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之著作權均屬行政院或原著作權人所有,除有合理使用情形外,應取得著作權人之同意或授權後,方得利用。
為因應國際減碳趨勢、提升我國能源自主及改善民眾生活環境品質,政府自105年5月啟動能源轉型,以「減煤、增氣、非核、展綠」為發展方向,完整擘劃我國再生能源發展路徑及策略,明訂114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29 GW......
一、 前言 臺灣能源98%仰賴進口,又因是島國,電力無法跨國支援,提升能源自主及多元發展至為重要。同時,全球為因應氣候變遷,刻正邁入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因此,推動能源轉型達成減碳、減少進口能源依賴,並帶動我國......
受全球暖化影響,各地極端天氣發生頻率持續增加,大雨、大旱的危機越來越明顯。為因應氣候變遷衝擊,我國除於112年2月15日公布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外,亦早自102年起即分階段推動「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
為振興經濟、帶動整體經濟動能,並因應國內外新產業、新技術及新生活趨勢,政府自106年起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下稱前瞻計畫),包含促進環境永續的「綠能建設」、營造智慧國土的「數位建設」、因應氣候變遷的......
一、 前言 民國86年3月我國爆發大規模口蹄疫疫情,豬價暴跌,當年度撲殺385萬頭豬隻,整體產業經濟損失超過1,700億元,國內總生產毛額(GDP)因此降低千分之四,自此臺灣豬肉外銷中斷,重創養豬產業。經過2......
因受國際通膨及升息壓力、烏俄戰爭膠著、中國經濟放緩、美中科技爭端再起、氣候變遷影響與日俱增等多重下行風險挑戰,近期國際主要機構預測顯示,今(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仍較去年疲弱,主計總處也下修我國今年經......
《礦業法》於民國19年5月26日制定公布,至105年止歷經16次修正,而為落實保障原住民族權益,以及回應社會大眾日趨重視之國土資源保育、永續發展、資訊公開及民眾參與等議題,同時因應國內外整體經濟、環境變遷、......
全球正處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代,綠色能源將是未來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提升我國能源自主,促進新興綠能產業發展,並逐步逹成非核家園目標,政府於105年10月通過「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方案」(「5+2」產業創新計畫......
一、 前言 鑑於氣候變遷對環境、人類生存和國家安全的威脅愈來愈大,也愈來愈緊急,全球已有130多國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為呼應此一全球趨勢,蔡總統亦於1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
一、 前言 我國農業長年扮演充裕軍糈民食、安定社會、培養工業、促成臺灣經濟起飛之重要角色,但近年來面臨人口結構改變、國際貿易自由化,以及氣候劇烈變遷造成農業災損等內外環境挑戰,農業就業人數逐年下降,以致農業勞......
臺灣是海島國家,海洋是我國最大的資產、最天然的安全屏障,但也因臺灣本島四面環海,海岸線綿長且複雜,往往成為私梟利用船舶載運槍毒非法物品或人蛇從事不法偷渡之管道,存在犯罪與防疫的風險與問題,且中國因沿海漁業資......
為協助我國食品業者因應中國突然性限制進口之影響,經濟部啟動「臺灣食品全球GO計畫」(以下稱本計畫),自今(111)年8月起至12月底,密集於全球13國包含北美、歐洲、東北亞及東南亞地區舉辦大型促銷活動及購物......
臺灣是個海島國家,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為打造成為一個生態、安全、繁榮的優質海洋國家,政府於107年成立海洋委員會,作為海洋政策的統合機關;108年公布《海洋基本法》,提出海洋事務政策方向並明定每年6月8日為......
一、 前言 臺灣是漁業大國,遠洋漁船作業水域遍及世界3大洋,遠洋水產品出口值約280億元。因遠洋漁船作業型態屬勞力密集且具高度風險,致國人登船工作意願持續偏低,僱用外籍船員補足漁業勞動力缺口已為常態,惟近年來......