韌性之整合作業指引,並追蹤機關辦理情形。
■ 強化運輸系統調適能力:增進運輸系統決策支援力、耐受力、回復力及預警應力,以提前辨識風險,減少天然災害損害,並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 強化公共工程應變能力:督導辦理公共工程防汛整備作業,加強避免災害損失及防汛缺口。 

(二) 確保水資源供需平衡與效能
■ 確保供水穩定:擴大推動再生水及海淡水等科技造水,多元化水源開發提升供水能力,並加強自來水減漏、節水、水資源智慧化管理等措施,提升用水效率。
■ 強化供水韌性:建構西部廊道供水管網,強化水資源的備援調度及跨區支援輸水能力,並藉由科技造水、在地滯洪池兼具水資源利用、開發伏流水等措施,提升備援供水能力。
■ 完善供水環境:除以保留生態基流量或保育用水、天然水資利用量不超過每年200億噸為前提外,另針對流域上、中、下游進行整體水資源經營規劃,強化水資源利用並降低對生態與環境影響。

(三) 確保國土安全、強化整合管理
■ 促進土地利用合理配置:如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納入以「自然為本」的調適策略、引導及鼓勵都市更新案件之基地保水相關設計、推動雨水下水道建設結合都市總治水策略。
■ 降低氣候變遷對人居環境之衝擊:對應高風險地區之供水系統,規劃建置水資源回收中心及再生水廠,提升水資源儲蓄能力;鼓勵公園綠化,調適都市微氣候、推廣綠建築標章及木構造建築。
■ 追求國土永續發展:辦理國土計畫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及農地脆弱度評估,指認調適熱點;辦理都市熱島及都市風廊研究,加強保育國家公園及濕地生態環境等。

(四) 防範海岸災害、確保永續海洋資源
■ 強化海岸調適能力:因應氣候變遷將風險分析納入海岸計畫檢討,並以「自然為本」作法,維繫海岸動態平衡。
■ 強化監測預警機制:完善海水位監測、預警與分析,並全面長期進行系統化海域基礎調查,及海洋大數據建置與應用。
■ 強化海洋環境監測及生物保育: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規劃、建構與管理保育區,及加強海洋碳匯生態系監測及復育。

(五) 提升能源供給及產業之調適能力
■ 提升業者調適認知:發展能源與產業風險評估指引等工具,並辦理能源與產業氣候變遷調適教育訓練。另蒐集國內外調適資訊及能源產業調適策略,整合於調適平臺並定期發布電子報。
■ 協助業者辨識與評估未來氣候風險:協助業者鑑別設施受氣候風險(如淹水、強風)影響程度,優先推動國營事業(台電、中油)83廠(處)氣候風險調適工作,逐步擴散至民營能源廠家投入。
 輔導業者規劃調適策略:提出能源與產業調適策略指引,並擴充資料庫,輔導業者針對高風險點位研擬策略及措施;另推動製造業「氣候變遷調適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示範專案,促使製造業執行相關行動。

(六) 確保農業生產及維護生物多樣性
■ 提升農業風險管理,減少農業損失:建構氣候變遷影響下之衝擊評估,穩定農業生產供應,精進災害預警及應變體系,並降低氣候財務風險,保障農營收入。
■ 基於自然解方增強生態韌性:加強生態系統維護,農業生產環境與資源結合,並推展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增進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 拓展多元農產業創造發展機會:發掘兼具調適與減碳之新興農產業服務、策略規劃與機制,同時 升級韌性農業經營模式,及研發氣候變遷相關策略、風險評估、品種及技術。

(七) 強化醫療衛生及防疫系統、提升健康風險管理
■ 強化緊急醫療、防疫系統及勞工健康保護:強化緊急醫療應變能力,擴大疾病評估資料庫之匯併,並加強熱疾病危害預防措施之監督檢查與宣導。
■ 確保氣候變遷下之環境品質:加強長期監測、風險辨識及污染控管,並研析有害生物衍生環境影響及調適規劃。
■ 提升民眾調適能力:建置極端溫度的預警及調適識能機制,並透過多元管道宣導高溫熱傷害及低溫寒流防治的重要性。

三、結語

2023年全球溫度為工業革命以來最高,各地高溫、熱浪與極端災害頻傳,氣候變遷對環境、人類生存和國家安全的威脅愈來愈大,也愈來愈緊急,是跨國際、跨領域、跨部門的議題,必須政府與國民共同關注、長期投入,透過公私協力,共同提升社會整體調適能力,將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生存危機、自然環境劣化威脅降至最低。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